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指数的解释与表达

一 自然地理指数的解释与表达

(一)平均DEM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DEM是一定范围内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的数据集,它主要是描述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是通过等高线或相似立体模型进行数据采集(包括采样和量测),然后进行数据内插而形成的。DEM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派生出等高线、坡度图等信息。平均DEM由各市州(县区)的DEM数值计算所得。

平均DEM描述的是云南省各市州(县区)的地面高程信息,根据平均DEM的大小,将云南省的平均DEM划分为8个等级,分别为Ⅰ级(<1100)、Ⅱ级(1100—1400)、Ⅲ级(1400—1750)、Ⅳ级(1750—1990)、Ⅴ级(1990—2140)、Ⅵ级(2140—2500)、Ⅶ级(2500—3500)、Ⅷ级(>3500)。云南省平均DEM计算与定级情况见附表1。

(二)坝区综合指数

坝区综合指数是基于杨子生等人在《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云南省坝区县、半山半坝县和山区县的划分》(杨子生,2014)一文中数据指标划分而来。

坝区综合指数越大,则表示该地区地形起伏较为缓和,坡度较小,坝区面积较大;坝区综合指数越小,则表示该地区地形起伏较为陡峻,坡度较大,坝区面积较少。根据坝区综合指数的大小,将云南省的坝区综合指数划分为3个等级,分别坝区县(>50)、半山半坝县(50—15)、山区县(<15)。云南省坝区综合指数计算与定级情况见附表1。

(三)地形起伏度指数

地形起伏度指数(DXQFD)是描述一个特定区域地形特征的宏观性指数之一。该指数表示在这个区域内,海拔高差与地表切割程度的综合特征。地形起伏度指数是基于研究地区的平均海拔、最高海拔与最低海拔及研究地区的平地面积和总面积综合测算得到的。

地形起伏度指数越大表示该次级地域在该地域中的海拔差越大、坡度越大;地形起伏度指数越小表示该次级地域在该地域中的海拔差越小、坡度越小。根据地形起伏度指数的大小,将云南省的地形起伏度指数划分为8个等级,分别为Ⅰ级(<4.5)、Ⅱ级(4.5—5.5)、Ⅲ级(5.5—6)、Ⅳ级(6—6.5)、Ⅴ级(6.5—8)、Ⅵ级(8—10)、Ⅶ级(10—12)、Ⅷ级(>12)。云南省地形起伏度指数计算与定级情况见附表1。

(四)平均坡度指数

坡度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和路程的比值称为坡度。平均坡度指数(PJPD)是定量反映地表单元陡缓程度的指数之一。随着数字高程模型(DEM)技术的不断完善,平均坡度可以利用DEM数据在ArcGIS平台支持下自动提取得到。

平均坡度指数越大表示该次级地域在该地域中的坡度越大,即坡越陡;平均坡度指数越小表示该次级地域在该地域中的坡度越小,即坡越缓。根据平均坡度指数的大小,将云南省的平均坡度指数划分为8个等级,分别为Ⅰ级(<10)、Ⅱ级(10—14.5)、Ⅲ级(14.5—16)、Ⅳ级(16—18.5)、Ⅴ级(18.5—22)、Ⅵ级(22—26)、Ⅶ级(26—30)、Ⅷ级(>30)。云南省平均坡度指数计算与定级情况见附表2。

(五)气候资源指数

气候资源指数(QHZY)是定量反映地域系统中气候条件的指数之一。该指数是表示由蒸散发量决定的生产潜力。气候资源指数基于桑斯维特纪念模型,用平均降水量、平均最大蒸发量、平均温度等各项指标测度出来。

气候资源指数越大表示该次级地域在该地域中的气候资源越丰富,即气候条件越好;气候资源指数越小表示该次级地域在该地域中的气候资源越缺乏,即气候条件越差。根据气候资源指数的大小,将云南省的气候资源指数划分为8个等级,分别为Ⅰ级(<1200)、Ⅱ级(1200—1350)、Ⅲ级(1350—1450)、Ⅳ级(1450—1600)、Ⅴ级(1600—1700)、Ⅵ级(1700—1800)、Ⅶ级(1800—1950)、Ⅷ级(>1950)。云南省气候资源指数计算与定级情况见附表2。

