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法治”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信仰”是人类社会亘古以来的永恒命题。“法治信仰”是法治与信仰的结合与融合,是法治的内在属性,是信仰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依法治国这一宏伟实践的重要依托。

人类社会不能失去信仰,法治同样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往今来的智者和仁者都对信仰问题充满关切,也充满忧患,充满期待。著名哲学家邓晓芒对我国当前社会道德状况做过令人担忧的描述:“信仰问题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以及民族而言,是一个非常紧迫的大问题。如今,我们的道德状况愈来愈令人担忧,愈来愈堕落到一种没有信仰、没有崇高、没有理想,甚至于没有道德底线的状况之下。那么,作为一个拥有如此悠久历史的民族,倘若失去了道德底线,失去了崇高,失去了理想,它的前途将走向何方?”假设我们以此来比肩当前我国的法治发展,也是较为适当的。

“法治信仰”课题具有前沿性。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新中国的法治建设经历了漫长的抓“器物”建设——量变到抓“意识”建设——质变的升华。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202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要“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并在“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一节提出要“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法治信仰课题系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与法律信任、法律信用和法律信仰密切相关。法律信任、法律信用与法律信仰构成一个连续统,法律信仰是法治信仰的条件与基础,法治信仰天然包含法律信仰。法治信仰是法治社会建设的精神前提,只有信仰法治才能坚守法治,没有法治信仰就不可能实现法治中国。因此,探寻和解读法治信仰课题不仅与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契合性,对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极具理论价值。

“法治信仰”课题具有现实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前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2021年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强调:“我国法治体系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是:法律规范体系不够完备,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相关法律制度存在薄弱点和空白区;法治实施体系不够高效,执法司法职权运行机制不够科学;法治监督体系不够严密,各方面监督没有真正形成合力;法治保障体系不够有力,法治专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涉外法治短板比较明显,等等。这些问题,必须抓紧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的长期性与艰难性。面对困境,需要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办法,需要固本培元的治本之道。将信仰引入法治,就是为法治注入了深刻的内在认同,这也就是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中所讲的社会规则的“内在方面”的进一步升华。罗曼·罗兰曾说:“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法治信仰课题的研究与展开正迎合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的法治化困境,具有现实针对性。

“法治信仰”课题作为法学理论的基础理论研究是有一定难度的。“信仰”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信仰与“法治”相结合生成“法治信仰”课题具有了时代性;同时也是一个难问题,作者不仅需要汲取宗教学、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知识营养,还需要对信仰的基本理论如信仰的相近或相关概念——“信仰与相信、信任、信用、信念”“信仰与宗教、理想、科学、迷信”等——进行厘清,对“宗教信仰、道德信仰、政治信仰”予以阐释等。应当讲,伯尔曼的“法律必须被信仰”这一经典论断,自梁治平先生译介进入中国法学界,“法律信仰”的中国研究与解读一度掀起热潮。作者的学术研究指出中国的法治信仰具有不同于西方法律信仰的特殊性,保障公民广泛权利与自由的合法享有是法治的目的,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旨,法治信仰的提出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注入中国元素。法治信仰与政治信仰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重要一环。法治信仰的中国建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具体展现,二者高度契合,课题研究具有探索性。

本书是汪岳博士在其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经多次修改完善而成。此前,其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并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编,去年相关成果获得第七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省政府奖)三等奖。作为其博士生导师,了解其在著作创作过程中的艰苦与努力,所思与所想。《法治信仰的中国建构》不仅仅在于开启法治信仰基本理论深入、系统研究的基本范式,更在于使政界、学界理解法治信仰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价值。

《法治信仰的中国建构》一书的面世恰逢其时,作为导师甚是欣慰,期望其在今后的教师生涯和学术道路中再接再厉!

是为序。


2022年初冬于重庆宝圣湖畔 pWvqmKeVwy8QCcT+XeA+MBeaePgD+UquZaegFqhKY29aC1DWF8fGZ1ivA2uRRk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