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日常生活的构成

日常生活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活领域,有其特定的界域。从日常生活的构成作进一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

(一)从主客关系的角度

日常生活归根结底是人的生活。人的活动是一个对象化的过程,是主体与客体以一定的方式、中介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审视日常生活,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主体、日常活动、日常活动对象、日常生活空间。日常生活因此也就是日常生活主体在日常生活空间与日常活动对象之间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的总和。

1.日常生活主体

日常生活是人的日常生活;人是日常生活的主体。虽然如赫勒所指出的,日常生活领域是“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领域,日常生活主体是“自在的”存在,但是日常生活主体的活动并非无意识、无目的的,日常生活主体总是在进行着有目的、有意识、追求意义和价值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人不仅满足自身生产和再生产的需要,而且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价值需要,可以这样说,日常生活是日常生活主体价值构建的结果。

日常生活世界同样也是一个意义世界,有其遵循的伦理规则,从而维系日常生活的伦理秩序。原始禁忌是日常生活伦理规则的最初表现,是对社会关系的规范和调节。人的日常活动则是伦理观念的表达或者反映。从个体的角度,日常生活主体是被抛入日常生活之中的,“被迫”接受既定的意义世界,并习以为常。然而,习以为常、不假思索并不能否定行为的目的性及其中蕴含的伦理意义。再者,日常生活虽然稳定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承载的伦理意义和价值精神在不断发展演变。日常生活主体作为日常生活的参与者,在推动日常生活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伦理意义的变化是日常生活主体推动的结果。

2.日常生活空间

列斐伏尔强调日常生活空间的人文性。他认为,日常生活空间并不是冰冷的物理空间,日常生活空间“有生命”“会说话”,它“拥有一个富有感情的核心或者说中心:自我、床、卧室、寓所、房屋;或者,广场、教堂、墓地” [32] 。确实,日常生活空间是日常生活主体进行日常活动的场所,是“个人的家庭、天然共同体等直接环境”,它不可能脱离人、人的生活而存在。在日常生活空间的物理性和人文性之间,人文性是更为本质的,因此日常生活空间会因为人的活动而呈现不同的景象,其中,劳动生产方式、文化、地域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的差异都会在日常生活空间得到表现。

劳动生产方式决定日常生活空间的基本格局。在自然经济、手工劳动条件下,日常生活空间较为凝固,日常生活空间中人的流动以及人在不同地域日常生活空间的流动都不大。凝固的日常生活空间缺少变动。在这一阶段,日常生活空间主要以家庭(家族)为中心,向外延展度不高,主要延展到市集、庙会、茶楼、酒楼等周边公共场所。在市场经济、机器生产条件下,人的流动性增强,世界市场形成,特定日常生活空间中人的流动性以及人在不同地域日常生活空间中的流动性都大为提高,日常生活空间变动性增大,日常生活空间景观变化性更强。随着家庭规模向小型化发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日常生活空间规模缩小,但其向外延展度提高,家庭以外的日常生活空间种类繁多。此外,职住分离也使人们的一部分日常生活发生于工作单位附近。

文化决定日常生活空间的意义呈现。日常生活的意义也会通过日常生活空间的景观以及日常生活空间的类型得到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不同,对日常生活空间的需要存在差异。在有宗教信仰的国家或者民族,教堂、庙宇或者其他类似建筑往往是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空间。而在同一类日常生活空间中,空间制式、空间装饰都呈现不同的文化特质。徽派建筑以白墙黛瓦、马头墙、木雕、石雕、砖雕为文化符号,在其布局上则体现“中”的哲学理念。生活于草原上的蒙古族受游牧文化的影响,其家庭生活空间主要以蒙古包为代表。

地域决定日常生活空间的自然景观。不同的地域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生活于海边,一望无际的大海是其日常生活空间的自然景观;生活于丘陵地带,山丘、绿树、河流、池塘是日常生活空间的自然景观;生活于高原,雪山、草地、戈壁是日常生活空间的自然景观。这些自然景观对日常生活主体的审美、性格、气质会产生重大影响。此外,从城市与乡村的角度看,乡村日常生活空间的自然景观更加丰富、多样,日常生活空间与自然更加贴近;城市日常生活空间更多的则是人工景观,日常生活空间与自然相距较远。自然景观的不同影响着人们在日常生活空间的活动方式。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日常生活空间的存在形式。以泥瓦木石等为材料构筑的日常生活空间通常是平铺式的,以钢筋水泥等为材料构筑的日常生活空间则是叠加式的。科学技术对日常生活空间的最大影响在于网络的出现及应用。网络使日常生活空间区分为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于是,日常生活空间不再局限于现实的三维物理空间,而且以非立体的数字形式存在。借助网络,日常生活空间的触角伸向更远。

3.日常活动

日常活动是日常生活主体在日常生活空间所进行的维系个体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在日常生活空间中,人们进行的日常活动主要包括:日常交往活动、日常消费活动、日常观念活动。

日常消费活动是日常生活主体维系自身生存最基本的日常活动。通过日常消费,人们获得满足自身以及家庭成员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这是日常生活主体得以生产和再生产的前提,也是日常生活得以维系的前提。同时,通过日常消费,人们获得满足自身发展所需的各种条件,并且使自身获得身体、精神上的放松。生产方式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日常消费的内容也就不同。

日常交往活动是日常生活主体满足自身社会性本质需要、促成人的本质健康生成所进行的日常活动。通过日常交往,日常生活主体获得日常生活经验和常识,并且满足人的社会性需要。日常交往的形式、范围、方式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总体而言,其形式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方式不断增加。

