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神话研究的人类意识与人文精神

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2019年4月上旬举行首批学术专著成果发布会之后,又于圣诞节前夕的12月21日举行第二批学术专著成果发布会,密集的节奏,彰显着研究院学术团队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粗略翻阅,感觉这次发布的21部新成果,不仅数量多、质量高、原创性强,而且跨学科、跨领域,视野开阔,内容丰富,既能给人浓厚的文化濡养和学术熏陶,又能给人深刻的思想启悟与方法引导。新成果至少呈现三大特征。

一 人类意识与世界视野

新成果具有鲜明的人类意识和开阔的世界视野。这些著作虽然着眼点不同,但是都以“比较神话学”为底色,多侧面地昭示了人类是一个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生命群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事实的客观存在和未来发展的必然呈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和重大文化研究的着眼点与落脚处。这次发布的21部新著作,自策划之初就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设计,体现着高屋建瓴的学术胆识与气魄。神话研究必须具有人类意识,是由学科性质所决定的。一方面,“神话学作为一门现代新学科,其诞生之际就被创始人麦克斯·缪勒命名为‘比较神话学’”,只有通过世界各国神话的对比研究才能发现潜在规律,彰显民族特色;另一方面,西方文明背后的游牧文化和东方文明背后的农耕文化有着很大区别。特别是首席专家叶舒宪梳理清楚了人类由非洲到欧亚的迁徙路线,以及世界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三大人种族群的形成过程与密切联系,揭示了不同人种族群地域分布与文化差异的由来,从而自觉地以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事实为前提,既展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客观真实性,又体现着神话学研究的学术站位与思想高度。

学术活动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最高形态,而学术站位和思想高度决定着学术研究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这次发布的新成果,体现了从文学人类学角度来策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神话学文库”的初衷。研究团队把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进行整体宏观的考察审视和具体层面的深入比较,呈现中国神话与世界神话比较研究的架构与态势,时时让读者眼前一亮,具有很强的学术视觉冲击力。其中田兆元的《神话叙事与社会发展研究》、刘惠萍的《图像与神话:日月神话研究》、叶舒宪与李家宝主编的《中国神话学研究前沿》等7部中文原创性著作,已然以思考的深入和学风的严谨令人注目,而译著王倩的《希腊神话的迈锡尼源头》([瑞典]马丁·尼尔森著)、李琴的《巴比伦与亚述神话》([英]唐纳德·A.麦肯齐著)、刘志峰的《韩国神话研究》([韩]徐大锡著)等14部成果,不仅展示了人类各民族的神话创造和世界各国神话研究的前沿成果,而且显示出译者选择经典的专业眼光和开阔的世界视野。其中译著的原作者涉及8个国家,诸如印度的毗耶娑天人、美国的博里亚·萨克斯、荷兰的加里奇·G、德国的瓦尔特·伯克特、意大利的马里奥·利维拉尼,等等。所有这些,既为读者的学习了解乃至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又显示着鲜明的人类意识和开阔的世界视野。

二 国家观念与理论构建意识

具有重大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学术研究,往往既体现着人类意识与世界视野,又体现着国家观念与理论高度。众所周知,每个国家的文明都扎根于民族的沃土中,都有自己的本色和长处。神话是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神话学研究立足本土文化、发掘民族特色、形成系统理论是题内应有之义。鲜明的国家观念与理论构建意识成为这批新成果的重要特色。

神话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根、心灵表达的魂,也是生活理想的梦。而国家是凝聚人心、有序发展、促进文明的组织保障,也是文化创造、神话创造的历史环境。神话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是“人的神化”与“神的人化”融合创新的智慧结晶。从比较神话学视角研究中国神话,提炼中国特色、中国话语、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这既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方面,又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在这批发布的新成果中,陈建宪的《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中的国家观念最有代表性。著者以搜集到的500多篇洪水神话文本为基础,进行整体模型的建构和母题内容的分析,为华夏神话的文化价值认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系统观照和案例分析。著者不仅指出了全世界洪水神话都着眼于“逃生”,唯独华夏神话立足“治水”的特点,指出中国洪水神话重在颂扬治水英雄的功绩与人民灾后重建的积极创造,而且由此深入思考其中的民族精神与思想理念。田兆元的《神话叙事与社会发展研究》立足中国神话,研究神话学给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意义与创新潜力,提出要立足中国神话的丰富遗产而思考文化创造的“基因编辑”。叶舒宪与李家宝主编的《中国神话学研究前沿》则着眼于中国当代神话研究的风貌,以论文集的形式汇编了当代神话学界中外知名专家关于神话学研究、神话学资源转化、新神话主义潮流、神话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成果。

