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上海碳排放的总量及行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上海是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碳排放交易试点,长期坚持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上海要努力实现碳排放提前达峰,制定全市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着力推动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确保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CO 2 )排放降低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集,其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也遥遥领先。同时,得益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大都市的开放程度,上海也是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先锋模范,其有益尝试值得其他城市借鉴。上海是全国最早启动碳交易试点的地区之一,并于2013年11月26日正式启动了上海碳市场交易。在各电力需求响应试点城市中,尝试将电动汽车纳入试点,上海市在车网互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尽管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但上海市关于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课题仍需要进行实时评估和进一步深化,明确上海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行业排放量的时间趋势,以及行业间碳排放差异对“双碳”目标下上海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现2025年提前达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上海碳排放总量情况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市能源消费量逐年攀升,但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仍为上海主要的能源供给。传统能源消耗加剧了上海的环境问题,导致上海碳排放量也逐年攀升。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数据资料显示,1997—2020年,上海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如图1-1所示。

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上来看,1997年全市碳排放量仅为103.19吨,到201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上升到201.49吨,相较于1997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近翻了一番。这主要是由于“十五”和“十一五”时期上海市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钢铁和化工产业,通过消耗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近二十年来,2012年首次出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013年排放总量又出现反弹,排放量达到207.63吨,达到碳排放量的小高峰。“十二五”时期,上海市工业发展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外部环境的约束以及资源供给的趋紧,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新要求。在国际上,发达国家逐步推行碳关税等绿色壁垒并积极抢占低碳产业制高点;在国内,中国也承诺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60%。上海积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其间,全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本保持稳定,在195吨左右波动。进入“十三五”以来,上海市又出台了许多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政策文件,不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2019年上海全市二氧化碳排放量192.91吨。借鉴CEADs测算方法,2020年全上海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到173.24吨,相较于2019年下降了10.2%,一方面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量有所缓解;另一方面是受“双碳”目标下碳减排政策的影响,以及对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企业的限制。

图1-1 1997—2020年上海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增速

从碳排放增速上来看,除2000年排放增速有所下降外,1997—2004年全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增速逐年增加。自2005年后全市碳排放总量虽然增加,但增速整体是波动下降。尤其是“十二五”期间,上海积极应对国家工业节能减排专项计划,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为中心,重点发展能效提高工程,探索节能、清洁、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明显降低,2014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13.3吨,增速下降近12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上海碳排放量同比增速基本维持在0%上下波动。这说明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在上海初见成效。

从三大产业碳排放量占比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占比最小,1997年至今第一产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市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不足2%,占比平稳下降;第二产业碳排放量占全市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占比超过60%;第三产业碳排放量介于二者之间,占全市碳排放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工业碳排放是上海第二产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第二产业碳排放总量的90%以上。随着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下降,第二产业的碳排放总量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根据测算,1997年第二产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上海全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4%,其中90%以上二氧化碳是由工业部门产生的。汽车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精品钢材制造以及成套设备制造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同时也是上海支柱产业。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上海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模式,调整能源结构,强化能源清洁化利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能耗和碳排放量明显下降。2020年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由1997年的83.18%下降到58.51%。图1-2显示了1997—2020年三大产业及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上海全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重情况。

图1-2 1997—2020年上海三大产业及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比

2.上海五大部门碳排放变化趋势

2019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25966.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69万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约为1∶194∶322,但上海的重化工业占经济的比重依然较大,对上海环境质量改善和温室气体减排带来较大的压力。从各部门的碳排放量来看,1997—2020年上海市碳排放总量增加的同时,各部门的碳排放量也呈现出明显差异。

