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英语语法体研究

一 英语语法体范畴的分类

语法体的概念被引入西方语法研究中后,关于体范畴是否具有普遍性这一问题的争论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适用于一种语言的语法范畴能否用来描写和分析其他语言,如英语?关于英语语法体的分类标准不一,争论不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1)英语语法体是二分还是三分?(2)时态和体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关于英语语法体的分类,大部分语言学家主张二分法。Quirk(1972)在传统语法和20世纪形式语言学发展的基础上,区分了时制和体。他将体定义为“动词行为被考虑或经历的方式”(Quirk et al, 1972: 84)。在《当代英语语法》中他确立了两类体的对立:完整VS非完整、进行VS非进行。完整体被进一步分为现在完成体和过去完成体,进行体被进一步分为现在进行体和过去进行体。

现代语言学首次把语法体作为一个范畴来进行系统研究的是Comrie(1976)。Comrie(1976: 3)将体定义为“观察一个情状的内部时间结构的不同方式”。他认为,英语的体范畴包括两种体:完整体(perfective)和未完整体(imperfective)。完整体指从整体上观察一种情状,不考虑情状内部的时间结构,换句话说,它不直接表述情状的内部结构,也忽略情状的客观复杂性,却具有把情状压成一个点的作用,即情状的所有部分被呈现为一个单独的整体。而未完整体的特点就是从内部观察一种情状,明确指称这种情状的内部时间结构(Comrie, 1976:9)。未完整体可以分为惯常体(habitual)和持续体(continuous)。持续体又可分为进行体(progressive)和非进行体(nonprogressive)。他对体的分类如图2-1所示。

Comrie(1976)的体理论为后来的英语体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研究术语,构建了完整体和未完整体相互对立的语义范畴;此外,他的研究覆盖了包括英语在内的十多种语言,揭示了语法体在语言中的普遍性。但是他的体系中的一些范畴也受到后来研究者的质疑。Bybee & al.(1994:139)指出,Comrie没有提出持续体和非进行体的标记,也没有清晰的定义,所给出的跨语言语料中只有进行体,没有持续体。

图2-1 Comrie(1976)对英语语法体范畴对立的分类

主张语法体三分法的主要有 Smith(1991)等。她从原则和参数理论、二分理论等方面将体分为情状体(situation type)和视点体(viewpoint aspect)。情状体分为五类:状态、活动、达成、成就和反复。视点体为语法手段标记的体,包括完整体、未完整体和中性体。完整体是把一个情状当作封闭的整体来表述,其观察视野包括情状的起点和终点。未完整体只观察和表述情状的一部分,不涉及情状的终点。中性体是指句子不加体标记。Smith(1991)认为情状和视点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但同时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部分进行研究。她的研究基本上使体摆脱了传统上时相和体混淆不清的状态,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力。

关于时态和体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尚存在较大争议。Comrie(1976: 58)认为从语言作为一个功能系统的观点来看,体和时之间最有趣的关系之一表现在一种体区别限于一种或几种时态,而不是与时态无关,在各种时态中全面地起作用。也就是说,时态和语法体之间存在一种相对固定的联系。

在Quirk et al.(1985)的语法体系中,完整体VS进行体构成了英语中基本的体对立,时与体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Quirk et al.(1985: 190)将完整体宽泛地定义为:由时态或句中其他成分或语境所参照的时间之前的时间。这个参照时间可以是现在、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在完整体部分,Quirk et al.(1985)主要分析了三种时态: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需要指出的是,在 Quirk et al.(1985)的传统语法中,完整体似乎和完成时被混在一起,未多加区分,因为两者都用的是perfective这一术语。在Smith(1991)的分类中,未完整体只包含进行体,非进行体属于完整体,而完整体由动词的一般式表示。在她的体系中,所谓的动词一般式似乎限定在一般过去式上,因为非状态情状在完整视点下是封闭的。

总体看来,虽然对一些时态在语法体的归属上存在争议,但语言学家倾向于认为,英语中语法体和时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将完成时态和一般过去时与完整体联系起来(Comrie, 1976; Quirk et al., 1985; Smith, 1991),而将进行时与未完整体相联系(Brinton, 1988; Hewson, 1997; Quirk et al., 1985; Smith, 1991)。

