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技术成熟期(晚清民国)

晚清民国时期是青铜器作伪的一个高峰,究其原因,一是大量外国人来华,大肆收购中国古董,推高了古物的价格,使古玩行业迅速兴盛起来,出土之物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作伪之风日盛,作伪作坊遍布全国;二是这一时期学者们注重对器物的整理和著录,再加上西方照相技术的引进,使古器物的材料空前积累,为作伪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加之社会动荡,盗墓猖獗,很多军阀,像党玉昆之流专事盗墓,使大批古物流入市场,也为作伪者提供了很多实物标本。

这一时期由于西方科技手段的引入,化学试剂的运用,使作伪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利益的驱使下,更多人投入到作伪中来,一时间“良工”频现,“人才”辈出,形成了陕西、潍县、苏州、北京等几大著名的作伪中心。

一 陕西

陕西是作伪比较早的地区,主要以在真器上伪刻铭文为主,这与其处于周秦故地、多有素器出土的地理条件有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苏亿年、苏兆年、凤眼张,他们的作品前面已经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二 潍县

山东潍县已经有四百多年青铜器仿古作伪的历史,乾嘉时期就已颇具规模,到晚清民国成为重要的作伪中心,产品数量庞大,但整体看来水平不高。其作伪特点主要如下:

1.早期多仿西清四鉴。但由于西清四鉴本身就收录很多伪器,而且铭文都是摹写,并非原拓,有些失真,所以根据西清四鉴做出来的东西,从器形、纹饰到铭文与真器相去甚远;

2.后期多仿簠斋藏品。陈介祺是晚清最重要的金石学家之一,其藏品之丰富、眼光之锐利受到后来很多研究者的推崇。他丰富的藏品为潍县工匠提供了可以借鉴模仿的对象,他对金石学的研究也无形中推动了家乡潍县作伪技术的提高;

3.为了便于成型,器物一般采用分铸法,器物各部分分别铸成后采用铅锡将其焊接成型,留有焊接痕迹;

4.以翻砂铸造为主,失蜡法为辅,所伪造器物一般器壁厚重,器物表面砂眼较多,略粗糙。

代表人物主要有范寿轩、展书堂、赵允中、王荩臣、王海、李玉彬、李玉堂、胡延贞、潘承霖、李懋修等。 [39]

《潍坊市志》记载,到清代道光年间,李海颜、胡庭祯、刘学涛等艺人的手艺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实践、钻研,伪造铜器的工艺水平逐渐提高,伪造的钟鼎彝器质量日臻。伪造青铜器的名声开始在坊间传播,潍县仿古铜的从业者开始逐渐增多。 [40] 《潍县志稿》卷二十四《特种手工业》中记载:“仿古铜器。仿古铜始于东关李姓,所仿三代秦汉彝器,佳者可以乱真。”又陈国帆《潍县手工业调查·仿古铜器业(特产)》中写道:“缘光绪四年,县东关有李汝颜君,具模仿之才,经数年之苦心,制作三代前之铜器与古逼真,于是声传中外。” [41] 据学者考证,李海颜、李汝颜、东关李当为一人。 [42] 据商承祚《古代彝器伪字研究》统计,清末民初,潍县的作伪高手主要有范寿轩、展书堂、赵允中、王荩臣、王海、李玉彬、李玉堂、胡延贞、潘承霖、李懋修等。 [43] 商承祚笔下的胡延贞与《潍坊市志》(上卷)中的胡庭祯应为同一人。孙敬明先生在1989年7月13日约访潍县老人李惠林先生时,李先生回忆:“潍县仿古铜,最早发明的是潍县姓胡的,后来发展到十余家……再即 ‘邃古斋’在小十字路口,主人潘承霖是胡某的徒弟。潘能在古器上刻字,几乎能乱真。”潘承霖为胡延贞(胡庭祯)的徒弟,新中国成立后调入山东省博物馆工作。曾参与修复司母戊大方鼎。商承祚笔下的李懋修是东关李的女婿兼徒弟,是东关李的第二代传人。第三代传人玄祖基是李懋修夫妇的徒弟,据其自述,由于师傅年纪较大,主要跟从师母学艺。新中国成立后调入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仿制了马踏飞燕、长信宫灯等重要文物,并培养了下一代接班人。