从不同部门来看,图1-3显示,工业碳排放量长期与其余各部门间的差距较大,占比一直居于各年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钢铁冶炼与石油化工是上海主要工业产业,也是重要的能源密集型产业,是上海工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2013年工业碳排放量达到138.57吨,自1997年以来达到工业碳排放量最高的年份,2014—2019年工业碳排放量稳中有降,2019年工业碳排放量为115.38吨。从占比情况来看,工业碳排放量从1997年占比83.18%下降到2019年的59.81%。交通部门是仅次于工业部门的第二大碳排放部门,碳排放总量逐年增加,在全市碳排放结构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1997年、2010年、2019年交通部门碳排放量分别为8.32吨、40.81吨、51.85吨,分别占全年碳排放总量的8.07%、20.87%、26.88%。近二十年来交通部门碳排放量增长了6.23倍,这主要是由于上海是现代化大都市,人口数量多,交通体系复杂,各种乘用车数量大,虽然上海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汽车,诸如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但由于成本、技术、基础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当前传统燃油汽车依然是主要的交通出行工具。

图1-3 1997—2019年上海市五大部门碳排放量

在未来短期内,随着人口的增多,交通部门产生的碳排放量可能在总量和占比上持续增加。家庭部门的碳排放量在全市碳排放总量中逐渐凸显,比重也在逐年增加。由2000年排放量不足5吨,到2010年8.56吨,十年间将近翻一番。2010年以后家庭部门的碳排放量更是快速增长,2017年排放量达到最高13.06吨,随后开始有所下降。2000年、2010年、2017年和2019年家庭部门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3.95%、4.38%、6.66%和5.6%。其中城镇居民的碳排放量要远远高于农村居民的碳排放量,2010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碳排放量比约3∶1,到2019年家庭部门中80.56%的碳是由城镇居民排放的,并且该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建筑部门和商业部门碳排放量相对较小,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不足3%。其中商业部门碳排放量略高于建筑部门,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商业部门的碳排放量呈现小幅度上升势头,但总量还是相对较低。在能源“双控”政策下,建筑部门碳排放绝对量呈现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2.45吨碳排放量下降到2019年的1.95吨。图1-4显示出1997—2019年上海市家庭、工业、建筑、交通、商业以及其他部门碳排放量占全市碳排放总量的比重情况及其时间变化趋势。由此可见,不同部门碳排放量差异较为明显,并随着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每年所占的比例也发生变化,工业碳排放贡献率最大,建筑与商业部门贡献率最小。

图1-4 1997—2019年上海五大部门碳排放比重变化情况

3.上海高碳行业碳排放量变化趋势

从行业细分角度来看,不同产业对上海碳排放的贡献程度差异较大。上海是现代化的商业城市,农业和林业大多分布在非城市区域,对上海碳排放的贡献程度较小;重工业行业是上海碳排放的主要贡献来源。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是上海六个重点支柱产业。其中石油化工和钢铁冶炼是主要的能源消耗产业,上海的能源以传统化石能源消耗为主,能源结构主要是天然气和石油,因此石油加工、炼焦、核燃料加工和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的碳排放量较大。图1-5展示了细分行业下对上海碳排放贡献较大的主要产业的历年碳排放量,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各行业中碳排放量贡献最大的行业,2010年碳排放量最高7587.8万吨,占全市碳排放比重38.81%; 2019年排放6282.9万吨,占比32.57%。但是上海的外来电力较多,有超过40%的电力供应是依靠外来电力,不会直接增加上海的碳排放量。但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地区的传统发电模式可能致使上海面临碳泄漏的风险。2010年、2019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碳排放2670.26万吨和2298.04万吨,分别贡献上海碳排放量的13.66%和11.9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以及石油加工业也是上海主要的碳排放来源,2019年排放量分别为290.92万吨和653.95万吨,贡献碳排放的1.51%和3.39%。

图1-5 1997—2019年上海市高碳行业碳排放量

从时间趋势上来看,高碳排放的重点行业进入“十二五”和“十三五”以来,碳排放量以及在总排放量中的比重总体有所下降。图1-6显示了1997—2019年上海高碳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比趋势。这说明上海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抑制城市碳排放量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上海重点行业领域的节能改造,将会对上海碳减排工作作出重大贡献,尤其是钢铁和石油化工行业将会是未来减碳降耗的重点转型产业。

图1-6 1997—2019年上海市高碳行业碳排放量占比 6MIZKvJxALTz2v+vzasDoXxZ69BAHIQNYxxVx53uyYe977tPsV7xCwM51HqdeiS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