理论是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一门新学科的形成,成熟的理论是重要标志。神话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和努力目标之一就是创新理论。这批新成果立足本土、借鉴国外,朝着构建中国特色神话学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学术体系,乃至知识体系、教材体系迈出了重要一步。叶舒宪教授借鉴国外成说与光大前贤经验创造形成的“大小传统”和“四重证据”法,已为学界所熟知。《神话叙事与社会发展研究》从社会学角度深入研究中国神话学对社会发展及新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图像与神话:日月神话研究》以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神话学内容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中国神话与美术史的关系;《心理学与神话》([英]罗伯特·A.西格尔编,陈金星等译)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神话;这些著作的内容、角度与观点都让人耳目一新。而《神话的哲学思考》(凯文·斯齐布瑞克著,姜丹丹、刘建树译)与《从前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的神话和哲学》(凯瑟琳·摩根著,李琴、董佳译),则着眼于希腊神话与西方思想和西方哲学起源的有机联系,研究西方思想的根脉和发展流向,将神话研究提升到哲学研究、思想史研究的层面。《众神之战:印欧神话的社会编码》(加里奇·G.奥斯腾著,刘一静、葛琳译)、《古代近东历史编撰学中的神话与政治》(马里奥·利维拉尼,金立江译)、《神话与历史:古希腊英雄故事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订本)》(王以欣著)等著作,更是从历史学、政治学角度研究神话,探讨神话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辐射交融和影响。这些多角度、多层面、多侧面的神话学研究成果,无疑开始酝酿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着神话学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构架雏形。

三 立足当代与以人为本

神话是人类跨族群、跨国界、跨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本与思想资源,也永远是人类文化创造的重要方面和心灵蕴藉的精神家园。以人为本、立足当代,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才能实现研究成果意义最大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做贡献。这批新成果含纳的学术价值、文化精神和现实意义不容小觑。

毫无疑问,这批新成果不仅是当代文化建设特别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呈现,而且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学术支撑。每部著作都有独到的文化贡献,同时也都不同程度地包含和反映着人性与人文的光芒。诸如《心理学与神话》([英]罗伯特·A.西格尔编,陈金星等译)、《神话与历史:古希腊英雄故事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增订本)》(王以欣著)、《神话叙事与社会发展研究》(田兆元著)、《希腊神话与美索不达米亚:荷马颂歌与赫西俄德诗作中的类同和影响》(查尔斯·彭格雷斯著,张旭等译)等,都体现着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理念,而张洪友的《好莱坞神话学教父约瑟夫·坎贝尔研究》从借鉴国外经验的角度,研究和揭示现代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者好莱坞影片创作中的神话学影响,给人以典型案例的启发。至于《萨满之声:梦幻叙事概览》([美]简·哈利法克斯著,叶舒宪主译)、《魔杖与阴影:〈金枝〉及其在西方的影响研究》(刘曼著)、《神话动物园:神话、传说与文学中的动物》([美]博里亚·萨克斯著,多亚楠等译)、《图像与神话:日月神话研究》(刘惠萍著)、《熔炉与坩埚:炼金术的起源和结构》([美]米尔恰·伊利亚德著,王伟译),以及《神圣的创造:神话的生物学踪迹》([德]瓦尔特·伯克特著,赵周宽等译)等,都将为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作用。

总之,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普遍存在的重要文化载体和特殊文学形态,神话的本质是“人的神化”,它既是对自然现象、社会现实或人类自身的时代认知与创造性诠释,又是对超常能力的敬畏好奇与理想期盼的诗意表达。世界不同民族神话题材内容的相同相近或相似,充分体现了人类心理智力和创造能力的相近性与差异性,充分体现着神话思维的普遍性与共同性。神话始终支持着人类文明的演进,支持着人类的创造性实践和创新型发展。神话在讲述神奇故事、讲述创世英雄的过程中,传达着深刻丰厚的人文内涵与民族精神,传达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刻启示。在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人类依然生活在神话的世界里并将继续创造新的神话。神话研究也将继续点亮人类的文化繁荣与文明发展。

2019年12月19日草拟于上海奉贤
2020年2月4日立春日修订于南郊 9ltSIAxuyPuy3tJ/C01eZVNq0dRc9iyw5SLpgK1zPxyRtEqvJ6RJTwt+qRvxgAY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