在潍县众多艺人中,据传,王荩臣、王海的水平较高。

王荩臣喜欢刻细笔道的字,据说王子申簠(图1-3-1)就是他的作品,应该是仿春秋王子申盏(图1-3-2,《集成》4643)而做,笔画刻得还可以,但删减不当,文理不通。王海是王荩臣的儿子,作伪水平超过其父。故宫现藏有半片方鼎,内有铭文51字(图1-3-3)据说就是王海仿西周克鼎(图1-3-4,《集成》2796)删减而刻。虽然字刻得还可以,但与真器对比,可以看出字体呆板,笔画粗而臃肿,并且因为删减不当而文理不通。

另外,还有潍县工匠做的仲驹父簋 [44] (图1-3-5);樂鼎 [45] (图1-3-6)与真樂鼎(图1-3-7《集成》2419)相比,笔法软弱,字体呆板;史颂簋(图1-3-8《小校》8.52)与真器(图1-3-9《集成》4232-1)相比,还是很容易辨别的。

图1-3-1 王子申簠伪铭

图1-3-2 王子申盏真铭

图1-3-3 王海仿克鼎伪铭

图1-3-4 克鼎真铭

图1-3-5 潍县仿仲驹父簋(器铭俱伪)

另外,山东还有济南的胡麻子、胡世昌、胡世宽父子三人,刻得不算坏,但不识古文字,只能摹刻,而以做假锈出名。 [46]

图1-3-6 潍县仿樂鼎(器铭俱伪)

图1-3-7 樂鼎真铭

图1-3-8 潍县仿史颂簋铭

图1-3-9 史颂簋真铭

三 苏州

苏州是一个人文气氛非常浓厚的地方,历来都不缺乏良工,是近代铜器仿古作伪的重要基地之一。主要做高仿的青铜器,以器形和纹饰取胜,很多都销往了国外,现在很多国外的博物馆都收有当年“苏州造”的铜器。“苏州造”铜器不同于“潍县造”,多使用失蜡法,制造精细,其主要特点如下:

1.多仿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铜器,制作精致、逼真;

2.合金成分特殊,冶炼时一般加入银圆,生成地子亮,闪白;

3.铜质好,纹饰流畅、利落;

4.铭文錾刻较深,规整,字的边缘棱角硬;

5.仿熟坑器最好(周梅谷)。 [47]

主要代表人物,早期有顾湘舟,民国时期有周梅谷、刘俊卿 [48] 、蒋圣宝、骆奇月、金云松、苏氏、沈永康、宋铜匠等,其中佼佼者应属周梅谷。

周梅谷(1882—1951年),原名周容,别号百甸室主人。16岁学刻碑,25岁师从吴昌硕学习书画刻印,后能书善画,博览金石。民国十年(1921年,一说自1920年至1931年),周梅谷开办作坊,礼聘能工巧匠,聚集了擅浇铸的陶善甫,擅掌火候的朱金海,翻砂铸模的陈善甫、朱金海,精刻铜的李汉亭,工剥蜡的唐发玉、刘有富,善接色的金润生、金满生、蒋圣宝,专木范的黄桂伦、配红木座的吴麐昆,雕刻花板的王宝桂等高手二十余人专做仿古青铜器。 [49] 他们从仿铸宣德炉入手,每道工序各人专司其职,进而仿制鼎、彝、卣、盘、觥五大古器。周梅谷虽不谙冶铸仿古铜器,但精于雕刻,长于图像,深通金石。他与黄桂伦、陶英甫、李汉亭、蒋实善等通力合作,各献所长,所铸铜器从成分含量、形制、铭文、纹饰都历历有据,甚至对皮色锈斑朽蚀处都讲究自然逼真,无丝毫雕琢之痕。又能精制包金、鎏金、嵌金银等工艺,所仿制春秋时的鎏金银铜器和战国时的鎏金铜兽,精美绝伦,名噪一时,连精于鉴赏的专家也难辨真假。吴启周、卢芹斋经营的“吴卢公司”争相罗致所作,远销欧美。一件周梅谷作坊制作的“车马猎纹方口壶”(图1-3-10)被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曾收入容庚、张维持著的《殷周青铜器通论》的图录,被发现后又特意插页说明,足见周氏仿制青铜器水平之高。 [50] 另外,据“苏州派”第三代传人、南京博物院王金潮先生说,收于《中国青铜器全集·商3》的第一三五“兽面纹方卣”(图1 -3 -11),现藏于日本白鹤美术馆,也是出自周氏作坊。

