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上海污染物减排水平的变化趋势

上海城市污水、固废处理能力不断提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截至2020年末,上海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840.3万立方米,比2019年末提高0.7%。全市清运生活垃圾约867.34万吨,其中干垃圾日均清运量同比减少20%。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量达18337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能力28095吨/日,紧急填埋能力5000吨/日。已建成的12座焚烧厂焚烧能力达21300吨/日。可回收物收运量233.34万吨,合6375.42吨/日,同比增长57.5%;有害垃圾处理量940.62吨,合2.57吨/日,同比增加328.5%。

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国际贸易、旅客吞吐、交通运输等都给上海绿色低碳发展带来压力。上海具有先进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具备较为完备的污染物处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对污染物的治理需要进一步消耗能源和药剂,产生二次污染和排放,典型的如污水处理。虽然污水处理能源消耗低于能源密集型行业,但仍然不容小觑。特别是上海重要支柱行业为钢铁与化工,属于能源密集型行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和废气,工业三废的治理耗费资源和能源。污染物治理的碳排放和能耗需要纳入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核算体系,从产业链的全链条控制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对于上海而言,除了具备较高污染物处理能力,推进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城乡废弃物治理,还需要不断提升污染物减排能力。

1.上海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工业污染物是上海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根据图1-9至图1-11显示的上海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可以看到,城市废水排放总量整体呈趋势较为稳定,2010年城市废水排放总量出现小高峰,但并未出现明显的减排趋势,其中工业废水占城市废水排放总量的比重在下降,减排趋势较为明显。工业废气整体呈上升趋势,2010—2011年达到20年来废气排放量的高峰后,工业废气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出现上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呈倒“U”形,2010年达到固废产生量的峰值,2019年固废产生量呈上扬趋势。

图1-9 上海废水排放量

图1-10 上海工业废气排放量

图1-11 上海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上海三废产生量和排放量情况显示,2010年是较为特殊的一年,第41届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增加了对上海工业产品和相应服务业的需求,产生了大量城市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上海三废排放未出现明显的减排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废水排放量一直较为稳定,上海市具有较强的污水处理能力及良好的污水总量控制能力,但仍需要关注污水处理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碳排放,从根源上减少废水的产生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与上海的传统优势产业钢铁、石油化工相关,对上海市的废气总量控制产生较大压力。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显示,废气排放量主要由工业氮氧化物的排放造成,工业烟尘排放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呈现不稳定的波动状态,工业二氧化硫(SO 2 )减排趋势显著。工业固体废弃物总量控制初见成效,2019年出现小幅上扬。特别是作为上海“十四五”重大战略任务,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大新城”规划建设要求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城市圈的建设、人口的涌入仍将成为上海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挑战。

2.上海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变化趋势

本报告选取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度量上海单位工业增加值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选取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度量工业污染物。根据图1-12至图1-14所示,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34.43亿吨/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16.21亿吨/亿元,不同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趋势,“十二五”期间出现小高峰。不同于工业废水排放强度趋势,工业废气排放强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达到2019年最高值7.1亿标立方米/亿元,与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趋势相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与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趋势相同,呈现倒“U”形。

图1-12 工业废水排放强度

图1-13 工业废气排放强度

图1-14 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

由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可以看到,上海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废气的排放问题,不管是从总量趋势还是强度趋势来看,工业废气都随着经济增长在增加。根据上海区域PM 2.5 浓度数据看到,上海市PM 2.5 浓度连年降低,空气污染治理出现一定成效。根据研究资料显示,近年来,上海在夏季和冬季遭受严重的臭氧污染。上海的监测数据表明,近年来臭氧浓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6—2016年,月平均臭氧浓度增加了约67 %。2017年,臭氧污染持续时间(148天/年),超过PM 2.5 污染持续时间(60天/年),成为影响上海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臭氧通过在对流层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碳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上海绿色发展需要警惕除 PM 2.5 外其他污染物产生的影响,结合本地污染特征,进行周边区域的协同治理。

3.上海碳排放与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同根同源性分析

碳排放和大气污染具有相同排放源,均起源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化石燃料的利用。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显示,1970—2010年,化石能源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占同期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8 %,同时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不仅产生碳排放,也是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产生的重要来源。根据2000—2019年上海碳排放和工业废气排放量趋势图1-15来看,二者具有一定趋同性,但2016年以来逐渐拉开差距。2000—2010年,碳排放和工业废气排放呈现相同的上升趋势,2010—2011年二者均达到小高峰,2016年工业废气排放呈现上扬趋势,而碳排放呈现较为平稳的状态。碳排放和工业废气排放虽具有一定趋同趋势,但仍具有一定差异性。结合上海空气质量度量指标 PM 2.5 进行分析发现,PM 2.5 连年下降,与碳排放的趋势性变化差异较大。不可否认的是,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具备一定的同根同源性,但大气污染成因复杂,需要结合污染物排放量、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地区差异性综合分析。

图1-15 碳排放量与工业废气排放量

上海空气污染具有一定复杂性,臭氧已经超过PM 2.5 成为上海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首先,上海工业废气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并呈现上扬趋势,给上海空气质量改善带来巨大压力。经过工业废气的治理,虽然捕捉了排放的部分颗粒物,改善了PM 2.5 ,但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超过环境可承载量,对空气质量带来了损害。其次,上海以钢铁、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避免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最后,上海属于航运枢纽,位处长三角地区,同时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除上海本地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废气排放,还受到周边区域的影响。因此,针对上海大气污染,需要综合全面地看待空气质量指标,针对具体污染物情况,协同周边区域进行治理。 EnC43hmslO/WAz+/o0XykkBXzRSTs2I+U/yWdPS955bZF7ZpCDrorgBdN2tu/8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