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言

商周青铜器(尤其是具铭铜器)是上古重要的物质遗存,是研究商周社会文化的直接史料,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对青铜器的研究曾被纳入金石之学的范围,至宋代达到高峰,对中国古代文化诸多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及文化价值,自古即受到学者及收藏者的重视。同时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伪器伪铭层出不穷,为学术研究带来了很大困扰。如果对非考古出土器物一概弃之不用,势必会错过很多珍贵的史料,毕竟商周史料存世稀少,而且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经科学发掘所得。所以对非考古出土的器物进行真伪鉴别便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青铜器的真伪辨别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可以用现代科技方法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对其伴出物进行科学测年,但现在可用于铜器鉴定的科学方法十分有限,而作伪技术却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骗过仪器。所以,科技方法鉴定在青铜器的鉴定工作中只能作为辅助的方法,而并不能成为主要的手段。传统的考古类型学在鉴定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考古出土的器物为标准器,从器形、纹饰、铭文、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比对,从而辨别真伪,一直是辨伪的主要方法。这方面的论著也有不少,但大多都是从铸造工艺、器形、纹饰方面的研究,从铭文的角度对青铜器进行辨伪研究的目前还不多见,少数涉及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都比较浅显,缺乏深入研究。然而对于具铭青铜器而言,据铭文而辨伪乃是最重要的工作。

对商周青铜器辨伪的研究古已有之,宋代赵希鹄的《洞天清录》、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和高濂的《遵生八笺》、清代梁同书的《古铜瓷器考》等著作,都有探讨铜器的作伪技术及辨伪方法,但失之空泛,主观臆测居多。晚清的陈介祺是造诣深湛的学者,其收藏殷富,眼光独到,从真正意义上提出了一些实际可操作的辨伪方法,算是铜器辨伪史上的第一人。铜器辨伪在民国时期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先后有商承祚的《古代彝器伪字研究》(1933年)、《古代彝器伪字研究补篇》(1936年)、秦更年的《金文辨伪》(1933年)、徐中舒的《论古铜器之鉴别》(1935年)、翁世华的《论铜器的仿铸伪造》《铜器铭文辨伪新论》、郑师许的《吉金彝器之辨伪方法》、容庚的《晋侯平戎盘辨伪》《商周彝器通考·辨伪章》等论著发表,对伪器的发展历程、作伪技术、辨伪思路及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王国维的《宋代金文著录表》《国朝金文著录表》(1914年)、容庚的《西清金文真伪存佚表》、罗福颐的《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内府藏器著录表》等对前人的著录进行了系统的真伪辨别。1949年以后,有张光裕的《伪作先秦彝器铭文疏要》,罗福颐的《商周秦汉青铜器辨伪录》,程长新、王文昶、程瑞秀的《铜器辨伪浅说》等论著发表,对之前容庚、商承祚的论著进行了补充。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收藏铜器的风气日盛,为适应收藏的需要,有关铜器辨伪的书籍也多有出版,如贾文忠的《中国青铜器鉴定实例》、李震的《青铜器修复与鉴定》、丁孟的《中国青铜器真伪识别》等,但多从铸造工艺的角度分析探讨,于铭文的辨伪研究略感不足。故本书拟从铭文的角度,探讨建立青铜器铭文辨伪的方法和标准,为青铜器辨伪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

铭文辨伪是一项基础性研究,是学术研究的前提,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伪器伪铭数量庞大,无法用穷尽的方法进行归纳式研究;第二,作伪核心技术难以了解;第三,作伪技术日新月异,辨伪方法不可能一成不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

第一,虽然伪器伪铭的数量非常庞大,并且每天都有新的伪器伪铭产生,散布各处,很难集中,无法用穷尽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但是,伪器没有办法穷尽也没有必要穷尽,万变不离其宗,作伪就是为了似真,只要对真器真铭深入分析研究,就不难找出伪器的破绽。通过一定数量伪器伪铭的积累和研究,就可以大致了解伪器伪铭的种类及特点。

