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提出

自1978年推行从农村到城市的全面经济改革,中国经济就凭借“奇迹式”的快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制造中心。中国产业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重工业单一发展,到各类产业的发展壮大,新产业随新技术的出现不断涌现,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日渐优化,产业价值链持续提升。中国产业快速发展除得益于自身的经济改革,还源于对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的深度参与,以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为标志,随着国际环境改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飞速发展,贸易便利化,全球化浪潮带动世界产业进入了产品内分工时代,产品生产的各环节分散在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以产品内分工和全球生产网络为基础,全球价值链产生并发展起来。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国际代工嵌入全球价值链,依靠偏向劳动要素的技术选择使中国迅速成为全球制造大国。

2001年中国加入WTO,长江经济带和我国产业都以更加广泛的地域和更加深入的参与,与全球价值链融合发展。产业升级实践也在一段时期由全球价值链“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的路径(Kaplinsky & Morris,2001)主导。作为全球分工价值增值链条的一部分,我国产业寄希望于沿这一路径,实现价值链的“层级攀越”,长江经济带也跟随全国战略在产业升级上由其主导。但现实来看,这一线性升级思路作为企业战略无可厚非,作为大国国家战略,则值得商榷。在世界产业实践中,大部分融入GVC底部并跟随GVC路径发展的后进经济体并未实现价值链攀升(唐海燕、张会清,2009);少数成功升级产业的经济体起初虽定位于GVC低端后来却转型为并行地构建国家价值链(National Value Chain,NVC)体系,如“亚洲四小龙”(Amsden & Chu,2003)。究其原因,依托NVC发展起来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功能升级能力(Schmitz,2004;Bazan,Navas-Alemán,2004)。由于技术是价值链攀越的关键要素(Andrea et al .,2008),当前GVC框架下发达国家处于“链主”地位可以通过制定标准、控制工序严格限制代工国家的自主创新(Gereffi et al .,2005),发展中国家引入的跨国公司通常也只为占有市场,“干中学”式的技术进步只能为其带来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提升,却不能转化成产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当前GVC下发展中国家可以完成低级的流程和产品升级,在功能和链条升级时将难以突破技术的硬约束,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品牌、市场限制,形成低端路径依赖(刘志彪等,2007,2009,2017)。刘志彪及其合作者洞察到以NVC构建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提出基于本土市场需求的NVC是中国产业高端升级和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之路,获得学者认可(孙建波、张志鹏,2011;钱方明,2013;崔向阳等,2018)。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9省2市,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1.4%,2019年GDP达到45.8万亿元,人口超过6亿,经济总量和人口占比均超过全国的40% [1] 。在地理区位上,长江经济带联通了“一带”和“一路”,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其产业能否持续升级以及实现区域的协同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若能借长江经济带建设,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联通优势,突破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思路,在产业集中、梯级特征突出的长江经济带构建起以自主技术和国内要素为支撑的国家价值链体系,或能为中国产业整体升级和跨区域协同发展寻找到适宜的路径和建立起良性的发展机制。

第二节
研究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一 研究的学术价值

第一,从国家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产业升级内涵认知,更好地将产业升级一般经验与发展中地区产业升级特殊性结合,补充和完善产业升级理论分析框架,夯实产业升级研究理论基础。本书基于国家价值链视角对产业升级的研究将宏观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微观的价值链升级结合,为产业结构升级找到微观基础;将价值链视角从全球价值链拓展至国家价值链,致力于产业升级一般经验、价值链变动规律、产业技术演进路径的认知,更好地从理论上阐释了发展中区域产业升级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补充和完善了现有产业升级理论分析框架。

