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美国国内对军控和裁军问题的讨论及其影响

冷战时期,美苏之间实施军备控制对于战略平衡和稳定、防止全面对抗、防止美苏滑向灾难性的核战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美苏两大集团能够长时期维持“冷和平”的关键之一。核时代保持战略稳定的基础是各自的战略武器能够确保相互摧毁,即使对方发动第一次打击,自身在第一次打击中生存下来的战略武器仍具有报复能力,能给对方造成难以接受的伤害。“确保相互摧毁”理论是美苏两国能够展开裁军和军控谈判的基础。正是基于这种战略理论,双方才能够达成《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才能达成《反导条约》限制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达成《中导条约》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并谈判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冷战结束之初,军控和裁军曾经进入一个“黄金时期”,不仅美国和俄罗斯仅用一年时间就达成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而且双方都提出了单边的倡议,有效降低了核危险。但随后美国国内对军控、裁军和不扩散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冷战结束了,美国在享受冷战“和平红利”的同时,是否也要接受“冷战遗产”——冷战时期的军控是否有必要在冷战后继续下去,军控能否促进美国的安全?

美国国内对冷战时期的军控和裁军政策的质疑是多方面的。

第一,苏联作为冷战时期唯一对手消失引发的辩论。冷战时期美苏军控是为了遏制对抗升级,维持战略平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种种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事实上已经没有能力同美国对抗。布什总统也认为,即使俄罗斯国内的改革逆转,它也不可能重新崛起成为能够同美国分庭抗礼的对手。 [18] 现在面对一个羸弱的俄罗斯,美国是否可以独自行事而无须顾及战略平衡?不实施军控和裁军岂不是能够更好地促进美国安全?冷战结束后,美俄实施双边军控的同时,多边军控也不断加强。参与军控的国家增多之后,需要照顾各国的安全关切,谈判持续的时间更长,达成协议的难度更大,美国要实现其军控目标更难。美国国内相当一部分政客主张“单干”,不希望与其他国家合作。苏联解体后,美国同俄罗斯就削减战略武器的谈判一直在进行,而且通过两个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双方已经大规模削减了冷战时期部署的核弹头,但其他三个核国家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没有加入削减战略武器的进程,美国国内有人质疑美俄双边裁减战略武器的必要性。

第二,美国有人对不扩散机制的有效性产生怀疑。他们认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技术的扩散是无法控制的;传统的不扩散机制无法有效地防止扩散;那些决心要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是无法通过政治、经济和外交手段去制止的,美国奉行的“确保相互摧毁”的威慑战略并不能慑止这些国家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努力。 [19] 由于苏联解体,技术人员存在外流的危险,而且核国家以及具备生产核材料能力的国家并不能有效地控制敏感材料的出口,伊拉克和朝鲜通过秘密手段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另外,伊拉克和朝鲜同样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约国,但它们并没有遵守相应的条款,而且不接受或者消极抵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他们主张,对于这些国家可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美国应该予以关注,仅仅通过传统的军控和裁军政策并不能解决这种威胁。

第三,关注战略武器削减对美国安全产生的影响。冷战结束后,美国已经通过同俄罗斯达成的两个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大规模削减了核武器,而且还拟通过同俄罗斯的谈判继续削减战略武器,而且美国已经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积极推动“禁止生产核武器用裂变材料条约”的谈判,核武器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作用正呈下降趋势。 [20] 现在美国更多依靠常规军事力量,重点发展远程打击力量,而美国的潜在敌人不会停止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努力,并威胁美国的安全利益,如果常规武器不能对付这些威胁,美国就需要寻求新的手段。 [21] 美国多年来将更多人力物力投注到战区和战略导弹防御能力的研发,是不是应该放弃冷战时期的“确保相互摧毁”理论,发展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第四,质疑“确保相互摧毁”理论的有效性。他们认为,“确保相互摧毁”理论是冷战时代的产物,苏联解体了,这种理论的使命也应随之终结;“确保相互摧毁”理论增加了美国遭受意外和未经授权的导弹打击的危险;它不能有效地对付导弹向“胡作非为”国家扩散后对美国安全利益构成的威胁;这种理论让美国人民容易遭受导弹打击是不合乎逻辑的,它不是增进安全而是加剧危险。更何况美国已经具备了放弃这种战略的经济、技术条件,有必要保持“进攻性威慑”(Offensive Deterrence)的同时发展“防御性威慑”(Defensive Deterrence),即建立攻防兼备的安全战略,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他们认为,美国现在要解决的不仅是防止扩散,还应该考虑如何解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后美国所面临的威胁。也就是说,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对付扩散已经造成的威胁,以军事手段为主,辅以政治、经济和外交手段对付已经出现的和将要出现的扩散。

美国国内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并没有结束,但这些讨论已经对美国的导弹防御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要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就必须修改或者放弃《反导条约》,因为该条约明确限制发展具备全国防御能力的导弹防御系统。从美国在《反导条约》问题上的政策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讨论投射在军控领域的影响。

冷战时期和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基本上信守该条约,并在历次美苏/美俄军控和裁军谈判中强调该条约对战略稳定的重要意义。随着美国国内对军控问题讨论的深入,主张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观点甚嚣尘上,修改或者放弃《反导条约》成为美国的迫切要求。1999年初,克林顿总统向叶利钦总统致函表示修改《反导条约》,但俄罗斯坚决反对。美国在修约问题上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政策,包括国防部长和副国防部长在内的高级官员在不同场合表示,如果俄罗斯拒绝修改,美国将选择退出条约。此外,国会中的共和党自1995年以来一直寻求就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立法、国防部按照计划进行导弹拦截试验,试图造成事实上对《反导条约》的违背。除了这些强硬姿态外,美国也不断安抚俄罗斯,表示在导弹防御问题上同俄罗斯进行有限度的合作、保证导弹防御系统不损害俄罗斯的战略威慑能力、美俄合作建立导弹发射预警系统数据交换中心等,这些安抚措施旨在换取俄罗斯在修约问题上妥协。小布什就任总统后,美国在《反导条约》问题上的政策日益咄咄逼人。

《反导条约》是冷战时期美苏实行军控和裁军、维持战略平衡和稳定的基础,如果修改或者放弃了《反导条约》,放松了对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限制,条约维持战略平衡的宗旨将丧失其实际意义。如果美俄在修改《反导条约》的问题上无法达成妥协,数十年来的裁军和军控努力有可能毁于一旦。 Kt5DFyIJXlZbWaWTKROjQ81grQMESazOxs0L8o6L/l0jPL67M0r1KqcsKl8Vn4R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