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夏、商、周三代,上流社会铸鼎、簋、觚、爵、卣、盉、罍、壶、盘诸器,并将其纳入礼制系统,用于规范社会秩序。无论商周墓葬中大量以铜器随葬的事实,还是《左传·宣公三年》中楚子问鼎的记载,皆证明三代铜器中融入了丰富的精神内涵。由此造成后世对古铜器仰慕有加。汉画像石、画像砖中反复出现泗水捞鼎题材,汉武帝因获鼎改元,原因皆在于此。

商周以降,作器者不满足于器物形制和纹饰,逐渐将自己的作器缘由、诉求和愿景斥诸文字,于是出现了铜器铭文。先是祖先名号,随后内容越来越丰富,铸字也越来越多。戍嗣子鼎、邲其三卣、妇尊、子黄尊、小臣艅尊,均是商人表达心扉之作。西周以后,文字入器更为普遍。何尊、大盂鼎、大克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史墙盘、 盘等等皆为百字以上的铜器,篇篇都是古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于后世之人而言,内涵越丰富,越受追捧和喜爱。铸有铭文的铜器成为历代文人收藏和研究青铜器最大兴奋点。凡有铭文,便把玩摩挲,爱不释手。有了需求,便有仿制。齐鲁相交,索要馋鼎,已开仿制铜器的先河。北宋时,为“追三代之遗风”而仿制古器成为时尚。仿品见于文庙、书院,甚至宫廷。《考古图》 《宣和博古图》均可见纹饰与器形相背的“古器”。铭文既是铜器之内涵精华,自属仿制之列。饱学之士也难免不辨真伪。以伪为真或以真为伪者大有人在。清代名流端方、张之洞皆曾失手。整器造假、在真器上补铸铭文、增刻铭文、将不同铜器上的真铭拼凑成新的铭文,种种手法给收藏家和学术界带来鉴赏和研究的困难。铭文辨伪,逐渐成为铜器鉴别的重中之重。

宋、元、明、清日益增加的仿制铜器,让部分人真假不辨,但也练就了部分人的鹰眼。晚清藏家陈介祺便将器形、工艺均用于辨伪,终身收藏,从不失手。容庚在其《商周彝器通考》设“辨伪”一节,论及“鉴定文字真伪之法”并将自己的“辨伪之经验”分享给读者。张光裕的《伪作先秦彝器铭文疏要》也直陈铭文辨伪。不过就铜器辨伪成果而言,专注铭文的著述并不多。当代虽有许多学者关注铜器辨伪,但似乎更倾向于从铸造工艺角度入手。王沛姬的《真假铭文——商周青铜器铭文辨伪》,为铭文辨伪领域增添了一部系统性著作。值得祝贺。

沛姬的铭文辨伪工作始于她在中国社科院攻读研究生阶段。她师从考古学大家冯时先生,经数年历练写成同名论文。我有幸添列她答辩时的答辩小组,至今还清楚记得当年大家对她论文的高度评价。现在出版的著作,是她在当年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

《真假铭文——商周青铜器铭文辨伪》系统梳理了战国以来铭文造假与辨伪的历史,归纳了不同时代的铭文造假规律,总结了不同时代铜器铸造、使用和铭文制作的特点,最后奉献出辨伪之法。全书聚焦铭文但并不局限于铭文,而是将铭文纳于三代铜器的整体背景来论述。作器者、受器者、作器缘由、铸造工艺甚至锈蚀特点等等都有讨论。由于严格写作,论述条理极为清晰。例如先陈述不同时空的字形变化,书写风格,文法特点,再以此为基础讨论作伪者手段。因果关系一目了然。尽管这一部分主要是依赖前人成果,但逻辑之清晰远超前人。

全书不冒进,不饰非。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相信科技万能。本书客观陈述了现代科技手段在辨伪工作中的意义,提到了显微观察、荧光分析、激光光谱、X射线等手段,但没有盲目拔高和夸大科技手段的辨伪能力。其实,技术手段的辨伪能力必须纳入铜器整体生产体系和应用体系才能客观评价。“金相分析”对于识别当代使用多种劣质金属“掺合料”(并非铜、铅、锡合金)的伪品很是有效,但对于真器伪铭一类的造假却难有作为。有学者认为从实体显徽镜下观察其铜锈结构和铜锈分布即可断定其锈蚀产物是自然生长还是人工生长,实际并非如此简单。

有了客观的科研态度,便会有令人信服的创新。本书区别于其他论著的创新之一便是统计方法的应用。尽管书中采用的统计方法都很简单,但所统计的内容却经过了慎重选择。事件内容、举事时间、地点选择、甚至时间的表达方式、赏赐物品的偏好等都有时代特点。沛姬通过统计来观察这些变化。这是现代“大数据”思维在铭文辨伪工作中的应用。

书中创获还表现在细节上。传统的铭文鉴定,都认为真器铭文的字口一概是“上宽而下狭”。沛姬以花园庄M54及大司空村M303出土青铜器为例说明商周青铜器的字口未必全然“上宽而下狭”,也存在“上狭而下宽”的字口。这样的创获来自她对铜器的细致观察。记得我任殷墟考古队长时,沛姬来到安阳如饥似渴地观察青铜器。她的创见,正是从真器观摩中总结得来的。

辨伪没有止境。我相信若给沛姬时间,本书还能更加完美。书中对既有的作伪特点描述得很准确。经验告诉我们,假器的铭文和纹饰通常都模糊不清。这一点作为辨伪的经验总结已经足够,但若能从技术史角度说明纹饰和伪铭模糊不清的原因就更好了。说到底,纹饰和字口模糊的原因在于作伪者未能真正掌握商周时期的范土处理技术。研究表明,商周时期工匠铸器是以黄土为原料按范铸法获得铜器的。他们通常会将黄土中的粘土淘洗干净,然后以粉砂制范。如此方能获得清晰的纹饰和铭文。历代作伪者不识其中道理,即使采用“范铸法”,若不懂范土处理,同样做不出清晰的纹饰和铭文。当然这是几句多余的话。缺省对技术原因的追究,并不妨碍本书是青铜器研究领域中一部系统的、重要的著作。

是为序!

唐际根
2022年10月16日于深圳南方科技大学 lFujYirX2hV5OSXF32PkScqceG2X308HevLGhbFGW0WDik6XjIFUujVAQPTHM4z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