第二,将国家价值链内涵从国内市场拓展至国内外统一大市场,构建了国家价值链产业升级理论框架,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国家价值链产业升级理论,为量化分析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本书在刘志彪和张杰(2009)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国家价值链是基于国内外统一大市场发展起来,以国内要素为支撑,由本国企业通过掌握产品链关键技术或控制核心环节等高价值创造活动获得产业链高端竞争力,并与区域或全球价值链共存融合的价值链分工生产体系。”将国家价值链内涵从国内本土市场拓展至国内外统一大市场,深化了国家价值链的内涵认知;在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Inter-Country Input-Output,ICIO)基础上构建的基于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产业整合能力、产业影响力的产业升级理论分析框架,进一步发展了国家价值链产业升级理论,奠定了量化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 研究的应用价值

第一,通过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历史回顾和系统评价,有利于更好地从本土国情出发,客观认识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现实基础和影响因素,提高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日益突显的各类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攸关中国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中国经济在经历40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新阶段,中国未来经济能否持续进步、不断跨越,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伴随支撑中国经济过去发展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萎缩和有望引领未来的知识技术密集等新兴产业兴起,有必要从理论和经验的角度分析中国产业升级的历史进程和顺序逻辑,认清当前中国产业发展的新现象、新问题,从跨越东中西部的长江经济带进行解剖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环境和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从融入全球价值链转向构建国家价值链,长江经济带和中国产业都亟须突破速度规模的传统思维,以新的视角进行综合认识和系统评价,在此基础上掌握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真实定位,为我国突破产业升级障碍奠定基础。

第二,产业升级攸关中国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长江经济带为探索通过国家价值链构建突破现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产业升级障碍提供了操作空间和参考性示范。长江经济带产业的梯度差异、区域产业的关联性与要素流动的便利化为国家价值链下产业合理分工与协调布局提供了可能,通过系统探索,有利于从本国国情出发,全面认识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影响因素,明确升级路径和发展机制,为长江经济带和我国更大区域内政府、企业的产业升级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促进实践操作的理性提升。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本书的研究目的是从中国产业升级现实困境和长江经济带特有的战略区位、要素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出发,以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和协同发展为突破,在国家价值链视角下研究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并通过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拓展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空间、激发创新活力、挖掘升级潜力,以区域产业升级带动全国产业价值链升级,共包括绪论及四篇十章内容,具体为:

第一、二章为第一篇,研究基础与理论框架。在第一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中,首先明确了产业升级的研究视角,从研究产业结构升级理论、产业价值链升级理论文献说明产业升级研究发展。其次对本书重点关注的产业价值链升级理论从全球价值链理论、国家价值链理论以及二者的比较进行了文献回顾和评述。再者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的文献展开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概念准备和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国家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升级分析的理论框架,首先,从世界产业升级路径的一般经验出发,理论阐释了产业升级的顺序逻辑,揭示了价值链升级在区域产业高端升级中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顺序逻辑。其次,通过数理模型对产业升级技术路径的演进展开分析,以验证理论分析中关于产业技术选择的判断,为下一步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准备。再者,说明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发展中区域产业升级的困境,提出国家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升级思路。在此基础上,以国家间投入产出(ICIO)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国家价值链产业升级模型,提出价值增值能力、价值整合能力、产业影响力的产业升级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四章为第二篇,历史与经验部分。第三章世界主要流域经济带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的历史经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欧洲莱茵河经济带和美国密西西比河经济带,就其发展历史进程总结了经验和启示。第四章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首先是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时期演变,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的政策演变进行回顾总结。其次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历程提炼改革开放后不同历史时期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城镇群内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分工、城镇群内产业链分工协同多领域拓展以及跨城镇群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三个阶段。再者结合第三章的经验启示和现实条件,从产业发展空间、要素、产业基础、创新、城镇群、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说明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五至八章为第三篇,现实基础部分。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为国家价值链视角下中国产业升级和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事实和特征,两章均是利用第二章提出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和长江经济带区域整体产业升级从总体、行业和地区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分析是为了更加深入和全面把握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第七章国家价值链视角下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的事实及特征,首先是在第二章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产业价值链均衡性、融合性、互补性、开放性以及可持续性等五个要素层面10个测算指标的国家价值链视角下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长江经济带分省市的产业升级表现分析评价其协同发展。第八章为国家价值链视角下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重点关注了技术选择对产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和全国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展开了实证分析。

