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的普遍欢迎,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代表的“五通”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新桥梁与新通道。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特别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面向未来,我们要聚集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行。

2014年以来,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和国别数据库建设。2017年4月,正值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我们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紧密合作,联合推出了智库型“丝路信息网”。在创建“一带一路”数据库的过程中,我们深感以往学术界、智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市情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着明显不足。比如,传统的区域国别研究或以历史、语言等为背景,或主要局限于国际问题领域,往往缺乏国情、市情研究的多学科特点或专业性调研;对于当下“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实际需求也考虑较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只有深入了解和认识这些国家的国情、市情,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和相关决策提供较为扎实的智力保障和知识依托。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为推进“一带一路”国情研究,于2017年专门设立了“一带一路”国别与数据库建设研究专项,并组织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三家智库组成联合课题组,系统开展“一带一路”国别研究。2018年正式启动第一期研究,三家智库根据各自专业优势,分别选择不同国家开展研究,并在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了体现国情研究特征的国别研究框架体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高度重视“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并具有较为扎实的国际问题研究和国别研究基础。在王战教授(原院长)、张道根研究员(原院长)、于信汇教授(原党委书记)等原领导和权衡党委书记、王德忠院长、干春辉副院长的支持和指导下,由副院长王振研究员牵头,组成了跨部门研究团队。其中,既囊括了本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应用经济研究所、城市与人口研究所、宗教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本院数据中心等相关研究部门的科研骨干,还特邀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上海高校的学者担任国别研究首席专家。在各位首席专家的牵头下,不仅有我院各个领域的科研骨干加入各国别研究团队,还吸收了国内外的一流专家学者参与国别研究,真正形成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国际化研究格局。

为深化“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国别数据库建设,我们在充分总结、评估和吸收现有各类研究文献基础上,更为突出国情研究的特定类型和方式,并在课题研究和数据库建设中特别重视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内容的相对全面性。即除了研究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对外开放、人口结构、地域政治外,还要研究各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长期战略、产业结构、市场需求、投资政策、就业政策、科教文化、政治生态、宗教文化等,同时涉及重点城市、产业园区的研究等。特别是用了较大篇幅来梳理、分析我国与这些国家关系的发展。二是调研的一线性。课题组既要收集、整理对象国政府和智库的最新报告,并动员这些国家的优秀专家参与部分研究,增强研究的客观性和实地性,又要收集、整理来自国际组织、国际著名智库的最新国别研究报告,以便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和判断。三是观察的纵向时序性。课题研究中既有对发展轨迹的纵向梳理和评价,同时还包括对未来发展的基本展望和把握。四是数据库建设内容更新的可持续性与实用性。课题组既要研究国情信息来源渠道的权威性、多样性和长期性,确保国情研究和数据库建设基础内容的需要,同时还要研究如何把汇集起来的大量国情内容,经过专业人员的分析研究,形成更加符合政府、企业和学者需要的国情研究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经过多次讨论、反复推敲,最终形成了包括基本国情、重大专题和双边关系三方面内容的基本研究框架,这一框架所蕴含的研究特色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跨学科协作,突出基本国情研究的综合性。在第一篇“基本国情”部分,我们组织了来自经济学、地理学、人口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宗教学等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分别从综合国力、人口结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政治生态、民族宗教、对外关系等方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本国情进行深度剖析。二是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突出重大专题研究的专业性。本书第二篇为“重大专题”,我们采取了“3+X”模式,其中“3”为各卷均需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中长期战略、投资与营商环境、中心城市与区域影响力。“X”为基于各国特定国情,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在该国的特定需要而设置的主题。三是着眼于务实合作,突出双边关系研究的纵深度。第三篇主要侧重于“双边关系”领域,我们同样采取了“3+X”模式。其中,“3”仍为各卷均需研究的基本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双边关系的历史与前瞻、对象国的“中国观”、“一带一路”与双边贸易。这些内容对于了解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X”则着眼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双边关系特色,以突出每一对双边关系中的不同优先领域。

经过科研团队的共同努力,首期6项国别研究成果(波兰、匈牙利、希腊、以色列、摩洛哥和土耳其)在2020年、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得到了学界和媒体的较高评价。第二期课题立项后,我们立即组织国内外专家分别对埃及、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伊朗、沙特、捷克、马来西亚10国进行了全面研究。第二期课题在沿用前述研究思路和框架的同时,还吸取了首期课题研究中的重要经验,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的开放性和规范性,强化了课题研究质量管理和学术要求,力求在首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我们特别感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智库处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全国社科规划办”)对本项目第二期研究所给予的更大力度的资助。这不仅体现了全国社科规划办对“一带一路”国别研究和数据库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对我们首期研究的充分肯定。我们要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有关领导对本项研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感谢参与这个大型研究项目的全体同仁,特别要感谢共同承担这一专项研究课题的中国人民大学和兰州大学研究团队。五年来,三家单位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共同研究、分别推进,这种同侪交流与合作既拓展了视野,也弥补了研究中可能出现的盲点,使我们获益良多。最后,还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的出版平台,他们的努力是这套丛书能够尽早与读者见面的直接保证。

王振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丝路信息网负责人
2022年2月25日 B05zpJ/MIa4nNbfAwil/Wrd9f1qurM4l3aYs4KwGCgXHw6FnUGYx2biX6/zvolt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