(六)水网密度指数

水网密度指数(SWMD)是指被评价区域内河流总长度、水域面积和水资源量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水网密度指数是基于河流长度的归一化系数、湖库面积的归一化系数及水资源量的归一化系数三个系数与河流长度、湖库(近海)面积、水资源量等各项指标及区域面积综合测算得到的,主要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水的丰富程度。

水网密度指数越大表示该次级地域在该地域中的水网密度越大,即水网越密集;水网密度指数越小表示该次级地域在该地域中的水网密度越小,即水网越稀疏。根据水网密度指数的大小,将云南省的水网密度指数划分为8个等级,分别为Ⅰ级(<15)、Ⅱ级(15—47)、Ⅲ级(47—95)、Ⅳ级(95—130)、Ⅴ级(130—155)、Ⅵ级(155—200)、Ⅶ级(200—220)、Ⅷ级(>220)。云南省水网密度指数计算与定级情况见附表2。

(七)植被覆盖度指数

植被覆盖度指数(ZBFGD)是衡量植被( 包括叶、茎、枝) 在单位面积内的垂直投影面积所占百分比的指数,是反映陆地表面植被生长动态变化的指标,也是影响地球系统水、碳循环,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的关键地学因子。植被覆盖度指数是基于植被覆盖度指数的归一化系数与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各项指标及区域面积综合测算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被覆盖状况。

植被覆盖度指数越大表示该次级地域在该地域中的植被覆盖度越高,即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植被覆盖度指数越小表示该次级地域在该地域中的植被覆盖度越低,即植被覆盖状况越差。根据植被覆盖度指数的大小,将云南省的植被覆盖度指数划分为8个等级,分别为Ⅰ级(<111)、Ⅱ级(111—124)、Ⅲ级(124—130)、Ⅳ级(130—140)、Ⅴ级(140—152)、Ⅵ级(152—157)、Ⅶ级(157—200)、Ⅷ级(>200)。云南省植被覆盖度指数计算与定级情况见附表3。

(八)生物多样性指数

生物多样性指数(SWDYX)是评价群落稳定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生物多样性指数力图把物种多度分布所包含的信息归结为单一统计量,简单直观地反映生境状态。生物多样性指数是基于生物多样性指数归一化系数与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各项指标及区域面积综合测算得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状况。

生物多样性指数越大表示该次级地域在该地域中的生物多样性越强,即生物多样性程度越大;生物多样性指数越小表示该次级地域在该地域中的生物多样性越弱,即生物多样性程度越小。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将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划分为8个等级,分别为Ⅰ级(<105)、Ⅱ级(105—112)、Ⅲ级(112—127)、Ⅳ级(127—138)、Ⅴ级(138—145)、Ⅵ级(145—154)、Ⅶ级(154—200)、Ⅷ级(>200)。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与定级情况见附表3。

二 人文地理指数的解释与表达

(一)人口老龄化指数

人口老龄化指数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数。该指数是基于云南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县域数据计算平均数所得。

人口老龄化级别越大,指数越大,则表示该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人口老龄化级别越小,指数越小,则表示该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越低。根据人口老龄化指数的大小,将云南省的人口老龄化指数划分为8个等级,分别为Ⅰ级(<0.058)、Ⅱ级(0.058—0.064)、Ⅲ级(0.064—0.069)、Ⅳ级(0.069—0.074)、Ⅴ级(0.074—0.081)、Ⅵ级(0.081—0.088)、Ⅶ级(0.088—0.092)和Ⅷ级(>0.092)。云南省人口老龄化指数计算与定级情况见附表4。

(二)人口城镇化指数

人口城镇化指数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该指数是基于《2014云南统计年鉴》的县域数据计算平均数所得。

