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文化逻辑/文化密码

张天勇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百年恰风华正茂,是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结果,其中一大关键因素就是文化的繁荣发展,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构筑了党成长壮大的文化脊梁。

一 文化自觉:铸就党魂,开辟党成长壮大的文化道路

百年前,面对“风云飘摇的中国向何处去?谁能领导中国站起来?”的时代之问,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沉重的血泪教训、持续的失败及其反思让中国人醒悟,再先进的道路和模式放在一群落后的人手里也会变成废铜烂铁,中国要成功须改造国民性。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接受并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实现文化自觉是国民性改造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铸就党魂,成就中国领导力量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文化进入中国,再用科学的世界观改造中国文化的同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给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灵魂,为国民性的改造提供了文化支撑,特别是在个体与集体的辩证关系方面实现了深刻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文化坚持个体与集体能动的统一,一方面集体离不开个体,个体是具有自身特性、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个体,集体是个体公共性的集合,体现着个体的集体人格,代表着个体的根本诉求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个体离不开集体,“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在实现集体(社会)价值中才能实现个体价值。这一文化观念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把封建社会麻木的、冷漠的、孤零零的、无差别的、被动的、原子式的个体改造为能动的、热血的、富有强烈集体意识的、富有创造性的、主动的,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代国民,实现了国民性的改造。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些现代国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建立起来的。

正是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成为党的根本宗旨和基本价值遵循,铸就了党魂。中国共产党只有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党派自身的特殊利益,这与历史上的一切政党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泾渭分明。也正因此,党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真正代表,获得了广大民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真正开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向何处去,谁来领导中国站起来的时代之问有了科学而又清晰的答案。

正是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党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建立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为党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大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做到按客观规律、历史规律办事提供了重要保障。

回首百年,正是自觉接受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铸造了党魂,提供了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开辟了党成长壮大的文化道路。在这条道路上,马克思主义文化守正创新,引领着党不断发展壮大。

二 文化自信:铸就精气神,塑造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必然结果。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就必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创新发展,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通过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的实践路径),与中国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的文化路径)实现创新发展,这一过程也是文化自信形成的过程。

文化自信的确立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其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批评了早年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激进主义、教条主义文化立场,他在《学习》中阐发了“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的观点,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的中国文化立场,强调构建新民主主义文化,作为此时马克思主义化的文化样态,找到了改造中国的文化道路,确立了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文化、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共同构成了文化自信的丰厚土壤。

文化孕育精神,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增长的文化自信,在不同的实践中孕育出各具特色的精神样态,构成了红色精神谱系:红船精神、苏区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西迁精神、特区精神、工匠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这一红色精神谱系彰显着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和勤于奋斗的精神特质,构筑了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这些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为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对伟大目标的坚定不移,对革命和改革的前途充满信心,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和朝气蓬勃的面貌。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精神,表现为敢于迎难而上,困难面前不退缩的勇气,表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表现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义凛然,更表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个敢于”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以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为基础的奉献精神,主要表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宗旨意识,表现为为了人民利益、集体利益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命的牺牲精神。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奋斗精神,体现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敢于进取的斗志,表现为远离幻想、空想,勇于实干的务实作风,表现为对远大理想、宏伟目标的信心满满。

文化自信孕育了一心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正是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党不断前行,使党始终昂扬向上,充满朝气与活力。

三 文化自强:铸就中国价值,汇聚党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力量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文化自强的号角已经吹响,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实现文化自强的举措正在陆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在文艺方面,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

在价值观领域,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要加快培养巩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道德领域,要“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等等。

身处新时代,坚定地向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的中国,不仅要提高经济实力,拥有走向全世界的高质量的产品,更要提高思想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 。思想文化比器物产品更具影响力,一个在思想文化上不能引领世界,给世界以未来的国家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文化自强引领“中国风格”“中国学派”“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价值”走向世界,引领党的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强,也正因此,国外“中国学”研究正在流行开来。党的文化观念正被世界逐渐接受,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广播世界,在短时间内写入了多份联合国文件,如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和联大“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等等。

文化自强使全党在思想文化观念上实现了高度一致,在行动上高度一致,文化的精神力量得以充分彰显,使全党汇聚了奋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党的吸引力、影响力和领导力持续提升,党在领导人民奋进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上越来越自信。 o12CoHebj3ZdPn93uTGe2zGc3jW5Fmi426u2dSMVFEbBnoES3IKDeK+aIyFWuXe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