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研究思路和调研纪实

基于本书的基本内容,在选择和采用研究方法时,注重坚持三条原则。首先,问题导向的研究定位。本书立足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以我国新型城镇化对文化发展的重视以及优秀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的偏颇与误区为切入点,重新审视优秀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现实问题及其有效途径,虽然也开展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但落脚点始终放在教育系统对优秀民俗文化的有效传承落实上。其次,理论建构与行动研究的交互促进。理论脱离实践容易虚泛,实践脱离理论容易肤浅。本书在研究过程中,始终保持理论建构与行动研究的交互并进,针对实践问题开展理论研究,从成功的实践案例中提炼初步的理论假设,然后用理论构想成果指导一线教师的行动研究,并根据行动研究结果及时修正和完善理论观点。最后,多元方法的有机结合。民俗文化是一种生活文化,每一位研究者同时也是特定民俗文化的承载主体。所以本书注重研究者“局内人”和“局外人”身份的相互配合与彼此确证,并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遵循主观性的理论思考和客观性的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灵活采用叙事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实地观察、访谈、口述史等方法,增强了研究的现实感和说服力。

(一)研究思路

本书首先采用社会实证调查、口述史等方法,选择具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典型性的山东省孔孟故里和安徽省安庆地区,深入调查传统民俗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变迁的实际状况,获得尽可能全面、系统、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民俗文化研究的理论成果,系统研究传统民俗文化的具体内容、类型及其教育教化价值,挖掘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然后,结合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研究在教育系统中,发挥优秀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并实现对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和具体策略。

(二)调研纪实

本研究于2014年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组于2014年12月24日召开了开题论证会。论证会邀请了山东省社科规划办、山东省教科院和山东师范大学的相关专家对课题的整体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方法、人员构成及分工、研究的具体实施、研究成果的形式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论证会后,课题组成员召开内部会议,就课题研究的开展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讨论,并对项目的实施进行了具体分工。之后,课题组成员各司其职,按照计划开展各项研究工作。首先在中国知网查阅已有民俗及民俗教育的研究文献,在山东省多所高校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查阅地方志,进行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征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细化本项目的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然后采用实地观察、访谈和口述史等方法,分多次对山东省潍坊市、曲阜市、济南市、淄博市、滨州市,安徽省黟县、蚌埠市、凤阳县等典型地区的代表性民俗文化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同时调研了这些地区中小学传承民俗文化、开展民俗文化教育的情况。

1.山东省潍坊市民俗文化及学校民俗教育调研

2015年6月,调研组在潍坊市开展调研活动。调研组首先参观考察了黄家庄的泥塑与剪纸、高密的扑灰年画等特色民俗,然后深入学校了解其民俗文化教育传承的具体情况。在潍城区,重点走访调查了西园小学、向阳路小学和开发区中学。西园小学的经典诵读与剪纸、开发区中学的泥塑和向阳路小学的面塑课程等已经成为这些学校各自的特色课程,他们每年会挑选在剪纸、泥塑、面塑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带着他们的作品参加山东省潍坊市的文化艺术展览会。

在潍坊黄家庄泥塑濒临失传的情况下,经济开发区中学挖掘、传承黄家庄泥塑传统工艺,编辑《泥塑》校本教材,实施本地泥塑传承与现代泥塑创新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向阳路小学以面塑为主要特色,以社团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面塑活动课上,一方面,教师会在每学期给出部分规定的创作主题,如百花齐放、感恩母亲、文明礼貌等,学生会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一系列作品;另一方面,学校也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自由创作面塑作品,如一些同学根据当时电视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小黄人》中的角色来进行精心创作。

西园小学的剪纸课程,从内容设计到实施方式的选择都比较系统和深入。学校灵活邀请校外的剪纸艺人或专业研究者入校教学或指导。调研组在该校调研当天,潍坊市潍城区教科研培训中心美术教研员范云老师正在该校指导。范云老师在剪纸艺术方面造诣深厚,被南京大学聘为高级剪纸艺术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剪纸展的金奖和特等奖,作品被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韩国、丹麦、瑞士、西班牙及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南京大学等单位收藏。范云老师在民间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性理解与应用、中小学剪纸课程中技能与艺术的结合、中小学生剪纸兴趣的激发等方面见解独到,给人启发。她一方面对中小学开展剪纸校本课程给予积极肯定;另一方面也对部分学校把剪纸课程窄化为剪纸技法传授的现象深表担忧。

