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美国拒批条约的影响

此次参议院拒绝批约是半个世纪以来美国首次拒绝接受一个军备控制条约,它对国际社会多年来防止核扩散的努力予以当头棒喝,使本来就很脆弱的核不扩散机制濒临崩溃。参议院此举造成的负面影响有以下几点。

第一,最直接的影响是延迟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生效时间。美国是条约生效所规定的必须签署并批准条约的44个重要国家之一,拥有最先进的核武器技术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核武库的美国却第一个拒绝批约,这是否透露出美国仍然可能进行核试验的危险信号?不仅无核国家更有理由拒绝签署并批准条约,甚至有理由进行核试验,而且有核国家也可能重新考虑自身的安全问题。也就是说,没有签署条约的国家,尤其像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它们不会轻易签署条约,已经签署的国家有可能推迟批约。条约生效所必需的44国目前只有26个国家签署并批准了条约,条约生效本已困难重重,美国参议院拒批条约更是雪上加霜,条约近期生效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军备控制与裁军的进程可能停滞,甚至逆转。冷战结束初期,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取得很大进展的前提是战略平衡与稳定,美国拒绝批准条约、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使这个前提受到威胁,各国的相对信任与安全感遭到破坏,军备控制与裁军进程有停滞的危险。尽管美国自1992年以来没有进行过核试验,但参议院拒绝批约相当于为其他试图进行核试验的国家开了绿灯。印巴核试验后,美国力图劝说两国签署条约,印度曾表示考虑签约,但目前参议院拒批条约,印巴立场会出现转变;即使印巴在美国压力下签署了条约,它们批准条约的时间也难以预期。正如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的布拉马·切兰尼所说:“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条约已经完了。为什么其他国家必须推进条约!条约见鬼去了,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了,印度现在可以放心了。” [11]

第三,核不扩散体制面临挑战。防止核扩散的手段有多种,包括已经签订的国际军控条约、经济和政治手段,但现在从根本上防止核扩散的手段因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条约而短期内难以实施。2000年4月将召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简称NPT)第六次审议大会,推动实现核裁军、防止核武器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三大目标,美国参议院拒批条约将直接影响审议大会的成功。《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1995年无限期延长时,许多国家同意条约延长的条件就是核大国积极推动核裁军,有核国家承诺在1996年达成《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核不扩散机制的支柱,美国拒绝批约,无核国家对核不扩散体制的信心必然大大动摇。美俄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的谈判也因为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而停滞不前,核裁军前景一片暗淡;《禁止生产核武器用裂变材料条约》(Fissile Material Cut-off Treaty,简称FMCT,又称“禁产公约”)谈判难以启动,核武器扩散的风险显著增加,核不扩散机制面临严重挑战。

对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前景,正如克林顿总统所说,条约是符合美国安全利益的,如果经过“更加公正、更加彻底”的辩论,条约将得到绝大多数美国人的支持,最终必将被参议院批准。目前克林顿总统已经指定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沙利卡斯维利将军领导一个特别行动小组探索使条约为参议院接受的办法;副总统戈尔也表示,如果他当选总统,他将首先考虑条约的批准问题;拒批条约之后,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洛特表示,对条约进行修正之后,“我们会重新考虑(批约)” [12] 。美国最终会批准条约,批约的前提很可能是增加一些安全保障条件,这也是美国一贯的做法。


[1] 此文原题为《美国参议院拒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原因及影响》,原刊于《当代亚太》2000年第4期。感谢《当代亚太》授权,收入本书时作者对原文做了适当调整。

[2] Ralph Dannheisser,“Senate Rejection of Test Ban Treaty Leaves Much Unresolved,October 14,” Washington File ,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October 15,1999,p.24.

[3] “Press Conference by the President,October 14,” Washington File ,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October 15,1999,pp.7,9.

[4] “NSC's Berger on U.S.Power at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Internationalist Consensus Challenged by New Isolationism,October 21,” Washington File ,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October 22,1999,pp.15-17.

[5] “Press Conference by the President,October 14,” Washington File ,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October 15,1999,p.7.

[6] Eric Schmit,“Why Clinton Plea on Pact Left Lott Unmoved,”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5,1999.

[7] Jay Branegan,John F.Dickerson,“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Time ,October 25,1999,p.51.

[8] David E.Sanger,“New Isolationism Imperils U.S.Security,Clinton Says,”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5,1999.

[9] Kenneth T.Walsh,“Petty Politics,But Also A Real Disputes,” US News & World Report ,October 25,1999,p.25.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洛特抱怨克林顿总统和他缺少沟通,他说,自7月中旬以来克林顿总统就一直没有给他打过电话,关于条约问题,克林顿直到表决前的一个半小时才给他通话。“Lott's View:It Was Not About Politics,It Was About the Substance,”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5,1999.

[10] 本人对国务院官员的访谈。据专家分析,51个投反对票的参议员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大约有15名参议员,包括多数党领袖特伦特·洛特、参议院外委会主席杰西·赫尔姆斯等死硬派,他们怀念冷战时代,认为所有军控条约都不利于美国在军备竞赛中保持第一的位置;第二类至少有30名参议员,他们认为对条约进行表决是挫败克林顿总统的最佳时机,他们并没有仔细考察条约,也不在意否决条约可能造成的影响,他们要给克林顿总统制造难堪;第三类大约有几名参议员,他们倾向于支持条约,但因为在表决前没有得到政府高层官员对条约的介绍,例如核查问题,他们投了反对票。后两类中参议员如果经过细致的动员工作本来是可以争取到他们对条约的支持。

[11] Barbara Crossette,“Around the World,Dismay Over Senate Vote on Treaty,”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5,1999.

[12] Robert G.Kaiser and Walter Pincus,“GOP Senators Back Nuclear Test Ban,”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15,1999. clKyHvthlW74b5sY0+RnUcugadPv+OB6lX4TscibyeeV9ZdfqFvCKZVZCAdJ45i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