第二,作伪的方法和技术虽然可以大致了解,但是真正的核心技术往往秘而不宣,外人很难真正了解,而且真正一线的作伪高手也很难接触到。其实作伪技术与铜器修复、复制技术是同一种技艺的不同说法,虽然作伪高手很难接触到,但是铜器修复、复制专家却是有机会接触的。笔者通过与博物馆修复专家的交流学习,对于作伪技术有了多一些了解。

第三,任何具体的辨伪方法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作伪技术日新月异,有可能今天提出的方法明天就会被作伪者研究攻克而不再成为判断真伪的原则。辨伪的方法要与时俱进,但辨伪的思路却是可以一以贯之的,就是容庚在《殷周青铜器通论》中提出的“要之,鉴别的方法不一,不外多参考典籍,多经目验,注意器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要以时间、地点、条件的关联性去考察其真伪,根据具体的条件深入分析其间的矛盾,发现问题,判断其缺点,鉴识眼力是可以力学而致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真器真铭有相当的了解,所以本书拟从真铭入手,通过对真铭的分析研究找到伪铭的破绽。

欲辨伪器伪铭,必须要了解真器真铭。本书从真器真铭入手,分析总结其规律和特点。

首先,从文字本身入手,深入研究文字的字形。古文字与今文字差异颇大,作伪者往往没有很好的古文字功底,并不了解文字的正确写法及意义,只是把青铜器上的铭文当作图画来描摹,所以经常会写错字。深入了解并准确把握古文字的结构特点,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就可以很好地识别伪铭中的错字。此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其文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通过对铭文中常见文字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的分析,总结其一般规律,可以识别出那些杂糅拼凑的铭文。

其次,将每篇铭文当作一篇完整的书法作品来研究。通过对笔画细微之处的变化、文字结体的穿插结构、通篇铭文的布局及节奏等的分析研究,可以从章法布局方面看出伪铭的破绽。

再次,把每篇铭文当作一篇文章来读。每个时代都有其独具特色的语言习惯,殷商和两周时期的铭文有其相对固定并不断发展的篇章及语法结构。将商周青铜器铭文分为时间地点、事件、做器句、嘏辞几个部分,对每一部分的字词句法结构做穷尽式研究和大数据统计(主要通过对史语所资料库的检索),可以了解商周时期铭文的遣词造句及习惯用法,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器形在语法上的规律及特色,从而找出伪铭的语法错误。

复次,把每篇铭文当作历史书来读。通过对商周时期历史制度的研究,可以辨别出伪铭中那些不符合历史制度的错误。

最后,从铭文铸造方法研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都为陶范铸造,与现在常用的失蜡法铸造不同,了解商周青铜器铭文的铸造方法,可以找出伪铭中的“现代”痕迹。

辨别伪器伪铭,除了了解真器真铭之外,还要了解伪器伪铭,真伪参照对比是重要方法。首先本书对青铜器作伪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各时期伪器的特点、作伪的技术方法及代表人物和流派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可以了解伪器伪铭的发展历程及不同时期的通病。其次,本书还对伪器伪铭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系统性整理,可以对伪器伪铭有整体的把握。

有关商周青铜器辨伪的著作不少,但大多是从铸造工艺及器形纹饰的角度分析研究,本书的最大特色是从铭文的角度研究,从文字书写、章法布局、语法结构以及铭文的位置和铸造工艺等综合的角度入手,为商周青铜器辨伪提供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

商周青铜器辨伪的论著大致有两类,学者的文章多是理论研究,鉴定专家的著作多是结合自身实践,较多案例分析。本书既有理论的分析研究,又有实际的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gYcyriGPNbUg6PugYxVohbwsgrV8QVc0UwEQLG6DhYgOuJlSSzD2jOLWJEXU+Lf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