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花儿”歌词的句法

“花儿”歌词中存在大量特殊的句法现象,备受语言学者关注,刘凯先生曾撰文探析“河湟花儿”中的语法现象 ,莫超先生曾撰文探讨“洮岷花儿”的语法问题 。本节在前贤时俊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花儿”中的部分特殊句法现象。

一“花儿”歌词语言的语序

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花儿”尤其是“河湟花儿”的语序较为特殊,备受研究者关注。

1.SOV式、SO哈V式

“河湟花儿”中的语序多为SOV式、SO哈V式,即宾语经常前置。例如:“鸿门宴汉高祖逃命了,多亏了 张良他救了 ;腊月里年满者月尽了,今年的吃穿用够了。” 其中“张良他救了”,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张良救了他”,“他”放在了动词“救”之前。“周天子做了个好梦了,渭水河 姜子牙请了 ;大庙里 香蜡哈我供了 ,求佛保佑你的病了。” 其中“姜子牙请了”,语序应为“请了姜子牙”,“姜子牙”作宾语,宾语前置;“香蜡哈我供了”,语序应为“我供了香蜡”,“香蜡”作宾语,宾语前置。又如,“苏妲己上了摘星楼,伯夷者弹琴者哩。尕嘴亲了者害气, 阿哥你心疼 者哩。” 其中“阿哥你心疼”,语序应为“阿哥心疼你”,代词“你”作宾语,宾语前置。又如,“高山上要种个芝麻哩, 平地里的胡麻哈种 哩;过去的不是哈说话哩,当对面婚姻哈定哩。” 其中“平地里的胡麻哈种哩”即“平地里种胡麻哩”,宾语“胡麻”前置。“河湟花儿”产生的河湟地区,居住着不少藏族群众,藏族的语言影响在花儿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如现代汉语普通话说“你喝茶”,受藏语的影响,“花儿”歌词中为“茶你喝”。现代汉语普通话说“黑云里盼太阳”,在有些“花儿”中却成了“黑云里太阳盼着”。这种SOV式语序,越接近藏语地区,“花儿”中出现的越多,也越稳定。例如,“清茶嫑喝了奶茶喝,渴死了凉水嫑喝;心里有话了你给我说,亏死了旁人哈嫑说。”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花儿”中俯拾即是。此类句式在河湟地区的方言中同样大量存在。

王沛先生详细地比较了“花儿”的典型曲令和藏族民歌,认为“花儿”与藏族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花儿”的曲调构成中,“藏风”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花儿”的基本成分之一。 雒鹏先生认为河州话语法是语言接触的结果,SOV型语言是操藏缅语的民族与汉族接触融合,形成的具有区域性特征的语言 。杨永龙先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后指出,甘青河湟及其周边地区历来是汉语同阿尔泰语、藏缅语接触的前沿地带,在长期的深度接触过程中,尽管汉语保持着北方汉语的语音、词汇系统,但是在语法结构方面产生了一些与阿尔泰语或者藏语有诸多一致关系的语言特征,如使用SOV语序、后置格标记、后置引语标记及其语气词等 。结合学者的调查研究可知,“花儿”中SOV式、SO哈V式语序是语言接触与融合的结果。

2.我你哈、你我哈、我你的……、你你的……、我我的……

“花儿”中有“我你哈”“你我哈”“我你的……”“你你的……”“我我的……”等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差别较大,分别表示“我对你……”“你对我……”“我对你的……”“你把你的……”“我把我的……”等意思。