2.山东省曲阜市民俗文化及其教育调研

2015年8月11—14日调研组在曲阜市开展调研活动。调研组首先实地考察调研了曲阜地区的典型民俗文化样态。作为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核心,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统称曲阜“三孔”。“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进入“三孔”,宏大的建筑彰显着历史的久远,从其中的门匾楹联和以多种形式渗透其中的孔子为人、为学、为师的故事中,人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和触摸他那“仁者爱人、乐礼善学”的智慧。在“三孔”络绎不绝的游客中,不乏开展传统文化调研的大学生团队和进行研学旅行的中小学生。

曲阜作为孔子故里,是驰名中外的礼仪之邦。在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曲阜市充分利用儒家文化发源地的独特优势,把儒家重视教育的学习之风、弘扬传统的读经之风、崇尚道德的仁爱之风、大行礼仪的和谐之风、积极向上的奋发有为之风、海纳百川的包容之风发扬光大。在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仁孝善行评选活动,创设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不论是在曲阜市的城区还是在周边的村庄,静心漫步其中,细心观察和体味,传统民俗文化的韵味渗透在人们衣食住行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围绕民俗文化的传承情况,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儒家文化的物化形式,与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当地居民以及部分游客进行访谈交流,较为详细地了解了当地民间游戏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民俗。然后调研组成员深入王庄镇岳村村民家中和岳村小学进行了走访和考察。岳村小学充分利用当地的传统游戏资源开发出具有民间特色的游戏课程,校园内专门开辟出了民间传统游戏区,并把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创新开发出以交通安全教育、自救自护教育、古诗文诵读、习惯养成等德育内容为主题的多格跳棋游戏。校园里到处摆放着学生的作品,地面上绘制了民间游戏图,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这种做法也与当地村民的文化意识与文化行为一脉相承。

3.安徽省安庆市民俗文化及其教育调研

2016年7月20—23日调研组到安徽安庆市调研。调研组成员通过走访博物馆、黄梅戏艺术中心、菱湖公园,在与民间艺人、当地居民的交流过程中从多方面了解了安庆黄梅戏、徽绣、民歌、剪纸等特色民俗文化。

在较为全面地了解安庆民俗的基础上,调研组走进了安庆市第四中学和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中心学校。在安庆四中,了解了体现该校特色的黄梅戏和徽绣的课程开设情况。在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中心学校,参观了充满浓厚民俗文化氛围的校园、剪纸展室,观看了由该校主办、师生共演的“诗乡文化、薪火相传——怀宁县小市镇中心学校创建安庆市诗乡文化特色学校专题汇报演出”的视频。在对校长和相关老师的访谈中了解到,该校除了开设民歌、剪纸课程,编写校本教材,还开展了“孔雀东南飞”讲坛,编写了《孔雀东南飞》校报,评选了“十佳义务小导游”,组织师生开展了赛诗、诗乡兴趣剪纸、诗乡腰鼓队等特色活动。

4.安徽省黟县宏村民俗文化调研

2016年7月25日调研组在安徽历史文化名村宏村调研,了解徽文化中的传统民居和木雕、竹雕、砖雕和石雕等传统工艺,采访了当地的村民和徽派非遗传人,访谈非遗传人对自我身份的理解以及为了更好地传承雕刻工艺而开展的一系列具体工作。非遗传承人汪辉老师,自豪地为我们介绍徽州文化。他认为徽州文化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徽派建筑,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徽派建筑有三绝:一绝是明清时期宏村的古民居;二绝是歙县的牌坊,建造牌坊是对徽州人的最高奖赏。在古代,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受皇帝恩赐,回家才能建造牌坊。牌坊的含义归纳起来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忠、孝、节、义。如果把徽州的牌坊文化了解透了,对封建社会的道德准则就基本掌握了。徽派建筑的第三绝就是祠堂,祠堂是纪念先祖、祭祀的地方。徽州文化的第二个特点是徽州人文景观——手工艺,徽州主要有四雕,分为砖雕、木雕、石雕、竹雕。