图1-3-10 车马猎纹方口壶

图1-3-11 兽面纹方卣

金云松,为周梅谷的远亲。一方面精于修补及浇铸铜器,另一方面其修复、仿制的商代青铜器精致、逼真,特别是铭文錾刻和锈层修饰的技法,皆有独到之处。他的两个儿子金润生、金满生在继承其手艺的同时,进入周梅谷作坊专事仿古青铜器的修整、接色、装潢等精加工过程,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苏州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仅对切、割、铆、焊、锉、钻、錾、刮等修复手艺十分精道,而且对历代青铜器的成分、造型、纹饰、风格都熟烂于心。 [51] 金氏是现在国内公认的“苏州派”创始人。

其他同时代的青铜器作伪名家,如蒋圣宝、骆奇月等长于铸造,与周梅谷齐名的刘俊卿,为北京派“古铜张”张泰恩的得意弟子,被上海古玩商请到苏州开了家古铜作坊,按殷墟新出土的青铜器仿造,然后卖到国外。另外,还有苏氏,善于伪刻,曾在一素钟上摹刻《复斋》中收录的楚公夜雨钟铭文并为罗振玉买走,能骗过罗振玉的法眼,也足见其摹刻水平之精。

金润生在进入周梅谷作坊后不久,即被周梅谷相中,成为其大女婿。抗战胜利后,金润生在苏州怡园旁的周梅谷家祖宅,即现临苏州人民路(原护龙街)的铺面开了家专营古铜器的镛宝斋,同时兼修复古铜器, 1948年因战事纷乱而关闭。

当时苏州护龙街为经营古玩的中心。护龙街上与镛宝斋经营业务相似的,还有其对面由孙家三兄弟(孙伯渊、孙仲渊、孙季渊)经营的“集宝斋”(现陆家饭店所在地)。镛宝斋南面有夏品山开的夏家古玩店,该店被当时的苏州古玩界戏称为“新假破店”。附近还有陈佩如开的著名古铜器店“柯娄”,陈佩如曾一次托金满生购入古铜器三十件,可见其经营规模。后陈佩如所收藏的器物大部分归入现苏州市博物馆。这些古铜器店基本都不从事古铜器的修复,有需求时大都委托金氏二兄弟。

金满生因古铜器修复的手艺高超,于1938年被上海大收藏家单福宝请去修复古代青铜器。在沪期间,金满生与叶淑从、张四君等大收藏家也有相关业务往来。单福宝要求他修复后做旧必须看不出,水银沁等也必须仿得惟妙惟肖。他把那些残破相当严重的青铜器修补复原完好,使修补复原之部位与原件原部位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极难分辨出补配复原的地方,一时在上海收藏界声名鹊起。金满生虽收入颇丰,但有吸食大烟的嗜好,经济状况也颇为拮据。后来,金满生痛下决心回苏州戒大烟,新中国成立后与其兄一起进入苏州博物馆,从事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四 北京