“我你哈”“你我哈”中的“哈”引出动作关涉的对象。“花儿”中的例子为:“上走了西宁的古鄯驿,下走了窑街和大通; 你我哈 没说个想的意, 我你哈 告诉个难心。”又如,“山地里长下的麦穗儿,红鸟儿抬,绿鸟儿抬哩吗不抬?鸳鸯的夫妻凑对儿,我把你爱, 你我哈 爱哩嘛不爱?”又如,“烂木头搭下的闪闪桥,你过时牢,我过时牢哩吗不牢?你我哈闪下的这一遭,我你哈饶,老天爷饶哩吗不饶?”以上诸例,“我你哈”表示“我对你……”的意思,“你我哈”表示“你对我……”的意思。而“大路上下来的光棍汉,手拿的五尺的扁杆; 我你哈 当人者擦一把汗, 你我哈 送上个少年”。 其中“我你哈”表示“我把你”的意思,“你我哈”表示“你对我”的意思。“哈”在河湟地区的分布非常广,王森 、徐丹 、程祥徽 、张成才 、王双成 、杨永龙 、雷汉卿 等曾撰文探讨过多功能标记格“哈”,可以参看,此处不赘。

“我你的”的例子为:“立轮磨儿满槽的水,槽没水,磨轮儿叫咋转哩? 我你的 身上心没悔,没良心,牵连着心叫咋断哩?”其中“我你的”表示“我把你的”意思。又如,“兰州的茯茶喝惯了,老黄烟抽上个瘾了; 我你的 跟前来惯了,不来是由不得我了。”其中“我你的”指“我到你的”的意思。

“你你的”“我我的”的例子为:“上天的梯子你搭上,天上的三星嘛摘上; 你你的 良心放公道, 我我的 身子舍上。”其中“你你的”表示“你把你的”的意思,“我我的”表示“我把我的”的意思。刘凯指出,人称代词——“你”“我”不加介词的并列使用,是藏语语言习惯掺进“花儿”的又一表现。“你你的……”“我我的……”,意思是“你把你的……”“我把我的……”,是受藏族的语言习惯影响而来的。藏族口语中就常有“却那拉……”(你我……)、“那却拉……”(我你……)的说法。 “花儿”流行区的河湟地区,土族、藏族、撒拉族、东乡族等民族杂居,语言接触融合现象较多,“花儿”中的这些特殊的语序是民族语言相互渗透和接触融合的结果。

3.其他的语序

“花儿”中有时因押韵的需要,会临时改变语序,这种情况在“花儿”中不是特别常见。例如,“钢二两的四两钢,孔明用计意也长,芦花荡埋伏着 翼德张 。” 其中“翼德张”当为“张翼德”。此首“花儿”中“钢”“长”“张”押韵,一韵到底。“德”字与“钢”“长”语音差别较大,不能押韵。由于押韵的需要,歌者将“张翼德”写作“翼德张”,改变了其语序。同样的“张翼德”在这首“花儿”中仍为“张翼德”,因其不是韵脚字。如,“曹操的兵马是十八的万, 张翼德 一声嘛喊乱;尕妹的心儿哈我搅呀乱,有我是有你的望然。” 又如,“进去个大峡(者)走小峡,晶晶花,它开在两边里落下;中等的身材(者)人 利麻 ,人情话,你说(者)心里头放下。” 其中“利麻”当为“麻利”。“利”字与“峡”“花”“下”“话”等字语音差别较大,不能相互押韵,为了押韵的需要,歌者有意改变语序,使“麻”字与“峡”“花”“下”“话”等字押韵。又如,“尕妹像十月的白雪花,冰一般冷透了 衣夹 ;那么样坚贞神仙儿怕,洁白的玉身子人夸。” 其中的“衣夹”当为“夹衣”。“衣”与“花”“怕”“夸”的语音差别较大,不能相互押韵,为了押韵的需要,歌者改变了“夹衣”语序,变成了“衣夹”。

