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运河水工文化资源

德州河流有着较为完整健全的系统。纵贯德州境内的京杭大运河河段,自南向北分为“卫运河”和“南运河”两个河段。河段的南段部分从河北省馆陶县徐万仓漳河与卫河的汇合点到德州境内四女寺的河段叫作“卫运河”;从德州四女寺水利枢纽到天津的河段叫作“南运河”;故流经德州城西的这段运河叫作“南运河”。“卫运河”在汉代称作“白沟”,后隋炀帝改称为永济渠,而到了唐代永济渠又叫作“御河”。到明清时期,由于每年夏秋季节洪水泛滥,遂开挖“减河”以保水利安全。减河,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分泄主河道的洪水而开挖的河道支流。

当时在南运河先后开挖了五条减河,分别是在沧州捷地、青县兴济、静海马厂、恩县四女寺以及德州哨马营。“四女寺”和“哨马营”两处的减河位于德州段的南运河上。其中“四女寺减河”兴修于明永乐年间(1411年),主要是连通卫运河与东边的鬲津河以分流南运河四女寺以下的运河河段洪水。四女寺减河是始自四女寺镇,纵贯九龙庙、鬲津河、果子李、李小吴村,然后经吴桥、宁津、乐陵、庆云及无棣汇入了渤海。南运河减河在德州城境内31.1公里,全长共计228.5公里。因为南运河减河的分水口在四女寺,所以人们将后来开挖的河道、下游的鬲津河都称为“四女寺减河”,1968年又重新更名为“漳卫新河”。后来(1971年)根据经济社会的需要,又新挖了一条新的减河叫作“岔河”,位置在老减河左侧的古“金钩盘河”处。新挖的岔河河段从四女寺开始至德城区田龙庄段,全长共22.1千米,其在河北省吴桥县的大王铺附近又汇入原减河 [11] 。至此,在德州市主城区从南向北形成了三川并流的格局。

德州四女寺水利枢纽在京杭大运河全线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漳卫南运河中下游的重要工程。明朝在四女寺减河与卫运河的连接处,修建了具有分洪作用的低矮石坝,叫作“滚水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又多次将原滚水坝进行了修缮,健全了控制设施,为确保行洪安全,漕运畅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着“北方都江堰”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在四女寺原滚水坝基础上,投资扩大建设了新的大型四女寺枢纽工程。目前四女寺的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包括岔河、减河两个进洪闸以及南运河船闸、节制闸等部分。四女寺枢纽在设计上采取“枢纽坝闸相结合”的工程形式,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在水工建筑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也展现出设计者和建设者的伟大智慧与独到见解。

这些水利枢纽前后延续几百年,不但科学有效地缓解了南运河行洪压力,保障了德州城市、津沪铁路的安全,而且在航运、灌溉等领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德州市正在实施“四纵三横”水系连通线路项目,将南运河、岔河、减河、马颊河四大南北方向骨干水系连通,从南、中、北三个方向依次贯通,努力构建“一轴四带五湖72海子”的城区水文化格局。 7BmmebJTzbREkVg3C1Scg5cUxhpkl10INUUvLRYnKxuJ3OmRK6ZD/nQFR/1q3C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