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总体特征与趋势

从2021年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100强城市的分布来看,华东地区依然遥遥领先。华东地区获得CBII 100强的42席,其中浙江占据11席,江苏占据10席,山东占据9席,成为中国城市强势品牌的高地;其次是华南地区,占据14席,其中广东占据8席;华北地区有12个城市进入100强,以京津为引领城市,河北占据6席;华中地区的100强品牌城市数量上升到10个;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100强品牌城市均为个位数。上述100强城市中,南方城市阵容继2020年首超六成后继续扩大,达到62席,北方的100强品牌城市减少2席,仅为38席。

具体来看,2021年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表现出如下发展态势和特征。

1.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整体小幅回落,开启了多元建设和注重韧性的新时代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整体小幅回落。2021年288个样本城市的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平均得分为0.277,较2020年回落6.21%,这主要是由于城市旅游品牌影响力指数、宜居品牌影响力指数和品牌传播影响力指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尽管如此,疫情冲击下的城市仍表现出谋求更全面发展的努力,包括公共卫生、风险防控、城市韧性、绿色发展等在内的社会、环境和民生领域正在成为城市品牌建设的新重点。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2021年的民生质量指标仍微幅上涨0.26%,表明中国城市品牌建设已步入多元建设均衡和注重韧性发展的新时代。

2.不同层级城市的品牌影响力指数差距缩小,但区域间分化加剧

2021年不同层级城市的品牌影响力指数的差距同比略微缩小,比如前50名城市和后50名城市的均值之差收窄了0.018个百分点,表明持续多年的城市品牌“马太效应”现象有所好转,但区域间的分化仍呈加剧之势。华东、华南地区的领先态势越发巩固,而东北、西北地区的城市品牌影响力成长仍较为乏力。从指数的同比变动来看,2021年有40个城市的品牌影响力指数得分保持正增长,有248个城市的指数得分呈负增长。保持正增长的主要包括中山、汕尾、百色、株洲等华南、华中地区的城市,还包括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城市,如绥化、乌海、鄂尔多斯、中卫、延安、绵阳等城市的指数得分和排名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华北和华中地区的部分城市的指数得分和排名大幅下降。

表1-1 部分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正增长且得分大幅增长情况

表1-2 部分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得分和降幅较大情况

3.城市品牌影响力出现重大结构性变化

2021年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出现重大结构性变化,文化品牌影响力和投资品牌影响力逆势上扬,旅游品牌影响力受挫,宜居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传播影响力则成为城市品牌影响力建设的短板。

第一,2021年城市文化品牌影响力成长迅猛,指数得分同比大幅增长22.84%。近年来,随着“文化+”战略的落实和推进,特别是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在各地蓬勃展开,文化公共服务以及数字文创产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反而获得更多的关注与成长。一度曾为城市品牌五大维度最短板的城市文化品牌影响力,2021年全国指数得分均值超过宜居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传播影响力,居于中间位置。文化是城市品牌的基础和灵魂,文化品牌的成长,表明中国城市品牌的发展已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第二,城市旅游品牌仍受困于双重危机。2021年,城市旅游品牌影响力指数得分增幅为-3.96%。伴随文化品牌的强势表现,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之间的落差达到指数测评以来的历史最小值,体现出文旅融合的消极环境压力和积极建设努力双重效应。城市旅游品牌在新冠肺炎疫情困扰中创新发展,但产品与服务的迭代升级仍不足,同质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未来在借助城市文化品牌的溢出效应和扩展旅游品牌发展动能方面,应该大有空间。

第三,城市投资品牌逆势上扬,首次成为支撑城市品牌影响力的中坚力量。2021年城市投资品牌影响力指数得分均值为0.280,比2020年的0.271增长了3.32%,实现了难得的正增长。这与近年来中国城市大力推进“放管服”等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强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密不可分。同时,不少地方的“双招双引”政策体系及相应的经验和能力也显著提升,诸如资本化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创新经验不断涌现,其中合肥、无锡等城市更是借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

第四,城市宜居品牌影响力指数得分进一步滑落,成为城市品牌均衡的最短板。一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需求进一步提升,对城市的宜居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居民对城市宜居性的主观感受普遍有所下降。近年来,城市宜居品牌影响力指数得分呈逐年下滑态势,由2020年的0.271下降至2021年的0.246,降幅达9.23%,成为城市品牌均衡的最短板。城市发展以人为本,宜居优势是城市优势的核心表征,宜居品牌也一向被视为城市品牌的“皇冠”。未来如何加强宜居品牌建设,已成为提升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的重大挑战。

图1-1 2019年、2020年与2021年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得分均值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第五,城市品牌传播首次退出城市品牌影响力支柱维度。多年来,城市品牌传播和城市旅游品牌是驱动中国城市品牌发展的“两驾马车”。近年来尤其以品牌传播最为强劲,这与城市品牌建设的重心长期锁定在传播领域有关,再加上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赋能,城市品牌传播的作用一度排在城市品牌影响力五大维度之首。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城市的国际交流、国内交流明显减少,主题活动数量与传播议题数量大幅下降,仅短视频等新媒体在线传播仍维持较高的热度。总体来看,城市品牌传播影响力指数得分均值从2020年的0.384滑落到2021年的0.271,降幅高达29.43%,首次缺席城市品牌的支撑维度,得分甚至低于城市文化品牌。疫情是对城市形象传播韧性的一次挑战,表明中国城市在如何丰富传播议题、扩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内容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jE4bpcY3rq9NZi7LtnJyLU2gmLBfjNjbp8ZWbmjwH8EEl1QC+PPu77ris2kna4F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