再如,“麻母鸡儿咕咕头,鸡儿难菢死了;我这里想你 己不由 ,心儿里难过死了。”其中“我这里想你己不由”,指“我这里想你不由己”,“己”与“头”语音差别较大,不能押韵,为了押韵的需要,将“不由己”的语序改变为“己不由”。再如,“行进薛门的 三子公 ,闪坏了薛家的满门。痛烂肝花伤烂了心,哭麻了一对儿眼睛。” 其中“三子公”应为“三公子”,“子”与“门”语音差别较大,不能押韵,改变其语序,使“公”与“门”相押。通过此类语序进一步可知“花儿”是歌唱的韵文,歌者为了押韵的需要,偶尔可以改变词语的语序。除了押韵的需要外,有时为了修辞的需要,歌者也会改变词语的语序。例如,“ 日头上来晒西了墙 ,到晚间把东墙晒了;手搭到腔子上细思想,谁把个良心儿坏了?”其中“日头上来晒西了墙”指“太阳出来晒了西墙”,为了避免语言的平淡无奇,“花儿”中有意改变了语序,“晒西了墙”,选择陌生化的语言或者阻距性语言,进而唤起人们对语言的审美。

二“花儿”歌词中的“X+展”

“花儿”歌词中存在“X+展”的现象,据我们整理,主要有“V+展”和“adj+展”两种类型。

1.V+展

(1)动词后加“展”,“展”为程度副词,做补语,形容其程度之高,表示“使出浑身气力做某事”或“使劲做某事”的意思。例如:

撒展。“百花园里的红牡丹,辛勤的汗水(啦)浇灌;四化的宏图要实现,新长征的大路上 撒展 。” 其中“撒”表示“跑”的意思,“撒展”指“使劲跑”“放开跑”等。

飞展。“庄稼长着水淹呢,愁吃呢吗愁散呢,朝山的盘缠我管呢,把你一领 飞展 呢。” 这里的“飞”表示“跑”的意思,“飞展”极言“跑”的速度之快。

做展。“马步芳来了抓兵呢,国民党来了要款呢。干骨头上抽筋呢,穷人手上夺碗呢。刀尖尖上活人呢,要把穷人 做展 呢。” 这里的“做”指“打”或者“欺压、剥削”的意思,“做展”形容“欺压”“剥削”程度之重。

放展。“自从实行责任田,劳动致富的路宽;心劲用上了大胆干,富裕的大路上 放展 。” 其中“放”指“放开脚步”的意思,“展”是程度副词,做补语。“放展”指“放开脚步使劲跑,放开脚步尽情跑”的意思。

(2)动词加“展”,再加“了”。“展”为程度副词,做程度补语,表示程度之重。例如:

打展了。“剪子剪了纸笺了,解放军把蒋匪 打展了 ,打开山西进陕了,胡马匪帮就像席卷了。”编者注释为:“打展了:打的丝毫不能还手了。” 实际上,“展”是程度副词,做补语;“了”表示完成时态。“打展了”指“打得非常惨”。

刮展了。“麻布擦了油碗了,马步芳把咱穷人 刮展了 ,人杀了呀房点了,吃饭时没面没锅没碗了。”编者注释为:“刮展了:剥削压榨光了。” 注释不准确。这里“刮”指“剥削”的意思;“展”是程度副词,做补语;“了”表示完成时态。“刮展了”应该指“残酷剥削或剥削得非常厉害”。

害展了。“斧头剁了灯杆了,‘四人帮’把社员 害展了 ,猪没了,羊赶了,自留地没有一点了。” 其中“害”指“祸害”的意思,“害展了”指“祸害惨了”。“展”形容其程度之重。

飙展了。“柏木解下柏板了,男人心里不软了,一有响动欢闪了,车哈一骑 飙展了 ,家里的百事儿不管了。” 其中“飙”指“迅疾”的意思,“飙展了”极言速度之快。

跑展了。“白木解了白板了,党把农业税免了,参加医疗保险了,往小康路上 跑展了 。” 其中“跑展了”形容跑的速度之快。

压展了。“木头锯成薄板了,粮款把人 压展了 ,房卖了,地典了,吃饭没有饭碗了。” 其中“压”指“压迫”的意思,“压展了”形容被压迫得非常惨。

放展了。“洋芋的地膜风卷了,洋芋籽种的哈浅了;阿哥的脚步 放展了 ,尕妹妹走的者远了。” 其中“放展了”形容“脚步走得极快”。

走展了。“天黑了,夜晚了,把哥哥哈 走展了 ,尕妹看见心软了,叫者热炕上歇缓了。” 其中“走展了”形容走得非常疲惫。

展了。“抹布抹了油碗了,把我引着你们门上不管了,叫狗娃儿断上 展了 ,叫石头把我脚砍了,白丝布袜子叫血染了。” 其中“ [vа]”表示“跑,奔跑”的意思,“ 展了”形容跑的速度极快。