关于英语一般现在时和将来时的体范畴,语言学界争议较大(Comrie, 1976; Brinton, 1988; Olsen, 1997; Lyons, 1977)。Comrie(1976)倾向于认为将来时这一时态不表示任何语法体。Smith(1991)虽然将一般过去时视为完整体,但对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应该如何归类则没有明确解释。在我们的研究中,为了防止争议性的时态影响数据的精确性,我们选择表达各个语法体时争议较小的时态,如将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式视为完整体标记,而将进行式视为未完整体的典型标记。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由于争议性较大,被作为无标记项,单独列出。

在下面部分,我们重点讨论作为完整体标记的完成式和作为未完整体标记的进行式,因为这两种形式在英语时体研究中受到的关注最多。

二 作为完整体标记的完成式

(一)完成式的性质

完成式(perfect)表现形式为“have+(V)-en”,有时被称为完成时或完成体,在这里我们使用一个意义更为中立的概念:完成式。英语时体范畴分类体系中,关于完成式的性质和意义存在广泛争议,因此在各类时态中受到的关注最多。首先,完成式属于时态范畴还是体范畴?早期关于英语时态的研究中,多数语法学家一般将其归为时态范畴(Jesperson, 1939; Curme, 1931; Poutsma, 1926; Reichenbach, 1947)等。Jesperson(1939)以现在时刻为分割点将时间分为将来和过去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三个时态,以此建立了一个包含7种时态的框架系统:现在、将来、将来之前、将来之后、过去、过去之前、过去之后。在这一系统中“have+(V)-en”不被视为一个单独的时态,而是作为现在时的一种,表示过去事件所导致的结果的现在状态,称为完成时态。Curme(1931)将“have(has)/ had / shall(will)have+(V)-en”放进自己的“六时”时态体系中,分别称为现在/过去/将来完成时。Reichenbach(1947)的时态系统建立在三个时间点和两种关系的基础上,三个时间点是事件发生时间(E)、说话时间(S)和参考时间(R),两种关系是“同时性”(“X, Y”)、“先后性”(“X-Y”即X先于Y)。这一时态系统包括9种基本时态,其中现在完成时在这一系统中称为先事现在时(anterior present)。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随着英语体范畴系统的逐步建立,“have+(V)-en”开始被归为体的范畴,通常称为完成体(perfective/perfect aspect)(Comrie, 1976; Quirk et al., 1985; Leech, 1971;等)。Comrie(1976: 42)认为完成体和其他体之间的差别在于,它不直接说明情状本身,而是把某一状态和先于它的一种情状联系起来,概括地说,完成体表示某一过去情状和现在持续关联。它传达着两个时点间的关系,即由前面的情状引起的状态的时间,以及前面那个情状的时间。在Comrie(1976)建立的完整体/未完整体框架中,他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完成体属于完整体,但倾向于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而Quirk et al.(1985)将完成式等同于完整体。他认为,与一般过去时相比,现在完成式往往与现在时刻相关。

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have+(V)-en”既不属于时态范畴,也不属于体范畴。Joos(1964)、Palmer(1974)将其归为一个完全不同的语法范畴——“时段”范畴(phase),与时态和体范畴平行。Palmer(1974)认为,在这一范畴中,英语基本动词短语可以分为完成(perfect)或非完成(non-perfect)两类,而完成形式就是包含“have+(V)-en”的形式。易仲良(1989)认为“have+(V)-en”总是表示一个双义交融的混合概念——动作或状态先于一时点并与那个时点有联系,并提出使用“式态”(formula)这一概念来表明行为或状态是否与某时点有双重关系,即先联关系。

(二)现在完成式的意义和特点

完成式的特点在于,它传达着两个时点之间的关系,即由前面的情状引起的状态的时间,以及前面那个情状的时间(Comrie, 1976: 42)。但英语完成式不和表过去情状的时间表达成分一起使用,即不能说“I have got up at five o'clock this morning”,因为“at five o'clock this morning”明确指称时间点,和完成式不相容。此外,不同动词出现在完成式中时表达的意义也存在差别。如何理解完成式表现出的各种意义?不同意义之间存在什么联系?时间副词与完成式意义之间具有什么关联?围绕完成式引起的各种问题和困惑,研究者从传统语法、逻辑语义和认知语言学等视角展开了广泛研究。这些理论和观点可以归纳为四类(Binnick, 1991):(1)ID理论;(2)EB理论;(3)CR理论;(4)XN理论。其中后两个理论的影响最为深远。

