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就业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在商品经济社会,贸易是商品或服务的交易、买卖,是价值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使用价值的转移过程。就业总量和质量的大小高低,决定着产出的总量和质量。就业是财富和价值的创造过程,贸易是价值的实现过程,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价值的创造,二者也是统一的,价值的创造是价值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贸易是交换,是从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是不同使用价值的物的交换,而这些物是由不同的劳动创造的,本质是劳动与劳动的交换。商品的不同种类,也是劳动的具体形式不同;商品价值的高低,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决定,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即使使用价值相同,抽象劳动却是不同的,如同样都是交通工具的汽车,却有着不同的价值量。劳动的本质相同,劳动的量与质不同。因此,贸易是劳动产品的贸易,但本质上是不同的劳动之间的交换。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能力不断地增长,贸易与交换的总量日益增长,贸易的形式与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从历史来看,除了奴隶、鸦片等非人道的贸易外,其他的贸易可以说都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福利增长,也促进了人本身的发展。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贸易与交换是价值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和就业者的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通过交换劳动者的个人或私人的劳动成为社会的劳动。从贸易与交换的发展来看,也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分工的发展,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生产、投资与消费变得越来越全球化,物品越来越丰富,伴随着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而人类总的福利水平不断地提高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生产的能力在迅速提高,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竞争同时也在加剧,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在这个过程中衰落,一部分国家锐意进取和改革,选对方向与道路,在全球化过程中得到迅速发展,获得更多的利益。

本书一是从历史的维度来考察贸易与就业关系,自从有了私有制以来,交换就存在了,伴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交换的规模与种类日益发达,间接地对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是从现实来考察贸易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三是从未来贸易发展来对贸易与就业的关系进行分析。

早在商周就有了海外货物贸易的萌芽,春秋战国得到迅速发展,秦汉时期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模式,到了唐宋时期达到鼎盛,这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通过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养蚕丝织技术、丝绸产品、茶叶、瓷器等传送到了世界各地。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汗血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美洲的棉花、烟草等输入中国。通过贸易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物质、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增进了东西方国家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的福利。另外再从经济学的意义来讲,贸易与交换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劳动分工、产业分工体系的不断细化,资源的配置不断优化,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产出不断增长,对劳动力的质量与数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在世界贸易发展史中,也有些贸易暴露出人性恶和野蛮的一面,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的奴隶贸易、毒品贸易、人口贩卖等所谓的贸易。这些贸易是直接失去了正义与道德的贸易,这些就不是贸易,是偷盗、掠夺。而中国就曾经深受国外列强的鸦片、人口贩卖等之苦。

从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则出发,贸易与就业属于经济问题,研究的对象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所形成的关系,贸易表面上是不同所有者之间的物与物的交换关系,是使用价值的转移,实质上是劳动者之间的劳动的量与质的交换。但是,在不同的制度下,体现的生产关系不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贸易是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也是劳动者与资本家不平等的交换。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贸易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财富是作为社会共同所有的,交换与贸易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作为交换与贸易所获得的财富,也只是社会的共同所有。

本书研究贸易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贸易的发展对收入、劳动供给与需求、工资、劳动力流动等的影响机理。贸易的发展,或在一定程度上,市场需求的深化,对劳动者的技能、创新力都有不同的要求,贸易发展的本身促进了劳动分工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不论是物物交换,还是现代的贸易交换方式,都是人类整体福利的增长。

贸易的竞争一方面提升了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等,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贸易竞争中失败而失去自己的经济控制。贸易是物与物之间的交换,通过贸易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狭义的是生产关系,广义的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关系。在私有制关系下,贸易是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而在公有制关系下,贸易是劳动者共同价值的实现。事实上,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间矛盾与冲突不断发生,导致人类之间的关系也会不和谐,通过贸易并不能解决依靠占有生产资料而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剥削等问题。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最终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差距是自然存在的。贸易交换的背后,是凝结在交换的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的竞争,是劳动的质与量的竞争,最终只有好的才能留下来。因此,贸易可以看作竞争与选择的一种方式,如果不改变私人占有,变为社会共同占有,那么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竞争所产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始终会存在。按目前的这种贸易方式,技术的创新速度在加快,生产效率在提高,全球化的进程在加快,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新产品在不断出现,全球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只会加快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下的贫富差距的扩大,加快财富的集中,加剧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加剧全球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与个体利益间的矛盾,最终只能通过共产主义来解决这个矛盾。因此,贸易的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方式。

另外,由衷感谢广东省科技厅软科学(299-X512218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农民工市民化理论与政策研究(299-X512218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1年度一般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劳动力供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对策研究”(GD21CYJ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机制与政策研究”(71673063)(2016WZDXM027)、广东省哲学社科普通高校创新强校工程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全球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与政策研究”(2019WQNCX16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人口流动、产业集聚与区域融合——基于城市群空间外部性的视角”(22GWCXXM-016)的研究资助。在研究的过程中,司京艳、李婵、蔡萍等同学也参与了部分章节和内容的初稿撰写。最后,本书引用了他人文献,在此对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Bi11pUw4DEXzD/HFa/wyzeU2Fm9gnCUP39CE0JdsnmE7OP2CrTvN4rsuoKbjxG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