除了以上例子之外,“花儿”中还有“撒展了”“丢展了”“[tan] 展了”“飞展了”等,都是“展”为程度副词,做补语,形容其程度之重。

(3)动词加“展”,“展”与动词构成新词,修饰其他的动词。例如:

放展。“要吃个烙饼是油炸哩,花卷哈蒸笼里蒸哩;小路上走路是刺扎哩,大路上 放展 者奔哩。” 其中“放展”修饰“奔”,“放展奔”表示“使出浑身气力奔跑”。又如,“斧头剁下拐者呢,我想你想者歹者呢,心里 放展 甩者呢,就像钟摆摆者呢。” “放展”修饰“甩”,表示“使劲地甩”。又如,“镰刀要割芝草呢,命大人就叫天保呢,王茂生路过 放展 只跑呢,有话就连他搞呢。” “放展”和“只”都修饰“跑”,表示“使出浑身气力只管跑”。

丢展。“莲花山的山头上,只要你的嗓子亮,你给我 丢展 把花儿唱,反正我也要找对象,你当对象也一样,就看你识相不识相。” “丢展”修饰“唱”,“丢展唱”指“使劲唱”“尽情唱”。

2.adj+展+了

“花儿”中有“adj+展+了”的句法结构,“展”为程度副词,做补语,表示其程度之高或者重。例如:

热展了。“六月入伏天旱了,鲤鱼别出干岸了;水把鲤鱼不见了,鲤鱼没水 热展了 。”编者注释为:“热展了:方言,热坏了的意思。” 其中“展”为程度副词,“热展了”形容热的程度之高。

乐展了。“如今包工包产了,家里粮食装满了,信用社有了存款了,没有愁怅 乐展了 。” 其中“乐展了”表示非常快乐,形容快乐的程度之高。

乏展了。“尕妹山高路又迢,哥是黄鹰飞不到,鼓上硬腔飞到了,倒把哥哥 乏展了 。” 其中“乏”指“疲乏,疲惫”的意思,“乏展了”表示非常疲惫,形容疲惫、疲乏的程度之重。

三“花儿”歌词中的“们”

“花儿”歌词中表示复数概念“们”,可以出现在人称代词之后,也可以出现在非人称代词之后。例如:

星宿们:“满天的 星宿们 明着呀哩,月影里下雪呀者哩;阿哥在尕妹的大门上蹲者呀哩,毡帽里焐脚嘛者哩。”

犏牛们:“马尾松 犏牛们 摇铃角,大门里吆不者进来,名字里叫来朵罗摇,小阿哥摇不者醒来。”

穷人们:“天上无云者地下旱,庄稼苗像是火烤干;东家的米粮堆成山, 穷人们 年年受煎熬。”

穷哥们:“东家好比白眼狼,把穷人当成了绵羊;呷血吃肉的扒肚肠, 穷哥们 活下的难肠。”

精神们:“马没有鞍子四条腿,马瘦时脊梁儿显哩;东家就像催命鬼,穷人者 精神们 短哩。”

阿哥们:“旧社会里逼死人, 阿哥们 逼成了难民;租给的土地没啥种,租金少不了半分。”

庄稼们:“上去个高山望平川, 庄稼们 起了个浪了;避兵者家里不敢站,山沟里爬给者亮了。”

收成们:“十五的月亮圆又圆,今年的 收成们 干散;翻身的‘花儿’唱不完,老人家漫了个‘少年’。”

名望们:“天上的云彩跑马哩,太子山拉雾是下哩;心肠好者我维你哩,维你是名望们大哩。”

心上们:“一对犏牛犁地哩, 头上们 鞭子吓绕哩;眼看着阿哥出门哩, 心上们 刀子绞哩。”

