乾恒动,自强不息之精神;坤包容,厚德载物之气量。中华民族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五千余年沧桑,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壮美史诗,孕养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力量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化为中华民族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同时,在年复一年的述说中实现了对后世的训诫,也实现了生活经验的累积与文化复刻的传递。
中华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刻的文化特质与精神追求,是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供给了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色。史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它将最丰富的生活世界转化为最经典的文化符号,将人类社会的早期经验营造成开阔的叙事话语,篇幅和容量是其他叙事体裁无法相比的,几乎所有学科可以从史诗中找到自己的源泉。
当我收到这本《苗族史诗 〈亚鲁王〉 社会功能研究》时,思绪一下回到十年前。那时杨兰刚入学不久,而《亚鲁王》史诗也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发布会,说来也是缘分,当时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让她去了解这部史诗。当年暑假,他们一起到紫云县开展调研工作,开启了“亚鲁王”文化之旅。次年暑假,紫云县亚鲁王研究中心邀请杨兰去帮助整理历年调研材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整理了约3000多GB的各类素材,梳理了“亚鲁王”团队从2009年以来的所有工作脉络,并在搜集整理者杨正江的帮助下,进行了一次完整的“穿越麻山”的调研之旅。2013年紫云县举办的“祖先亚鲁王葬礼与全民族祭祀大典”,她作为志愿者完整观瞻了最为传统的丧葬仪式,并第一次看到了相较于以往丧葬仪式不同的唢呐踩场。之后,定期不定期地去到紫云对传承人进行追踪访谈,补充完善了前期的调研资料。十年的时间,他们已经从对“亚鲁王”的外部研究转向了内部的思考,形成了系列的研究成果,这是值得高兴的事。
通观全书,作者跳出了对文本的研究,将眼光投入到史诗的生境及所辐射的区域内去观察“亚鲁王”,以及“亚鲁王”文化对地域内群体所发挥的效能。认为,《亚鲁王》史诗的社会功能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了教育、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等,将“亚鲁王”文化指涉地域文化持有人麻山苗族的日常生产生活,指导着他们的行为模式,塑造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同时,《亚鲁王》也是维护地域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支撑,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对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文化关乎一个国家的兴盛,文明关乎一个民族的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各族人民,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亦需依靠各族人民。因此,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不仅要增强各族人民在文化全球化浪潮中对文化的自觉意识、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还要向外展示我国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与和衷共济的真实情况。本书让我看到了青年学者的努力,“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希望他们继续踏实努力,终将青山着意化为桥。
肖远平
2022年5月于思雅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