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上位规划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基本遵循

一 全国大运河保护利用的总体基调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应结合时代条件挖掘大运河的精神内涵,并进行继承和发扬,展现中华文化的时代风采。京杭大运河的里程、工程、存在时间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居于首位,它的存在和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并且对沿河地区的农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大运河从空间上贯通中国南北,从时空上联通了古代和现代。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层面提出了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的命题,并且从文化、生态、旅游、开放等方面明确了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的基本定位,从历史、自然、世界、未来的高度,打造运河的“历史文脉”“生态水脉”“经济动脉”和“发展主脉”,努力将大运河打造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12] [13]

二 大运河山东段功能定位和布局

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的通知(鲁政办字 〔2020〕 44号)》,从整体上明确了大运河山东段的功能定位,细化分析了大运河山东段的文化交流互鉴功能、文化保护展示功能、生态文明建设功能、文化旅游融合功能。同时也确定了进一步打造“鲁风运河”文化品牌的基本目标,即到2025年在部分河段实现旅游通航,并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创建一系列大运河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的通知(鲁政办字 〔2020〕 44号)》也规划了大运河山东段的空间布局。大运河山东段的空间布局遵循重点突破、融合互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快布局大运河山东段的空间布局核心区,以核心区带动拓展区和辐射区建设,形成一核两翼的联动发展格局。从发展的方式上提出促进运河文化与旅游、运河故道与乡村旅游、文物保护与古城镇街区修复的三重融合发展。按照打造“鲁风运河”品牌的目标,实施规划了跨区域旅游联动线路 [14] 。作为大运河山东段北首第一个核心区、大运河山东段五大区域之一的德州,在整体规划中被赋予了“尊重古运河原始自然风貌,建设运河自然风貌展示区”的差异化发展命题 [15]

表3-1 大运河山东段主河道流经的县(市、区)

资料来源:《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

三 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及发展规划

德州市政府在2015年2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运河(德州段)遗产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通知》。其明确指出,要以《大运河山东省德州段遗产保护规划》为基础,以“美丽德州,生态运河”为落脚点,统筹运河流域内城乡建设、旅游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修复德州大运河原始生态景观和生态特色的同时,采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有机融入德州本地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实现“整体保护、整体展示、整体开发、整体利用”的规划目标。 《通知》还结合德州段大运河遗产的特点,确定了“一线三段一点”的南运河德州段开发利用思路,串联四女寺枢纽船闸、德州码头(仓储、九龙湾公园)、南运河弯道、苏禄王墓等遗产资源,围绕科技、文化、生态运河的建设目标,以南运河德州段为核心,逐步建设大运河遗产保护展示工程和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项目 [16]

近年来德州市先后编制了《德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德州市主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德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将大运河德州段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列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特别是2020年以来,德州市委市政府把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作为统筹全市文化和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专门组织编制了《大运河(德州段)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区城市更新规划设计》《大运河德州城区段更新规划与重要节点详细设计》,成立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工作指挥部,成立了工作专班实施了挂图作战,从而开启了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的篇章。 PY2Yxgg/qBWIJhVm+Oe/PxrHvzBhX0BMruAYxSBEB1Zg2glbQGSlS+5iIL9nTA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