(1)ID理论认为,完成式是一种不定过去式(indefinite past),与有定过去式(definite past)对立。其表达的意义就是过去时表达的意义。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所涉及的时间是无定的,而后者所涉及的时间是有定的,是无定时间序列中的一个点。

(2)EB理论将完成式视为嵌入(embedded)另外一个时制范围内的时制,是一种相对时制,因此将其排除在体范畴之外。在这一理论中,现在时和过去时可以自由地在另一个时制范围内出现,句子最外层的时制在形态上映射为表层的时制语素,而嵌入时制被转换为“have+V-en”或“be+V-ing”形式。根据这一理论,现在完成式是一种复合结构,是将过去时嵌入在现在时中。这种纯粹从句法角度进行的分析完全抛开了完成式所表达的各种意义,也未能解释完成式用于将来式或非限定结构中的现象。

(3)CR理论即“现时相关性”(current relevance)理论,表示“某个过去发生的情状持续地与现在关联”(Comrie, 1976: 56)。这是关于完成式的研究中历史最久、最为广泛接受的一种理论,但具体什么是“与现在相关”,有各种解释,McCoard(1978)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归纳。但总体上,这一理论倾向于认为,完成式与过去时在语法意义上没有本质区别,任何差别都是语义内容之外的,即语境和语用的。Bryan(1936:369)认为“现在关联不是附着于特定动词形式上的固定语义内容,而只是部分基于某种时态形式的、可能附着于句子上的不同含义的总称”,因此,“任何有关结果或后果的概念都不是现在完成体所暗含的,而是从动词的意义或特征,或上下文,或整个语句中推理出来的”(McCoard, 1978: 64-65)。这一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现在完成式的语义特点,但不能解释下面句子为什么不能接受:

(1) a.*Chris has left York Yesterday.

b.*Chris has been dead.

(4)XN理论,即“延展的现在”(extended now)理论,认为现在完成式不仅要求参照时间(RT)是“现在”,而且要求这个“现在时间”是包含事件时间(ET)的片段的最后时刻。这个条件不参照过去事件发生的时间,而只是表明参照时间与说话时间重合,有别于将现在完成式当作现在时的做法;另外,它并不实质性地以现在时刻为参照时间,而只表明事件发生在参照时间之前,因此也有别于将现在完成式视为体的做法(Binnik, 1991: 268)。因此,这一“延展的现在”理论是从语义角度对现在完成式进行分析,但同样不能解释为什么例(1)无法接受,也不能用于解释过去完成、将来完成和非限定完成结构在句子中的使用。

三 作为未完整体标记的进行时

(一)进行体的定义和性质

Comrie(1976)将英语的未完整体分为惯常体和持续体,持续体又进一步分为非进行体和进行体。进行体通常被视为未完整体最常见的表现形式(Dahl, 2000: 18); Smith(1997: 171)也认为,进行体是未完整体的主要表现形式。

英语进行时由助动词 be 和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构成,其是否表示“体”概念在语言学界曾经有过争议。在英语体研究早期,一些学者,如Zandvoort(1945: 145)认为英语进行时不是体,因为在斯拉夫语言中未完整体是无标记的,而英语的进行时有形态标记。但是后来的绝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其看作进行体,为未完整体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如 Leech(1971)、Comrie(1976)、Smith(1991)、Olsen(1997)等,因为这一结构与斯拉夫语中的未完整体具有类似语义特征:持续性、进程中的行为、非结束性。Brinton(1988)甚至认为,如果说英语中存在体这一范畴的话,进行体就是这一范畴中最明确、典型的表现形式。