北京是近代铜器仿古作伪的重要基地,因为是京师重地,达官显贵云集,买家的喜好与苏州的偏文人气不同,更崇尚奢华和大气,为迎合市场需求,所以多仿鎏金器及商周重器。如果说“苏州造”的特点是精致的话,那么“北京造”的特点就是华丽。北京造铜器的主要特点为:

1.多仿三代重器及鎏金器;

2.制作华丽精巧;

3.善于做锈,生坑、熟坑都仿得很好。

“北京造”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别的地方不同,他们都是同一派系,彼此之间有师承关系,人物关系见表1-3-10。

“京派”第一代代表人物是光绪年间一于姓工匠外号叫“歪嘴于”,一种说法是清宫造办处的工匠,另一种说法是清宫的太监(经查阅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人事档案,在光绪年间内务府造办处有关铜作中并无一位于姓工匠或太监)。他住在北京前门内前府胡同(现人民大会堂东门附近)庙内,开了个“万龙合”古铜作坊,以修理古铜器为业。传说他经常给宫里修理铜器,晚年(1894—1911年)前后收了7个徒弟,其中有两个徒弟做活最好,一个叫郭树根,俗称“破郭”,在慈云寺庙修古铜,后人称“古铜郭”。另一个叫张泰恩(图1 -3 -12 [52] ),它是于师傅最小的徒弟。 [53]

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为张泰恩。其1880年农历十月初七生于河北冀县良心庄,13岁到京拜“歪嘴于”为师。张泰恩在家排行老七,在于师傅门下也排行第七,因此人称“张七”。大约在辛亥革命前后,“歪嘴于”过世,张泰恩继承他的衣钵成为第二代的代表,并将“万龙合”更名为“万隆合”,人称“古铜张”。大约在五四运动前后,“万隆合”从前府胡同迁址崇文门外东晓市大街路北第四家店铺营业,其家也搬到崇文门外法华寺南营房四条13号。在这期间,他主要为琉璃厂古玩商修复青铜器。他既能刻字,又能做锈和翻砂,技术全面且精湛。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20多年间,“万隆合”共收了十一位徒弟,其中四位学业不成另谋职业,其余七位在京派古铜修复业中成为第三代中坚。他们分别是张文普、贡茂林、王德山(图1-3 -13 [54] )、张子英、张书林、赵同仁、刘俊卿。其中张文普、贡茂林、王德山于30年代先后出师自立。由于张泰恩发了财不再干活,其徒弟们先后离去。万隆合被迫于1936年停业。后张以变卖家产度日。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摆地摊、看门,于1960年病逝。

图1-3-12 张泰恩

图1-3-13 王德山

第三代主要代表人物为张文普(人称“小古铜张”)和王德山。

张文普是古铜张的侄子,号济卿,1902年生于河北冀县,13岁到京拜张泰恩为师,学习修古铜,20年代末张泰恩已发了财,不做活,万隆合实际上由张文普掌管。对于那些破烂铜器,补配和焊接得天衣无缝的技术都已得到解决,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做锈”。张文普成天一个人在小楼上做活,主要是做颜色,即做假锈,对人保密。1930年张文普离开万隆合,在前门外草场二条自立门户。由于其善于钻研,心灵手巧,为琉璃厂古玩铺修过很多古代青铜器,与大古玩商岳彬、倪玉书交往甚密,很多古玩商都找他做活。炭儿胡同东头路北大泉山房古玩铺掌柜高少木1930年从洛阳买来一件铜镶铜古铜瓶(实际是尊),鼓腹、侈口、高圈足,高约40厘米,腰部镶嵌纹饰脱落成了凹形花纹,请张济卿重新镶嵌做旧。张知道高要他做商代嵌活是要蒙洋鬼子,就反复强调活难,并要5000元修理费,经多次讨价还价,高给了4000元现大洋。后此尊以30000元卖给了美国人。张文普不仅自己钻研,还广聚人才。赵振茂先生曾讲过:“我们铺子行当最全,什么活都能接,我学徒时有好几位做新铜活的师傅(有的是佛作师傅),能铸造、会打胎(锻打铜活),雕錾鎏金。做新铜活的专錾活,有个山西人专门拨蜡搬砂(铸造)。”由于生意红火,张文普陆续收了七个徒弟,他们是:张兰会、高英、赵振茂、李会生、冀永奎、贡聚会和侯振刚。可惜的是张文普30年代后期迷信一贯道,不务正业,拖欠工钱。赵振茂回家向他预支两块钱他都不给。因日军侵华,时局紧张,古玩业大受影响,而张文普又常年不干活,古玩商自是不放心把价值连城的古玩交给几个小孩子干(当时几个徒弟都20岁左右),因此生意逐渐停顿。1937年前后众徒弟陆续离开各奔前程。新中国成立后,张文普因从事反动会道门活动,于1965年死在东北狱中。 [55]