云彩们:“天上的 云彩们 水露露,乌云天杀梢子哩;端起个饭碗者想起了你,清眼泪调三升面哩。”

牡丹们:“太阳上山一盆子花,山里的 牡丹们 笑下;新长征路上催快马,汗水儿滚成了疙瘩。”

日子们:“失散的兄弟们可见了,张三爷下了个跪了; 日子们 多了者想坏了,见是心儿里醉了。”

日头们:“ 日头们 跌窝者天黑了,牛犊儿要喝个水哩;你把我陪的者牙跌掉,我把你陪的者土哩。”

社员们:“单干户走的是独木桥,随风摇,越走是越困难了; 社员们 走的阳关道,往前走,越走是越宽展了。”

英雄们:“前山后山山连山,打炮眼, 英雄们 干了个干散;只听轰隆一声响,天动弹,大岩石化成了雨点。”

回汉们:“城关的渠水城里淌,开通了万年的城墙;百年的仇恨一扫光, 回汉们 团结的情长。”

筷子们:“千里的旱原变水地,周总理,把社员牵挂在心间;端起碗来想起你, 筷子们 抓不到手里。”

椒眼们:“椒子黄时口张开, 椒眼们 随长者上来;我心里有话口难开,少年里送者上来。”

碌碡们:“八棱子 碌碡们 场心里转,尕犍牛拉出个汗了;尕媳妇嫁了个尕老汉,银钱们的面子们大了。”

桃花们:“三月的 桃花们 开俊了,刺梅花水粼粼红了;花园里开满了什样的锦,一见是走不成了。”

尕心们:“早上晚上的墙头望,脚踩在花檎的树上;尕脸佬想成个黄钱马, 尕心们 想成了泪蜡。”

晌午们、荫凉们:“ 晌午们 过了者后晌了, 荫凉们 遮住个路了;晌午不吃者也中哩,后晌吃个的要哩。”

骡子们、脚步们:“土黄的 骡子们 驮酒哩,阿哥们吆上者走哩; 骡子们 到了固原了,想你者 脚步们 乱了。”

日子们:“心急眼跳的发躁哩,你嫑躁,你想的我知道哩;日子们多了时你个家来,你不来,千万就嫑带个话来。”

烟瘴们:“达里加山上的 烟瘴们 大,土门关河里的水大;上山的阿哥的孽障们大,家里的尕妹的苦大。”

太阳们、大会们:“天上的 太阳们 升高了,地下的花儿们俊了;翻身的 大会们 开红了,穷人们的欢乐者笑了。”

气色们:“东山的日头们升高了,花儿们的 气色们 俊了;尕妹妹抿嘴者笑下了,一心肠只爱个你了。”

金子们、寸金们:“沙子里澄下的 金子们 贵, 寸金们 值千金哩;唱下的花儿你不还,阴间里当账要哩。”

野雀们:“树上的 野雀们 连声者叫,心急者眼皮儿跳了;昨晚夕我你梦见了。尕妹妹,今个子端遇上你了。”

枪手们:“尕香羔上了个南山了, 枪手们 紧跟者跑了;阿哥吃的者心里了,白日晚夕的想了。”

梅鹿们:“十八个 梅鹿们 山尖里过,尕枪手跟的者后头;阿哥是蜜蜂者尕妹是花,花丛里,尕蜜蜂跟花者转了。”

鹿羔们:“上山的鹿羔们下山者来,下山者吃一回水来,心上的阿哥们跟前来,尕手里抓住了唱来。”