宏村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从目前的定位和管理来看,宏村作为有“画里乡村”之称的中国特色村庄,更多侧重了对宏村明、清民居建筑群的静态保护和以此为基础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宣传和传承推广方面,仍然比较欠缺。这种状况不利于保持和彰显徽州优秀民俗文化的生命活力。

5.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民俗文化调研

2016年7月26日调研组考察了蚌埠市博物馆。蚌埠市博物馆设有专门的民俗展厅,具体介绍当地代表性民俗艺术泗州戏、黄梅戏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兴盛及其现状,同时也介绍从事这些民间艺术的艺术家,如吴之兴、霍桂霞、石金礼等人对这些民俗文化做出的贡献。蚌埠市博物馆在民俗文化展示、宣传方面采用了多种形式。一是以传统静态陈列的形式展出丰富的民俗文化器物和产品;二是采用视频、音频点播的形式为参观者提供动态内容,能较好地满足参观者的不同需求;三是根据特定的民俗文化特点设计了互动式的民俗游戏,引导参观者更深入地参与和体验民俗文化的乐趣和魅力。这些做法,对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6.安徽省凤阳县民俗文化及其教育调研

2016年7月27—28日,调研组调研走访了凤阳县文化馆、博物馆、鼓楼广场,初步接触了凤阳花鼓、凤阳花鼓戏、凤阳花鼓灯、凤阳凤画、钱杆子、杈拉机等民俗文化。

在凤阳县文化馆,调研组整体了解了文化馆的工作内容与机制,并重点对中国戏曲协会会员、凤阳县非遗保护中心特聘专家于家乐老师和凤阳县文化馆官员、省级凤画代表性传承人王金生老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于老师介绍,当前,民俗文化已经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但整体所占比例较小。凤阳县关注的重点是凤阳花鼓和当地民歌。凤阳县文化馆通过田野调查已经收集了11类2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作为专业工作者,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心存焦虑和担忧。因为很多传统的文化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和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存续困境。王老师详细介绍了凤画的五种传承方式——师徒传承、办培训班、进高校课程、高校的社团组织和传承人的报告讲座。在这些传承方式中,师徒方式最有效和深入,其他则主要是了解相关知识,或初步掌握相关技艺。

之后,调研组分头对凤阳县燃灯小学、东陵小学、小岗小学的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东陵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凤阳县大庙镇东陵小学,东陵学校乡村少年宫辅导员胡老师介绍了东陵小学和当地村民对当地传统戏曲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情况。胡老师原是凤阳县泗州戏剧团演员,现任凤阳县老年大学泗州戏表演班指导老师、泗州戏第四代传承人、凤阳县泗州戏市级传承人。她同时担任东陵学校乡村少年宫的辅导员,主要辅导学生学习“三花”(凤阳花鼓、花鼓戏和花鼓灯)及泗州戏。通过在凤阳县学校的访谈调研发现,当前大部分学校开设了与民俗文化相关的课程或活动,具体实施以民俗技法的介绍与实践练习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这些民俗内容与学生的校外日常生活关联性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应用。

7.山东省民俗古村落调研

2017年7—8月,调研组先后对山东省济南市、淄博市的一些民俗村、历史文化名村进行了集中走访调查,包括济南市章丘区的朱家峪村、三德范村、博平村、梭庄村,济南市仲宫镇的稻池村,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的永泉村、土泉村、西石村、罗圈村,博山区域城镇黄连峪村、蝴蝶峪村、龙堂村等。在调研中发现,乡村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的地区,往往社区和学校也都比较重视乡村民俗,并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开展乡村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而这种对民俗文化的重视和相应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当地乡村文化建设的成效。

8.山东省民俗博物馆、民俗庙会等民俗文化机构与展演活动调研

2017年12月21—25日,调研组围绕民俗文化的社会保护和传承这一主题,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淄博市、潍坊市、济宁市、济南市等地进行了调研和考察,走访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古村落,参观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文化机构。