人口城镇化级别越大,指数越小,则表示该地区人口城镇化程度越差,即人口城镇化水平越低;人口城镇化级别越小,指数越大,则表示该地区人口城镇化程度越好,即人口城镇化水平越高。根据人口城镇化指数的大小,将云南省的人口城镇化指数划分为8个等级,分别为Ⅰ级(>0.6)、Ⅱ级(0.6—0.4)、Ⅲ级(0.4—0.33)、Ⅳ级(0.33—0.25)、Ⅴ级(0.25—0.16)、Ⅵ级(0.16—0.10)、Ⅶ级(0.10—0.067)和Ⅷ级(<0.067)。云南省人口城镇化指数计算与定级情况见附表4。

(三)民族多样性指数

民族多样性指数(MZDYX)是定量反映民族地域系统的民族地理指数之一。该指数是表示某地域中某一次级地域由民族种类及其人口数量所决定的多样性程度。民族多样性指数基于生态学中用以计算物种多样性的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演化而成。

民族多样性指数越大表示该次级地域在该地域中的民族多样性越强,即民族多样性程度越大;民族多样性指数越小表示该次级地域在该地域中的民族多样性越弱,即民族多样性程度越小。根据民族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将云南省的民族多样性指数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极显著区(>1.37)、较显著区(1.37—1.05)、显著区(1.05—0.76)、微显著区(0.76—0.45)和不显著区(<0.45)。云南省民族多样性指数计算与定级情况见附表4。

(四)经济城镇化指数

经济城镇化指数是推断该地区城市化水平,即经济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指的是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总产值的比重。

经济城镇化级别越大,指数越小,则表示该地区经济城镇化越弱,即经济城镇化程度越低;经济城镇化级别越小,指数越大,则表示该地区经济城镇化越强,即经济城镇化程度越高。根据经济城镇化指数的大小,将云南省的经济城镇化指数划分为8个等级,即Ⅰ级(>0.97)、Ⅱ级(0.97—0.90)、Ⅲ级(0.90—0.83)、Ⅳ级(0.83—0.784)、Ⅴ级(0.784—0.745)、Ⅵ级(0.745—0.705)、Ⅶ级(0.705—0.65)和Ⅷ级(<0.65)。云南省经济城镇化指数计算与定级情况见附表5。

(五)义务教育发展总指数

义务教育发展总指数(YCAI)是指云南省层面义务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是反映一个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尺度的指数,它是由义务教育机会指数、质量指数、办学条件指数、师资指数、多样性指数共同决定的。义务教育发展总指数是基于2009年签订保密协议的教育厅数据。

义务教育发展总指数(YCAI)级别越大,总指数越小,则表示该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越低,即义务教育发展越差;义务教育发展总指数(YCAI)级别越小,总指数越大,则表示该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越高,即义务教育发展越好。根据义务教育发展总指数的大小,将云南省的义务教育发展总指数划分为8个等级,即Ⅰ级(>1.8)、Ⅱ级(1.8—1.5)、Ⅲ级(1.5—1.2)、Ⅳ级(1.2—0.95)、Ⅴ级(0.95—0.73)、Ⅵ级(0.73—0.645)、Ⅶ级(0.645—0.46)和Ⅷ级(<0.46)。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总指数计算与定级情况见附表5。

(六)人口受教育程度指数

人口受教育程度指数是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的综合指标,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也反映着教育发展状况的基本内容。人口受教育程度指数是指一个地区6岁以上人口中的小学生数、初中学生数、高中学生数、大学专科学生数、大学本科学生数、研究生学生数占所有受过小学教育人口的总数的比例。人口受教育程度指数是基于2009年签订保密协议的教育厅数据。

人口受教育程度级别越大,指数越小,则表示该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越低,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人口受教育程度级别越小,指数越大,则表示该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根据人口受教育程度指数的大小,将云南省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指数划分为8个等级,即Ⅰ级(>3.00)、Ⅱ级(3.00—2.50)、Ⅲ级(2.50—1.60)、Ⅳ级(1.60—1.15)、Ⅴ级(1.15—0.80)、Ⅵ级(0.80—0.53)、Ⅶ级(0.53—0.40)和Ⅷ级(<0.40)。云南省人口受教育程度指数计算与定级情况见附表5。 QeB6xLyWNlxSnacjHD2F7gK7NcZcxK5yeHTfIAfvTOva/JYLFKbdP+xb7PUqdtI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