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对贸易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就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贸易和就业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此时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西方大部分学者依托国际贸易理论来阐述贸易与就业的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理论(H-O-S模型)和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乘数学说等理论。随后,自20世纪初期起,国外学者开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西方国家的长期封锁,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较为薄弱。国内关于贸易与就业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此时正是改革开放起步阶段,当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关于贸易与就业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期的研究主要是分析贸易对就业总量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结构性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贸易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总体上看,进入改革开放后,关于中国对外贸易与就业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贸易对就业总量的影响,但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学者更多地关注贸易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且研究方法也从侧重理论分析转变为更多地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式,为我国贸易与就业的相关研究拓展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