进行体的基本意义是什么?虽然关于这一问题有种种答案,但总体上这些答案都围绕其动态性特征。Bybee & Dahl(1989: 55)将进行体定义为“情境在参照时间内处于发展之中”。换言之,进行体是“(非惯常体的)未完整体与动态性语义的结合”(Comrie, 1995: 1245)。Ljung(1980: 27)将进行体视为“一种特殊的未完整体形式,这一形式允许我们从内部看待一个动态的非状态谓词,并保持其动态性特征”。因此原型进行体只用来指动态性情境。但是,进行体在当代英语中的意义得到极大扩展,已经不再局限于表达原型意义(Kranich, 2010)。例如,根据Quirk et al.(1985),进行体表示在某一时间段正在发生的事件,可以表达三种含义:(1)事件具有持续性;(2)事件持续的时间有限;(3)事件不一定完成。前两个含义结合起来表达“暂时性”(temporariness)这一概念。

值得关注的是,英语进行体除了表达“动态性”“持续性”“非完成性”含义外,还有一些其他用法,与进行体的一般定义“进行”似乎并不相符。例如,“She's always buying far more vegetables than they can possibly eat”和“She always buys far more vegetables than they can possibly eat”相比,前者似乎只是加入了更多的感情因素(Comrie, 1976: 30)。这些用法说明英语进行体的意义超出了最初把进行体定义为持续义和非静态结合的范围。这些意义是应该被视为英语进行体基本意义之外的各种附属意义,还是属于其基本意义的一部分?一些研究者认为,进行体的基本意义是表示一种临时性(contingent)情状。Comrie(1976: 30)认为,这可能是英语进行体历时发展的方向,但这一功能尚未完全充分地成为英语进行体的典型特征。也有些研究者认为,进行体意义上的扩展使其更适合被视为一般性未完整体(Williams, 2002),而非典型的进行体。

(二)进行体与情境特征

基于各个研究者的观点,Kranich(2010)对进行体所表达的各种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他认为,使用进行体的情境中,以下四种特征被认为与进行体相关:

1.持续性。一些研究者认为,进行体的使用与事件(实际上的或概念化的)持续性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如Palmer(1988: 36)强调,当一个情境中使用了进行体,注意力就会关注这一事实,即这个情境具有持续性。而惯常体(一般现在时形式)和非惯常体(进行时形式)之间,相关的概念就是持续性。Van Ek(1969: 582)认为这种将所有进行体用法都归于持续性的观点过于极端。一些进行体用法中,“关注情境的持续性”这一解释并不能令人信服。如:

(2) a.I wonder whether he'll come.

b.I'm just wondering whether he'll come.

例(2)中,例2b似乎表达一种比例2a更具暂时性的意义。

基于此,还有一些研究者提出进行体表达“有限持续性”(limited duration)的观点,如Buyssens(1968)。根据Biber et al.(1999: 473),进行体一般情况下很少出现在表达无限制持续状态的动词用法中,如“believe”。但当这一动词用于进行体时,事件表达的是一种“有限持续”意义。这时的进行体被Joo(1964)称为“短暂体”。Leech(1987: 19)则指出,进行体给予“事件动词”持续性,而当其用于状态动词时,状态动词所表达的持续性得到“压缩”。

Ljung(1980: 28)认为,“持续”意义或“有限持续”意义取决于事件的发展。有些事件从开始到结束进展较快,因此很自然地将其与“暂时性”联系起来;但也有些事件进展很慢,因此具有较长的持续性。

2.静止/动态。目前为止,进行体的定义一般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进行体涉及情境的内部状况,不考虑其终点;其次,进行体涉及一个动态性情境。关于前者,一些传统的体研究以及基于真值条件的进行体定义都曾提及。而动态性这一特征通常被认为是将进行体和未完整体区分开来的必要特征。研究者关于这一特征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进行体将状态情境转化为动态情境。这一观点在进行体功能的研究中具有较大影响力。例如,Smith(1997: 77)指出,进行体用于具有动态性的事件中时为无标记用法,当其用于表示状态的句子中时就继承了前者的动态性特征,使状态句子的进行体为有标记用法,表达了事件的动态性。Chilton(2007: 110)也认为,进行体的使用将状态动词类型转化为过程动词类型。例如:

(3) a.Peter is believing in ghosts these days.

b.John is being polite.

