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汉语词汇体研究

汉语研究中通常使用情状一词来指语言中事件表示的状态和方式,是静止还是活动,持续还是瞬间,以及是否具有内在终结点等。不同研究者在情状分类时所涉及的分类对象的语言单位各不相同,最小的局限于动词本身,最大的涉及包括时制和时态语法标记的整个句子。

不同研究者对动词本身的分类在分类方法和类型数量方面的差别较大,一些研究者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英语动词分类研究的影响。

邢公畹(1979)是最早对汉语动词情状特点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将动词分为结束性动词和非结束性动词,结束性动词不能带“着”但能带“了”,而非结束性动词能带“着”。但在具体操作中,这一标准很难运用。

马庆株(1981)根据动词带时量宾语时表现出的语法和语义特点来分析动词的时相结构。他利用 [+状态]、[+持续]、[+完成] 这三对语义特征,将动词分为四类:V a 、V b1 、V b21 、V b22 。其中,V a 类动词为非持续性动词,通常后面不能加“着”,如“死、知道、看见”等,后面跟时量宾语时,总是指动作完成以后经历的时间,例如,手表已经丢了两天了。V b 类动词能够表示可以持续的动作,后面加时量宾语时表示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例如,足足等了三天。V b 可进一步分为V b1 和V b2 ,区别是:V b1 是强持续性动词,不能表示瞬间完成的动作行为,例如,等了三天了。而V b2 能表示瞬间完成的动作行为。后者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V b21 、V b22 ,这两者既能表示瞬间完成的动作,又能表示持续的动作行为,后接时量宾语时,在时量宾语的所指问题上会产生歧义。例如,“看了一年了”“挂了一年了”可以表示动作持续了那么长时间,也可以表示自动作结束后经过了那么长时间。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V b21 不能表示状态,后面加“着”时,只能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例如,看着书。而V b22 可以表示状态,加“着”时既能表示动作行为本身的持续,又能表示动作行为造成的状态的持续,例如,正挂着画,他来了。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

戴浩一(1984)以Vendler(1957)的分类为参照,对现代汉语动词进行考察。他发现情状类型与动词的分类具有一致性,并将现代汉语动词分为动作、状态和结果三种情状,达成类动词归为动作类,因为汉语动作动词不包含结果(attainment)。例如:

(7)a.我昨天画了一幅画,可是没画完。

b.*I painted a picture yesterday but I didn't finish it.

戴浩一认为例7a句在汉语中可以成立,但例7b句在英语中不成立,因为英语中一个动作动词(如paint)有了宾语便包含了结果,但在汉语中没有类似的含义。他的这一分类受到了后来研究者的普遍质疑,如邓守信(1986)。

郭锐(1993)对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动词的所指有一个随时间展开的内部过程,由起点、终点、续断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的有无和强弱形成不同的过程结构类型。依据这六条标准:~了、~时量、~着、在/正在~、~过、φ~φ(D)(不能带以上五种成分,但可以表示在持续中),郭锐(1993)将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分为五大类十小类。无限结构(Va)的最大特点是无起点、无终点,续段极弱,例如,是、等于、以为、记得等;前限结构(Vb)的特点是有起点,但无终点,续段很弱,例如,认识、知道、熟悉等;双限结构(Vc)的特点是有起点、有终点、有续段。根据起点、终点、续段的强弱不同,此类过程结构又可分为五小类。后限结构(Vd)的特点是有续段和终点,但没有起点,根据是否能够带“着”,此类动词又可以分为两类:Vd1,如变化、消失;Vd2,如放松、解放。此类动词的共同点是带有变化意义,即动作结束时产生某种性质的突变;但在达到这个突变之前,可以带有一个渐变的续段过程。点结构(Ve)的特点在于其瞬时性和变化性,总表示某种性质的突变,例如,毕业、到达、丢等。

郭锐(1993)与以往关于动词情状类型的研究相似,都考虑到了动作的起始和持续,所不同的是,动词情状类型倾向于把动词的时间特性的分类归结为一些非此即彼的意念特征的有无,各类之间截然分明,而郭锐(1993)的研究将动词的过程结构看作一个系统的变化,将一些处于过渡中的中间类型也加以归纳。

还有一些分类显然受到了 Smith(1997)分类的影响,如顾阳(2007)将汉语句子的情状分为5类:状态、活动、成就(achievement)、达成(accomplishment)和单活动体(semelfactive)。

另外一些学者在对情状进行分类时,更多地考虑到动词所在的句子的情状特点。邓守信(1986)将Vendler(1957)对动词情状四分法运用在汉语研究中。不同的是,他认为唯有在整句的范围内(即他所说的语境),才能系统地将汉语的时间结构加以规范化。他将汉语时间词分为三大类,即时段、时点、时频,并使用这些词对不同情状进行鉴别。

陈平(1988)也是以句子为单位对汉语中的情状类型(陈平称之为时相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因为他认为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的词汇意义在决定句子的时相结构方面都发挥作用。按照所起作用的大小,这些成分可依次排列为:动词、宾语和补语、主语、其他句子成分。动词的词汇意义决定了它所在的句子能够表现哪些种类的情状,而其他句子成分则决定了该句实际表现哪一种特定的情状类型。不同于前面所提及的四分法,陈平(1988)将汉语的情状分为五类:状态、活动、结束、复变、单变。其中结束相当于Vendler(1967)的达成(accomplishment)。复变(complex change)具有动态、完成和非持续的语义特征。从语义结构上看,复变情状由一个动作同指示该动作结果的行为或状态结合而成,如“农科院正在改良稻种”。单变(simple change)情状具有动态、非持续、非完成的语义特征,其发生和结束都是一瞬间的事。从定义上看,单变情状相当于Vendler(1967)的成就情状。 3ubUavG7iFhyjYyQFNQPi+EuJLMFgZLl6x2Y4AE2dwzF6ZuHtYtDVEFn3No6fzL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