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章小结

后发聚居型多民族国家走西式政治发展道路、实行多党竞争制,对自身的国家建构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容易引发或恶化族群冲突、分离主义等问题,甚至带来国家解体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聚居型多民族结构为族群冲突和分离主义提供了一定基础,西式政治发展道路为其提供了相应环境,是否产生或恶化族群冲突、分离主义问题则取决于相关聚居民族历史上是否独立建国、是否有民族仇恨、是否是被兼并的聚居、是否是跨界民族、是否有自己的民族领袖、是否与聚居区外存在经济依赖关系等因素的多少以及在西式民主化转型时的耦合关系。与此同时,族群冲突和分离主义等国家建构问题一定程度上超出了西式民主制的治理能力,对西式政治发展道路形成较大冲击,容易造成相关国家的政治动荡和民主倒退。这为一些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发展困境和国家建构之难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的解释框架。下面几章将以泰国、菲律宾、缅甸、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四国为例,详细分析西式政治发展道路与国家建构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1] 孙关宏等主编:《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2008年版,第218页。

[2] 房宁:《亚洲政治发展比较研究的理论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3] 参见孙关宏等主编《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2008年版,第228—232页。

[4] 该节中部分内容已发表,参见郭雷庆《对西方“分离权”理论的批判》,《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年第5期。

[5] 参见关凯《族群政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3—36页。

[6] 参见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82—287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0页。

[8] 参见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

[9] 王宗礼:《国家建构视域中的后发多民族国家政治发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5期。

[10] Donald Horowitz,“Irredentas and Secessions: Adjacent Phenomena, Neglected Connections”, in N.Chazan eds., Irredentism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1, p.11.

[11] Allen Buchanan,“Toward a Theory of Secession”, Ethics, Vol.101, No.2, 1991, pp.322-342.

[12] Wood John R,“Secession: A Comparative Analytical Framework”, 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14, No.1, 1981, pp.107-134.

[13] Ahsan I.Butt, Secession and Security: Explaining State Strategy against Separatists,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7, p.3.

[14] Donald Horowitz,“Patterns of Ethnic Separatism”,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Vol.23, No.2, 1981, pp.165-195.

[15] 参见杨恕《分裂主义界定研究》,《国际政治研究》2010年第3期。

[16] 焦佩:《多民族国家西式民主化道路的复杂性研究——以不丹为例》, 《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

[17] [美] 托马斯·索维尔:《美国种族简史》,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18] 参见 [西] 胡安·诺格《民族主义与领土》,徐鹤林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

[19] 这三种不同居住形式的民族,是相对某一特定区域而说的,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区域也可能会同时被划为“聚居民族”“散居民族”“杂居民族”。参见沈林《散杂居民族工作概论》,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44—45页。

[20] 参见王希恩《族性及族性张扬——当代世界民族现象和民族过程试解》,《世界民族》2005年第4期。

[21] 参见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2页。

[22] [美] 哈罗德·伊罗生:《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邓伯宸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80页。

[23] 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08页。

[24] 王剑锋:《多维视野中的族群冲突》,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34页。

[25] 参见 [美] 乔纳森·特纳《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范伟达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5页。

[26] 参见 [苏] 普奇科夫《宗教在民族过程中的结合与分解作用》,葛公尚译,《民族译丛》1993年第3期。

[27] 李捷:《当代分裂主义与外部环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28] 1969年5月,马来西亚第三次大选后,由于以“巫统”为首的马来族政党选举受挫,席位下降,华人反对党的议席有所上升。虽然马来族政党仍可组阁,但许多马来人对华人政党力量的增强十分愤怒,于是在5月13日与华人爆发了激烈冲突,数百人死亡。事后,马来人的政治特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29] 参见刘稚《跨界民族的类型、属性及其发展趋势》,《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30] 参见曹兴《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民族研究》1999年第6期。

[31] 马戎:《21世纪的中国是否存在国家分裂的风险》(上),《领导者》第38期。

[32] 相对剥夺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意指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参照群体横向或纵向比较而感知自身处于不利地位,进而体验到愤怒和不满等负面情绪的一种主观认知和情绪体验。相对剥夺感对群际态度产生重要影响。如Guimond 和Dube-Simard(1983)通过对80名以法语为母语的加拿大魁北克人的研究显示,群体相对剥夺、群际不公平感与民族主义态度显著正相关,被试的群体相对剥夺水平越高,群际不平等感越强烈,其社会政治态度越激进(民族主义倾向越强烈)。参见熊猛、叶一舵《相对剥夺感: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及作用》,《心理科学进展》2016年第3期。

[33] 参见郭雷庆《民族政党与政治分权关系研究——以苏格兰民族党为例》,《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2期。

[3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9页。

[35] 参见 [美] 塞萨缪·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欧阳景根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页。

[36] Neil De Votta,“Control Democracy, Institutional Decay, and the Quest for Eelam: Explaining Ethnic Conflict in Sri Lanka”, Pacific Affairs, Vol.73, No.1, 2000, p.57.

[37]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470页。

[38]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5页。

[39] 周平:《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1页。

[40] Alan Zuckerman,“Political Cleavage: A Conceptual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5, No.2, 1975, pp.231-248.

[41] Donald.L.Horowitz, Ethnic Groups in Conflic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pp.291-292.

[42] 周平:《民族政治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67页。

[43] 参见高永久等编著《民族政治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6页。

[44] 参见郭雷庆《民族政党与政治分权关系研究——以苏格兰民族党为例》,《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2期。

[45] 周平:《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8页。

[46] [日] 村主道美:《缅甸佛教徒与穆斯林冲突对其民主改革的影响》,刘务译,《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4年第2期。

[47] 还有一种情况是中央政府通过下放部分权力满足其自治诉求,但有些已经产生分离倾向的民族及政党则可能继续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不放弃分离诉求,使中央政府陷入两难境地。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末,斯里兰卡统一国民党政府为解决泰米尔分离问题,通过了《印斯和平协议》与宪法第十三修正案,向泰米尔地区下放了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诸多权力,特别是顺应泰米尔族合并自治区的诉求,将其传统聚居区北方省和东方省合并为东北省,但东北省议会在获得实际权力后却于1990年3月单方面宣布独立,成为泰米尔族进行“合法”独立的武器。参见郭雷庆《民族政党与政治分权关系研究——以苏格兰民族党为例》,《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2期。

[48] 参见温北炎、郑一省《后苏哈托时代的印度尼西亚》,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77—78页。

[49] 麦棠源、赵金川:《印尼亚齐地区民族分离活动危及国家统一》,新华社雅加达1999年11月28日电。

[50] Vorrath Judith, Lutz F.Krebs and Dominic Senn, Linking Ethnic Conflict&Democratization:An Assessment of Four Troubled Regions, National Center of Competence in Research, Challenges to Democracy in the 21st Century, Working Paper 6, 2007.

[51] [南] 吉拉斯:《铁托:内幕故事》,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79—180页。 8OSwatKA0KAw8jrHeYv0YMSxNy7Dr1JteMJ/Iw1l3QA3njl5++kij3L+eARTvdd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