另一种观点认为,进行体将动态情境转化为静态情境。这一观点不仅用来解释进行体的一些特殊用法,而且用于解释其在动态情境中的一般性用法。Vlach(1981: 274)最早提出,进行体算子的功能是产生静态句子。Mittwoch(1988: 231)在提出进行体的真值条件时,将进行体看作特殊状态句的一种次类。进行体与状态事件之间的共同点主要在于子时段(subinterval)特征上。在时间i到时间k 这一间隔时间内“约翰爱玛丽(John has loved Mary)”蕴涵着在时间k上“约翰爱玛丽”,因此,在时间i到时间k这一时段内“约翰在跑步(John has been running)”也蕴涵着在时间k上“约翰在跑步”。

3.施事性。Biber et al.(1999: 473)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发现,常见的使用进行体的动词典型地以人作主语,为施事,能够积极地控制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相反,那些极少使用进行体的动词,主语为人时,是经历者(experiencer),不控制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

4.显性/隐性情境。显性情境指的是那些可以被感知的情境,如能够被看见或听见,而隐形情境则指不能在客观世界中被观察到的情境。例如:

(4) a.Paul is playing tennis.

b.Peter is believing in ghosts these days.

Hatcher(1951/1974)在研究中发现进行体与显性情境存在关联,但同时发现,进行体也可以出现在隐形情境中。Ljung(1980: 50)发现,虽然情感动词(如like)和感知动词(如taste+形容词+to经历者)通常不使用进行体,但这两类动词偶尔出现在隐性情境中,并将这一用法视为进行体的“非正常”用法,认为此类用法表现了说话者的主观性解释。

(三)进行体与使用者的态度和情感

无论是传统的时态研究(Jespersen, 1931)还是后来从体的视角进行的研究(Pürschel, 1981; Rydén, 1997),研究者都普遍注意到,进行体的使用似乎和使用者的态度与情感表达有关。Storms(1964: 62)认为进行体与非进行体之间的差别可以概括为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差别,认为进行时中的主观因素可以解释所有赋予这一形式的意义,进行时和一般时的使用根据说话者的情感成分而定。虽然这一观点过于夸大主观性在进行时使用中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进行时的很多用法都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

根据Kranich(2010),一些动词的进行时在使用中往往与always等副词共现,这一用法有时带有负面态度或情感。在一些语境中,这一形式带有一点不赞成的意味(Palmer, 1988)。Huddleston & Pullum(2002:167)进一步指出,“always”在进行/非进行体中有不同的解释,在进行体中,这个词可以解释为“总是”(constantly),而在非进行体中应该理解为其基本意义“在任何情况下”(on all occasions)。例如:

(5) a.Paul always sleeps at our apartment.

b.Paul is always sleeping at our apartment.

在句 b 中,“always”表达了一种“持续性”,具有夸张的作用(Kranich,2010)。与此相近的还有“forever”等。

一些动词的进行体句子中虽然没有“always”,但同样可以表达主观情感,如强调。Leisi(1974: 237)认为,相比逻辑性,进行体的使用更加感性:它用来表达想象和情感,因此偶尔可以用于强调。Pürschel(1981)通过分析无线电广播节目发现,当说话者想要强调或者表达一种间接判断时,通常使用进行时。在一些特殊语境中,说话者还使用进行时来吸引对方的注意。

进行体主观性用法中还包括一些被称为具有解释性意义的用法:句子前半部分常以 when-从句的形式出现,描述一个情境的实际状况,使用简单时;句子后半部分使用进行时,提供说话者对前面现象的主观解释(Ljung, 1980: 68-96)。例如:

(6) But you know, when you ask me to get my wife, to whom I'm very much attached, to divorce me, and ruin my career by marrying you, you're asking a good deal.(Maugham, The Painted Veil)

从体的角度上来说,英语进行体表达动态性、(有限)持续性和未完成性(Brinton, 1988: 7),虽然这一形式也可以用来表达使用者的情感和态度,但这些主观用法也是基于这一形式的体特征(Van Ek, 1969)。总体来看,进行体符合未完整体的定义特征,因此本书将其作为未完整体的主要表现形式。 ardRjhpBhHmf7zMQcwQ7Je/nQwMZqcQZtAdK0RGwb0DV3hJoqCP3+WijsyC0mL9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