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后全国各区域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这场由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起、中西部地区渐次参与的全球价值链融入浪潮,带动中国迅速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是以低端要素嵌入全球价值链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我国产业发展低端锁定和区域失衡的双重挑战,产业升级面临收益分配不对称、技术发展路径依赖、产业片段化等诸多困境。沿全球价值链价值增值的线性升级思路,中国产业很难实现从低端向中高端的迈进。国家价值链基于国内外统一大市场发展起来,以国内要素为支撑,由本国企业通过掌握产品链关键技术或控制核心环节等高价值创造活动获得产业链高端竞争力。推进国家价值链构建将有利于我国产业发展突破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困境,扭转区域间失衡的产业关系结构,推动产业高端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的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联通了“一带”和“一路”。其产业能否持续升级以及实现区域的协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和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2016年1月5日、2018年4月26日、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重庆、武汉、南京主持召开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讲话都涉及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问题。若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联通优势,在长江经济带构建起以自主技术和国内要素为支撑的国家价值链体系,或能为打破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障碍,推动中国产业整体升级和跨区域协同发展探索出新的路径和机制。
本书旨在从我国产业升级现实困境和长江经济带特有的战略区位、要素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出发,以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和协同发展为突破,从国家价值链视角研究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并且通过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拓展产业升级空间、激发创新活力、挖掘升级潜力,以区域产业升级带动全国产业升级。同时以长江经济带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区域产业升级和协同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从本土国情出发,准确定位我国产业发展现实,明确升级路径和发展机制,提高应对产业发展问题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长江经济带为国家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产业升级提供了操作空间和参考性示范,研究将为长江经济带和我国更大区域内政府、企业的产业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促进实践操作理性提升。本书的研究构想形成于2015年前后,对国家价值链内涵解读及提出的国家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增值能力、产业整合能力和产业影响力的产业升级评价框架,是对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前瞻性探索,为今天从产业链、价值链视角研究新发展格局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本书感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价值链视角下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机制研究”(15XJL007)、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重庆产业智能化升级与创新发展研究”(ZDB2017014)、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成渝地区协同参与欧亚产业链的路径与机制研究”(2021NDYB049)的立项资助,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立项出版,当然文责自负。本书形成的研究成果《国家价值链视角下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一文发表在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年第8期,《国家价值链视角下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的测度及分析》一文发表在了《开发研究》2021年第3期,前者获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18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1期论点转载,入选《世界经济年鉴(2019)》之世界经济统计学2018年最佳中文论文TOP10(排名榜单第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