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著本书的目的是为在大学或学院开设生命伦理学课的老师以及生命伦理学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一本反映最新进展的教学和研究参考书。在本书收录的数十篇论文中,一部分是没有发表过的,一部分是本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有些被国内期刊选中发表;有少数收集在本书的论文是对我国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历史性,甚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所有这些论文可显示生命伦理学在我国走过的道路以及具有独特特点的学术成就。

生命伦理学曾被称为“显学”,许多其他学科和专业人员努力进入生命伦理学领域,这是一个值得欢迎的现象。然而,其中一些人并不了解生命伦理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觉得似乎无需学习生命伦理学的范式,就可以沿袭在中国从事哲学研究的方法,尤其是受到“哲学就是哲学史”以及“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从一个体系中演绎得到解决”这两个教条的影响,来解决临床、研究和公共卫生实践中产生的伦理问题,结果适得其反,他们所得出的结论往往不能解决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生命伦理学在我国一开始就与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研究和公共卫生实践紧密结合,并且摸索出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这条路径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矛盾论》等著作中的思想是一致的。例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一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一思想与我们的哲学家企图先验设定若干哲学前提然后强加于科技发展实践的思路截然相反。毛主席多次强调,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这对生命伦理学的研究特别重要。上面所说的两个教条正好与这些思想背道而驰。

我们编辑的这本书前面四编是生命伦理学各主要领域的伦理学,最后一编是“政策建议编”,正好借此展示生命伦理学在我国是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径路发展的。

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包括总论、研究伦理学新兴科技伦理学,下卷包括临床伦理学、公共卫生伦理学和政策建议。

我们想要指出的是,本书所收文章的作者都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不代表他们工作的单位或机构。

我们对曾发表我们阶段性研究成果或其他论文的出版物表示衷心的感谢。

另外,我们在整理文献时得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张毅和廖铂华同学的帮助,特此表示感谢。最后我们对一贯支持生命伦理学事业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冯春凤编审表示由衷的感谢!

雷瑞鹏
王福玲
邱仁宗
2020年9月15日 idHGsL+QURWIjpW9kXkgI7O0VWgJUZT4vel7XjHbEY1OoqGrCAaGFR3Ir9jrHC5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