由以上诸例可见,“花儿”中有“星宿们”“犏牛们”“骡子们”“日子们”“阿哥们”“穷哥们”“太阳们”“名望们”“心上们”“头上们”“金子们”“大会们”“云彩们”“精神们”“庄稼们”“收成们”“碌碡们”“筷子们”“英雄们”“社员们”“牡丹们”“桃花们”“尕心们”“荫凉们”“脚步们”“野雀们”“枪手们”“烟瘴们”“梅鹿们”“鹿羔们”等,除此之外,“花儿”中还有“衣裳们”“羊们”“牛们”“水们”“油们”“树们”“瓜们”“菜们”等。我们不厌其烦列举“们”,旨在说明此种情况在“花儿”中非常多见。由“花儿”中“们”的例子可见,“们”可以附在名词后面,且不限定指人,无论有生命无生命的东西,只要是多数都可用。河湟地区的方言中亦是如此。

“花儿”的“们”偶尔还出现在形容词之后,例如:“红包袱装在箱子里,羊方子放在个柜子上; 难心们 装在腔子里,相思病背在背上。” “五月的牡丹开红了,绿叶配上者俊了;我俩的生产搞红了,夫妻的 恩爱们 重了。” 其中“难心”“恩爱”是形容词,其后也加“们”,构成“难心们”“恩爱们”。

蒋绍愚先生在《近代汉语研究概要》中指出,近代汉语中名词或代词加“懑”“门”“每”也可以表示复数。如

自家懑都望有前程。(晁端礼词《鹊桥仙》)

我扶你门归去。(《张协状元》,第41曲)

教他好看承我爹娘,料他每应不会遗忘。(巾箱本《琵琶记》,第23出)

在元代,“每(们)”不但可以加在指人的名词后面,而且可以加在“这”“那”的后面。吕叔湘先生说“这们”和“那们”意思是“这些人”“那些人”,实际上等于“他们”

这每取经后不肯随三藏。(《董西厢》)

那每殷勤的请你,待对面商议?(《董西厢》)

在《老乞大》《朴通事》中有动物后面加“们”表示复数的例子,例如:

这伙伴你切的草忒粗,头口们怎么吃的?(《老乞大》)

这般时,马们分外吃得饱。(《老乞大》)

马们怎么来的迟?(《朴通事》)

两个汉子,把那骡们喂的好着。(《朴通事》)

江蓝生指出,元刊本《老乞大》中的复数词尾用“每”,而在明刊本《老乞大谚解》中悉数改为“们”,清刊本《老乞大新释》和《重刊老乞大》中一律用“们” 。陈治文先生举出下列指物名词后面加“每”的例句

若论今日,索输与这驴群队。果必有政敌,这驴每怎用的?(刘时中《新水令得胜令》《代马诉冤》)

窗隔每都飐飐的飞,椅桌每都生生的走,金银钱米都消为尘垢。(钱素庵《哨遍三煞》)

门前拴着带鞍的白马来,不知怎生走了,不知去向。你写与我告子,各处桥上、角头每贴去。(《朴通事》)(角头:市场)

鹿皮热当不的,脚踏锅边待要出来,被鬼们当住出不来,就油里死了。(《朴通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吕叔湘 、陈治文 、孙锡信等学者深入探讨了北方个别方言中表物名词复数的构形成分“们”的来源。孙锡信先生指出,在记录元代口语的《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中就有“马们”“头口们”的用例 ,如:

这般时马们分外吃得饱。(《老乞大》)

这马们都拴住着。(《老乞大》)

把马们都松了。(《老乞大》)

两个汉子把那驴骡们喂的好着。(《朴通事》)

“河湟花儿”流行的河湟地区方言中复数词尾用在任何名词之后的情况非常普遍。莫超先生详细考察了甘肃省兰州市区及其周边方言的“们”,认为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元代。 [1] 梅祖麟先生认为元代复数词尾可用在任何名词之后的用法是受了阿尔泰语的影响。 雒鹏先生考察了河州话后指出,河州话复数在名词(包括代词)后加“们”,与东乡语和保安语的复数标志相对应 。结合学者的研究可知,“花儿”中“们”的用法是语言接触的结果。


[1] 莫超:《也谈兰州及周边方言的们 3 》,《语言科学》2004年第6期。 yMmeMaTH1Q8DGcYOdVGLLYl/KLst9asOz+0cnb7MsVONXq5g7LcCxMP313JMbZT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