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合组织成立20多年来,不仅在打击“三股势力”、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在维护周边地区安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实施和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在政治安全方面,上合组织合作的优先目标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宁,这为中国国内尤其是西部地区长治久安和发展繁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长期面临复杂的周边环境,上合组织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战略互动关系的重要平台和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的周边环境不断改善,大部分有争议的边界问题得到解决,但各种反华舆论和势力在周边国家始终存在,中国与部分邻国也仍然存在历史遗留的争端。周边环境对于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中国国内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周边环境;另一方面,中国的外交实践历来重视周边国家,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作为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 上合组织则充分体现了中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1996年举行的“上海五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签字仪式上强调:“我们签署这个协定就是为了加强双方在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相互信任,保持边境地区的安宁与稳定,促进中国同四国之间长期睦邻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 上合组织成立20多年来,通过打击“三股势力”以及毒品走私等跨国犯罪活动、开展信息情报交流、举行联合军演等途径,为维护中国周边政治安全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处于动荡变革期,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并存,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全球和地区治理陷入困境。上合组织在2021年9月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周年杜尚别宣言》得以通过,在安全领域提出以下倡议:作为单独常设机构,在杜尚别设立上合组织禁毒中心(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将塔什干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升级为上合组织应对安全威胁和挑战综合中心(俄罗斯联邦);在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基础上设立上合组织信息安全中心(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在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基础上,在比什凯克设立上合组织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中心(吉尔吉斯共和国)。在新形势下,上合组织还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信息安全合作、禁毒合作、防务合作、打击有组织犯罪和反腐败、法院协作、检察机关合作、司法领域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上合组织则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与实践平台。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继续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同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上合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由中国提出、倡导各成员国认可的组织发展愿景,该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对上合组织发展、周边国家和周边外交工作的一贯重视,其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内涵与话语体系,而且是对中国政府提出的周边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的拓展和具体化。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可以依托一个具体的地区性国际组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命运共同体而言,其参与主体更加明确,且可为其他类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机制保障,进而为一系列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和推进做出贡献。
2020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提出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其主要内容为:一是加强抗疫合作,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二是维护安全和稳定,构建安全共同体;三是深化务实合作,构建发展共同体;四是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 后疫情时代,上合组织成员国更将以打造“四个共同体”为契机,精诚合作、砥砺前行,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探索。2022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并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次出访,显示出中国对上合组织和与中亚友好合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在会议上发表题为《把握时代潮流 加强团结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大相互支持、拓展安全合作、深化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坚持多边主义”的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五点倡议,这在世界遭受世纪疫情和地缘冲突双重打击,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回潮的严峻国际局势下,对推动上合组织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3年秋,习近平以中国国家主席身份首访中亚国家,正式发出创新欧亚地区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深刻思考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出的为推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双赢的发展蓝图,目的是让沿线国家与中国分享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上合组织国家积极回应并主动对接发展规划,相继商签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和《中哈产能合作规划》等一系列对接合作文件,各方大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推动了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等大型跨国能源项目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区域整体和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上合组织是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多边合作平台。实际上,在2013年之前,由于各成员国在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地缘环境、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距显著,上合组织一直未能找到让所有成员国都感兴趣并能参与的大型合作项目。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很好地契合了各成员国的现实需求。 具体来看,“一带一路”倡议的六条经济走廊几乎覆盖上合组织所有的成员国和观察员国,能够为地区共同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目前,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已经陆续启动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进程,一些成员国之间经济合作的务实成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样板工程和示范项目,比如中巴经济走廊、中白工业园、中哈霍尔果斯口岸等。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从“项目合作”模式提升到全方位的“发展战略”对接模式,有效促进成员国从“双边合作”转向“多边合作”。并且,随着沿线国家与“一带一路”建设务实合作的成果越来越丰富,将有效推动上合组织区域的一体化进程,也将促进上合组织与周边相关地区一体化机制的合作,比如上合组织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地区组织合作的对接。
总的来说,“上海精神”与“丝路精神”一脉相承,都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都反映了中国在参与全球经济进程中的开放态度、合作诚意以及和平愿望。 因此,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倡议在实践中可以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两者都为探索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