日常观念活动是日常生活主体依据习得的常识和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人、物、事)进行观念反应的精神性活动。它是特定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领域的积淀,反映着人们的价值共识,因此具有共性。但是,人的日常生活观念活动也具有个性,反映个人的价值选择。尤其是某些人基于对既有日常观念的批判反思,形成了新的日常观念。

4.日常活动对象

日常活动的对象是日常生活主体的日常活动作用或者指向的对象。通常,日常活动主要指向人、物、事。

日常活动指向的人分两类。日常交往的对象往往是亲朋好友,是熟人;日常消费的对象往往是陌生人。即使是在虚拟空间,虚拟交往的对象也是人而非物。但是虚拟交往的对象往往会突破现实生活中熟人的限制,发展为陌生人之间的交往。

日常活动指向的物主要是满足人们日常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的物,包括自然物和人造物。自然物,例如自然界,常常是人的日常休闲活动的对象;人造物,例如商品,则常常是人的日常消费活动的对象。

日常活动指向的事主要是日常观念活动的对象。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总是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进行谈论、议论,其中,有的是关于家长里短的无意义的闲谈、八卦,有的则是对某些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讨论和评价。在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所进行的闲聊、讨论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舆论。

综上,日常生活主体、日常生活空间、日常活动、日常活动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意义的日常生活世界。

(二)从社会结构的角度

日常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总是有其特殊的伦理结构。使用“伦理结构”这一概念,意指:日常生活伦理意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日常生活伦理秩序得以存在和维系的诸要素的组成方式和总体格局。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日常生活,它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

1.日常生活伦理组织

日常生活是一个组织化生活空间。家庭是其基本组织单位。在家庭之外,家庭与家庭之间以不同的形式组织在一起,形成了基层日常生活伦理组织。中国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伦理组织形式有宗族、家族、里坊、街巷等,当代中国有街道、社区等。在组织化的生活空间,人们形成一定的生活共同体,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伦理组织的形式不同、连接纽带不同,其组织化程度也有很大区别。通常,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结而成的伦理组织(宗族、家族)的组织化程度最高;以行政力量为纽带联结而成的伦理组织(里坊、街巷等)的组织化程度取决于行政力量对伦理组织的管理和控制程度;以单纯的地域为纽带联结而成的伦理组织(社区)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日常生活伦理组织的组织化程度越高,日常生活越稳定;组织化程度越低,日常生活越变动不居。

2.日常生活伦理关系

日常生活伦理关系主要是指日常生活领域所涉及的主要的社会关系,具体则是指利益关系。对这些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应然”状态的观念把握,是日常生活意义的来源。在以家庭为核心的日常生活领域,人伦关系是主要的伦理关系。在家庭之外,则有朋友关系、邻里关系、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其中,陌生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发生于日常消费的过程中。此外,日常生活中还存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自然主要不是作为劳动的对象存在,而是主要作为休闲、审美的对象存在。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由于劳动生产方式、伦理组织形式的不同,各种伦理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内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占有的重要性程度都存在差异。因此,表现为把握日常生活伦理关系应然状态的日常生活伦理观念也呈现出历史性差异。

3.日常生活伦理观念

日常生活伦理观念是对日常生活伦理关系的主观反映,它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样性,反映人们不同的价值追求。通常,日常伦理观念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主流的日常伦理观念与非主流的日常伦理观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日常伦理观念,本土的日常伦理观念与外来的日常伦理观念,理想的日常伦理观念与现实的日常伦理观念,传统的日常伦理观念与现代的日常伦理观念,等等。不同的日常伦理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相互交织、相互碰撞,使日常生活变得活泼、生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主要的区别表现为多种日常伦理观念交织、接触、冲突的概率、频次和强度不同。社会越是开放,日常伦理观念的冲突、碰撞越多、越强;社会越是封闭、稳定,日常伦理观念的冲突、碰撞则越少、越弱。

4.日常生活伦理规范

日常生活伦理规范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伦理关系进行观念性把握的固定化成果,或者说是对日常伦理观念的固定化表达。它是日常生活主体进行日常活动的行为准则和行为遵循。借助日常生活伦理规范,日常生活得以实现有序化,相应的伦理价值得以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根据作用范围,日常生活伦理规范有普遍性规范、地域性规范、家庭规范之分。三者的协同性越强,对日常生活的调整越有效;如果三者相互矛盾,或者某个层面的规范缺失,日常生活的伦理秩序极易失去控制。

5.日常生活伦理权威

日常生活伦理权威是在日常生活领域具有领导力和信服力,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指导并产生一定震慑力的力量。由此,日常生活伦理权威承担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教化、道德赏罚、维系伦理秩序的任务。日常生活伦理权威可以凭借权力、身份、地位、品质而获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日常生活伦理权威的类型不尽相同,甚至会发生改变。有的伦理权威(如“神”)存在范围已明显缩小,有的伦理权威(如乡绅)则已消失。

日常生活能够保持稳定有序,日常生活主体能够自觉遵守日常规范,都有赖于日常生活伦理权威作用的发挥。日常生活领域的伦理权威作用力越大,日常生活越稳定;反之,日常生活领域的伦理权威的缺席,则会给日常生活主体以逾越日常生活伦理规范的冲动和尝试,从而导致日常生活变动不居。

通过以上对日常生活构成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为清楚地理解:日常生活作为意义世界、价值世界,其意义和价值的客观来源,以及日常生活伦理意义、伦理秩序的维系方式。同时,由于各种构成要素具有历史性,日常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此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考察日常生活,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pyTAohX+HIamZnBtDLNjFXozTN3AgzCkuFlpxvddVgHI+pwoBggL5p/OS6Vi57+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