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历史文化主要特征

德州历史悠久,“鬲(lì)”成为德州古老文明的象征。上古时期德州先民们“有鬲氏”就在这儿繁衍生息。古鬲国在德州(鬲津河流域)绵延了1000多年。据有关文献记载,德州先民“有鬲氏”发明了一种煮饭的陶制器具,三足中空,叫作“鬲(lì)”。鬲的发明开启了从明火烤炙为主到蒸煮为主的饮食时代。因此鬲成为饮食文化的象征,亦为大国重器鼎的前身。在青铜器时代,作为蒸煮器具的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具,而是随着时代的演进逐步变成祭祀用的神器、礼器。“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活化石,成为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 [3]

德州的主要文化特征可以简单总结为“一人、两河、三国”。“一人”是指德州文化的灵魂人物董仲舒。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广川人,广川就是现在的德州、衡水一带。董仲舒少年时期在德州读书十三年,留下了“三年不窥园”的美谈。后来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言“独尊儒术”“大一统”等,为儒家学说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尊称为“董子”。后人为纪念董仲舒,建有董子读书台,文人墨客、显官达贵竞相膜拜,董子文化逐步成为德州主流文化,深深影响了德州一代代文化人。明清时代,德州科举出现井喷现象,创出了一榜五进士、一榜四进士各一次、一榜三进士六次、一榜二进士十五次的奇迹。一批世家大族应运而生,出现了卢家、田家、北李家等一门八进士、一门六进士、一门五进士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其中卢荫溥、谢升等的文识威震一时。“人文飙起、名卿蝉联、实甲山左”,成为德州从明中期到清中期三百多年的文化兴盛期的真实写照 [4] 。可以说以董子文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铸造了德州文化的灵魂,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传人挺起了德州文化的脊梁。

“两河”主要是说德州的母亲河黄河与大运河。几千年来,黄河断断续续流经德州六百多年,积淀了深厚的黄河冲积平原,缔造了德州灿烂的农业文明 [5] 。位于夏津县的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落,作为黄河文明的活化石,被联合国授予“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而位于齐河县黄河展宽区的黄河生态城,则是黄河赐予德州的现代文明。“运河”自从隋朝凿空以来,德州成为运河漕运重要的码头驿站 [6] ,是运河赋予了德州繁荣的商业文明,明清时期德州跻身全国重要的33个工商城市。可以认为,黄河与大运河的文化要素已经融入德州的文化发展基因。

“三国”主要是说德州历史上位处齐鲁赵三国交汇地带。春秋战国时期,德州位于齐、鲁、赵三国交界之处,这里控三齐之肩背,为河朔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成为南北经贸往来、文化融合的要地。由于地缘的便利以及南北融合的原因,德州既有齐鲁的儒雅风韵又有燕赵的侠义,形成了朴实、重义、包容、尚信的人文品质。明清时期运河漕运达到鼎盛时期,由于运河漕运的高度发达,作为位处交通要冲的德州有着“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各种人流、物流、商脉、文脉在此激烈碰撞、融汇滋养,积淀形成了德州多元、包容的深厚文化底蕴。 E+I0zLsGhMZg7Ff4y16b9su4LPI48+bynXbbthl8UhsD4M2Ja/iI0ahbUNg+RyL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