第一站:滨州惠民。调研组走访了具有代表性的魏集古村落,其内汇聚了鲁北乃至齐鲁地区内的民俗。在了解当地民俗类型的同时,对景区内的工作人员和手艺人进行了采访。参观了位于武圣园内的鲁北民俗文化博物馆,调查了馆内相关鲁北乡村民俗的一些老物件、非遗工艺品,并与博物馆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从管理人员的介绍中了解了博物馆内陈设藏品的选择原则以及他所理解的博物馆设立的意义等。通过参观和访谈相关人员,调研组对惠民的乡村民俗文化传承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实地调研近距离地感受到了鲁北乡村民俗的独特魅力。

第二站:淄博周村。在周村,调研组考察了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具有明清原貌的古建筑;同时重点参观了周村民俗展览馆,详细了解了周村的发展历程、历史名人以及周村地区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周村芯子、周村丝绸织染技艺、桐乡乐器以及周村当地的节庆民俗活动等;在烧饼博物馆内了解了周村烧饼的发展历史、传说以及现代工艺的改良,并与参观的游客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团体进行了交流。

第三站:潍坊杨家埠。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潍坊地区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现地。调研组考察了其中的风筝博物馆、年画博物馆、民俗馆和年画作坊等,与制作年画的民间艺人就年画制作、传承等进行了交流。在与景区工作人员的交谈中了解到每年会有大量的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和学习,调研组与正在参观学习的潍坊渤海学校组织研学旅行的假日雏鹰小队的成员、潍坊中心双语小学的学生进行了交流,获取了学校对于传承民俗文化的相关要求的信息。在潍坊市民俗博物馆,调研组了解了潍坊当地的民俗活动如刻纸、根雕、祭海节、潍坊刺绣等的具体发展情况。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了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民俗文化教育的基本机制和成效。

第四站:济南百花洲。在春节期间,济南百花洲作为民俗文化展示和体验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和非遗作品展览。调研组考察了汉字记忆空间、民艺生活馆、敬书房、泉水人家民俗馆等十几个展馆。调查发现,少年儿童对木版年画、泥塑的制作过程很感兴趣,亲自动手制作体验的人数很多,工作人员同时也注意讲解相关民俗的背景和意义;而老年人对吕剧等戏曲类民俗文化更喜爱。在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调研组成员也亲身领略了雕版印刷、木版年画、根雕、鲁绣、泥塑、吕剧等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第五站:济宁上九山。上九山是济宁市邹城市石墙镇的一个古村落。这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村落,同时也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调研组全面感受了上九山村庄大片古老的石头房子、石头路的历史感;考察了主要的民俗文化坊馆,诸如老酒坊、婚俗院、柳编坊、粗布坊、老油坊、泥人院、老石匠、打响场与老茶馆等。我们在老酒坊中就该地区的酒文化与粮食酿造技术的引进等历史同当地村民交谈,在柳编坊欣赏了民间大师的精湛柳编手艺,等等。村落占地面积很大,其间,村落在专门区域划分了以各主题命名的文化休闲小院供外来人员感受村落民俗文化。调研组成员参观了民乐小院、陶艺小院、泥塑小院、根艺小院等。在民乐小院中欣赏了乡土民乐大师的表演,表演结束后,小组成员与其就弹唱内容和传承问题进行了交流。


[1]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

[2] 段学慧:《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病”——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9期。

[3] 赵霞:《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危机与价值重建》,《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第3期。

[4] 张铭远:《从大视野看中国民俗学未来30年的挑战与机遇》,《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5] 杨晓东、刘锋、李昂:《文化驱动新型城镇化:北京定福庄发展模式研究》,中国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总序”第6页。

[6] 李令永:《学校的文化功能》,《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4期。

[7] 徐继存:《学校的社会责任与使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8] 徐继存:《学校的社会责任与使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9] 刘丙元:《文化重建:有效学校的改革取向》,《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第3期。

[10]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伦》,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280页。 epspUmcp27VlUs5Su5h1z/sKniSgpAflHj+76g4AqYru8euxAG3Zhs7TA34p2dn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