第九、十章为第四篇,路径选择与机制建设,是在总结本书研究工作和主要结论基础上获得的政策启示,为国家价值链视角下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的实现提供政策参考和基础制度发展的建议。

二 研究方法

本书在对相关领域文献进行检索、分类、整理、提炼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已有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注重多视角、多维度的整体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定性推理与定量评价结合,指标构建与量化测算的综合运用,以兼顾理论研究的实用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数据可得性,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第一,理论研究法。首先,在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评述中,阐释产业升级的结构升级和价值链升级的研究视角,厘清产业结构升级、国家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关系。其次,通过对产业升级路径演进一般经验的观察,阐明产业升级的顺序和逻辑,并针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从国家价值链视角展开历史和制度分析,为对应研究思路和研究路径的实施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数理建模分析法。在理论分析提出的研究假设和问题的基础上,第二章运用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理论阐释、为实证研究搭建模型基础,如产业技术路径演进的数理模型推演中主要使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国家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升级分析主要使用国家间投入产出(ICIO)模型等。

第三,数理统计分析法。为验证理论分析中提出的假设命题和待解问题提供经验证据与解决办法,本书采用了基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MRIO2015-CEADs等公开发布,研究广泛采用的国内和国际数据资料,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现实基础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运用指标测算、描述性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并注重采用总体和部分结合、时间和空间结合的测算维度,从而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权威性。

第四,计量实证分析法。为深入分析国家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本书应用数理统计分析获得的数据,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行业—地区面板和行业—时间面板等多角度的数据,考虑地区、行业等与解释变量交互项的影响,应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国家价值链视角下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并以全国数据进行对照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本书的研究特色和可能的创新点为:

第一,突破了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研究视角,拓展了国家价值链内涵认知。本书从国家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突破了现有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研究视角,对国家价值链的内涵认知从国内市场拓展至国内外统一大市场,为国家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联系融合找到基础。研究提出国家价值链不是国内价值链,是以全球统一大市场为基础,以国内要素供给为支撑,以本国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价值链,其关键是打破现有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技术限制。在全球化遭受冲击和新技术新产业加快涌现的产业革命窗口期,作为中国产业发展重点区域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更应该关注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和对关键技术、核心环节的掌握,以国家价值链重构产业技术链和要素供应链,促进技术链条与要素禀赋动态变化的适应,推动产业价值链提升。

第二,理论阐释了产业升级路径演进的一般规律,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分岔升级,以及技术路径选择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区别于现有部分研究(Ernst,2000;桑瑜,2018)将一体化分工基础上的价值链升级与要素禀赋基础上的结构升级对立或割裂,本书在相关研究(Kaplinsky,2000;Ernst,2001;张培刚、张建华,2009)基础上,提出产业升级是价值链提升和结构改进的整体发展,价值链链条升级扩展到宏观就是结构升级的基本判断,应用制度分析和数量模型推演厘清了二者的顺序和逻辑,对技术路径选择在其中的作用机制进行解析,深入剖析了长江经济带和我国产业升级的顺序逻辑以及造成当前产业升级困境的根本原因,说明国家价值链构建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

第三,推演了国家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升级的基本模型,将定量研究引入国家价值链产业升级的分析评价。针对当前国家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升级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的缺乏使得研究结论说服力不强的问题,本书以国家间投入产出(ICIO)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国家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升级量化分析框架,应用WIOD数据和MRIO2015-CEADs数据分别对国家价值链视角下中国产业升级、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的事实特征进行测算评价,以全面把握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和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并开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 根据长江经济带各省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整理。 ZNUfKjhuCyUPrXWXDecBW9NHd7zZzVSbEbT1AePCwuAU3XYJYWXrZTrFbLlJmgl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