王德山,1911年生于河北衡水县小巨鹿。因其从小跛足,人称“王瘸子”。13岁到京拜张泰恩为师,30年代初出号自立,在崇文门外草场八条30号家中开业。其手艺非一般人可比,技术全面,能修会塑,铸造、錾花样样精通。在琉璃厂古玩行中颇负盛名。在30年代,外国人对铜器的要求是:特殊的器形、精致的花纹、漂亮的地子、美观的锈色。能够具备这四种条件的铜器为上品。在这种形势下,王德山研究发明了做假地子和假锈色的新方法:“漆地磨光”和“点土喷锈”两种技术,使残破铜器的假地子和假锈色更为逼真。现在这种技术仍一直是做地子和做锈的基本方法。王德山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聪敏好学,不满足于现状,不仅用漆调色做锈,还大胆实践用化学方法做色。王喜瑞说:“我学徒时(30年代末),我们柜上用阿莫尼亚(氨水)咬黑。”由于其手艺精湛,很多古铜商都找其修活。故宫藏有一件子蝠觯(图1-3-14),据说就是王德山仿安阳出土的商觯伪做的,是伪器中的精品。 [56] 王德山从1937年始先后培养了刘增堃、毛冠臣、杨政填、王喜瑞、贾玉波、王荣达、王长清、杨德清等徒弟。他的铺子中分工明确,有塑形的、錾活的和专门做锈的,颇具现代管理模式。王长清就是经人介绍从东晓市恒兴得铜佛作坊到王家专门刻花的。40年代几位徒弟也先后出师自立。新中国成立前夕,古玩行业萧条,他迫于生计在广安门外以铸水龙头为生,新中国成立后重操旧业。郑振铎先生鼓励他和几个徒弟:“你们要扩大生产,为新中国换取外汇。”1954年,在东琉璃厂震寰阁成立北京特艺公司文物加工部,后归并北京市文物商店。1959年北京市文化局又将其并入北京市美术公司,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为博物馆修复、复制了众多的文物及仿制品。他古稀之年仍不懈努力培养新人。于1990年去世,终年80岁。

图1-3-14 子蝠觯

另外,张书林、贡茂林等都是一时高手,据说王伯姜鬲(图1 -3-15)就是他们中的某位做的。 [57]

图1-3-15 王伯姜鬲铭

表1-3-1 京派铜器修复技术传承表

① 人称“古铜张”。

② 也作张济卿,人称“小古铜张”。

③ 也作张树麟。

④ 也作刘俊声,后来去南方发展。

这一时期的伪器除了收在《善斋》《小校》《梦坡》等著录里之外,在国外的博物馆、私人藏家处也有不少。

这一时期伪铭的特点:

1.书法方面,大多数是方笔;

2.常用字的结构有其独特的风格(见图1-3-16);

3.取材的蓝本,多偏重于有数的几篇铭文,如虢季子白盘等。 [58]

图1-3-16 常见伪铭字形图 tXR0ceCuxxVXOYzz1Lko/YeAwZAEBWeZEvJQrq2W/n9LH+I2r8wpcB4mXqfF1B+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