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 为什么要以中职教育为研究视域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 随着新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进步、新制造工艺的引入、国家间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的竞争加剧,呈现出了一个快速变化、更具全球竞争力、更依赖各类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为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了积累人力资本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途径,中国也不例外。1978年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为了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构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尤其是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并把职业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

中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从理论知识层级看,还是从技术技能层级看,中职教育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阶段,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中居于基础地位。并且,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参照国际经验,需要中职教育提供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

然而,具有基础地位的中职教育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危机。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到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简称普职比)大体相当一直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要求,中职教育的招生规模也曾超过普通高中。但是,2010年以后,中职教育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却在逐步下降。国家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职教育招生(870.4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50.9%,在校生(2238.5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7.8%; 2018年中职教育招生(557.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1.3%,在校生(1555.3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9.5%(用2019年数据)。 [2] 九年间,中职教育招生规模占高中阶段招生比例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这说明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职教育吸引力仍在逐渐下滑。统观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发展历程,中职教育规模经历了增长、下降、再增长、再下降四个阶段,当前处于再下降阶段,中职教育面临发展困境。

针对中职教育的发展前景,学术界出现纷争。以欧阳河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设定缺乏科学依据,根据我国历来重普轻职的文化传统,以及未来社会对非常规脑力劳动力需求增加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发展应重点放在高职。同时,他们提出,在大部分学生都将中职教育作为一种无奈选择的情况下,职普比大体相当的框框是不合理的。并且,将中高职规模相加,接受职教的比例已达到75%左右,可能削弱我国人文科学、基础理论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给国家中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 以石伟平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在东、中、西部发展是不均衡的,东部地区虽率先迈向工业4.0时代,但是中西部的产业结构仍处于3.0,甚至2.0时代,中职教育对提升整体人才资源水平仍大有可为,尤其中小企业对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有迫切需求。 [4] 姜大源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国家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社会稳定的需要,中职教育是合理的劳动力结构、人本主义教育公平的追求。 [5]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石伟平等职教专家的观点,我们希望中职教育有更好的发展,这也是笔者的立场。本书聚焦于中职教育,正是期望为解决中职教育发展难题做出些许学术贡献。

二 为什么要研究人才培养质量问题

职业教育质量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共需。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以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 [6] 在纲要引领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如《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4年)、《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2016年)等。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22次提及“质量”一词,质量已成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职业教育正在从注重规模扩张进入重视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本质体现。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对人的培养而体现其促进人的发展的本体功能,进而通过所培养的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实现其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所以,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本质表现,也是职业院校的根本命脉所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过渡期,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要求劳动者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较高的职业素养,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构成,推动我国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文献分析发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到了攻坚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在教育上,即是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和期望。随着中职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以及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诉求。然而,中职教育尽管在政策倾斜和持续攻坚下实现了“量”的扩张,但因其办学条件差,育人质量低,学生流失率高,吸引力不足等被社会广为诟病,中职学生被烙印为学业能力低下 [7] ,中职教育被视为末流教育。如何尽快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合理控制2010年以后的规模滑坡问题,已成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共同关注的焦点与难点。

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低是社会公认的“事实”。笔者走访了数十所中职学校,与中职学校校长、教师、学生进行了数次深入交谈。同时,还访谈了大量职业教育体系以外的教师、学生及家长。结果发现,无论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都不认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部分中职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持不乐观态度,“这些学生的人生已经定了,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没什么前途”,这些老师认为他们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足够的勤奋,不值得他们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中职学校校长表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习文化课没有意义,来上中专的都是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大部分中考成绩都在200分以下,根本就学不会,也不愿意学”,这些校长看重技能的实用性,未看到文化素养对个人精神品质、终身发展的影响;中职学生自己认为,“我是差生只能选择中职,要是学习成绩好就去上普高了,谁还来上中职”,有研究发现,部分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宁愿选择辍学或者复读也不愿意去中职学校 [8] ;一直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认为“现在家里孩子少,父母肯定不会让上中职,感觉学习成绩不好的话,要不初中就辍学出去打工了,要不就直接上普通高中,中职生吊儿郎当,感觉学习好轻松”;还有学者认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低,谁低?” [9] 笔者硕博期间在中职教育领域有多年研究经历,第一次真正走进中职学校,接触中职学生之前,对中职学生的刻板印象是“文化基础不好,学习成绩差”,但术业有专攻,学生在中职学校能习得一门技能,比最高学历是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好找工作。中职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前,与笔者有一样的看法。

“我当初选择中职学校是因为高中失利,然后经父母同意来到了中职学校,当时想的是上完几年学之后直接分配到工作岗位,上高中我觉得还没有上中职学校好,因为上几年学以后,还需要自己去找工作,上中职学校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职业技能,将来到一个工作岗位上也应该是自己喜欢的,不会说是自己去找工作,找不到合适的而去稀里糊涂地找一个工作,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将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应该是自己心仪的。” [10]

进入中职学校后发现事实与想象有很大差距,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因为没有学习压力,多是放飞自我。根据笔者对中职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发现玩手机、聊天、睡觉、吃零食的学生比比皆是,部分学生甚至聚在一起打牌、玩手机游戏。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也发现,真实的中职教育跟他们的想象是不同的。

“我已经在中专院校里度过了四个月了,在这四个月里我和同学们同吃同住,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同时也被颠覆了三观,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说句心里话我是有一点后悔的,但是这毕竟是自己选的路,咬牙也要坚持下去,不管前面是风是雨,我都会勇往直前,不曾畏惧。” [11]

基于以上分析,让笔者对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充满疑问,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究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根源又是什么?有研究认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不强的根源在于学生基础能力不足,教育质量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校园中“学而不习、知而不识、文而不化的现象与风气”也让学生的生涯发展受限。 [12] 也有学者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中职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指出培养目标、质量评价和软实力建设不到位,以及优良社会文化舆论、各类资源、政策保障缺乏制约了教育质量。 [13] 虽然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有不同看法,但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尚缺乏深入剖析。基于此,本研究试图系统探循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以期为中职教育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三 为什么要进行循证研究

循证研究倡导证据意识,坚持以证据为核心,积极寻找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证证据。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行为、过程和结果复杂且不确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测量困难并充满争议,因此,人才培养质量问题适合运用循证研究范式。尤其是,基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多发性、多面性以及已有研究认识的不充足,甚至不科学,更加需要循证研究。

循证研究要求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在定性、思辨的基础上,引入调查法和准实验法,以事实为根据,开展深入、系列的研究,收集真实、可靠的信息。笔者自2013年以来,对中职教育进行了持续的关注与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证资料,这为本研究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问题进行科学循证,并进一步基于循证研究探索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提供了便利与可能性。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在中职教育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期,探讨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具有特殊意义。并且,鉴于现有的研究很少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待多角互证。因此,迫切需要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进行循证研究。 RFdPiMZdFvzyvJsEXKeL0NkaUB67ARDTQ4OEtlikfa/gCI38Qw64OZukqn8RduY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