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动力机制、潜在影响及调研思路

本节主要是从作用机制角度,结合宏观结构性变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分析企业实施机器人替代的动机、激励,包括被动替代和主动替代的原因,以及企业实施机器人替代和数字化转型战略所产生的潜在的宏微观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调研的基本思路、组织实施以及报告后续章节安排。

1.机器人替代的动力机制

从宏观层面来看,机器人替代的动力机制与后工业化时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密切相关。首先,后工业化时代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工成本快速增长,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第二产业、制造业有了机器人替代的基本动机。其次,收入水平提高带来需求升级,推动第三产业比重提升,导致鲍莫尔成本病,宏观运行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困难,突出表现在第三产业。以数字化改造为基础的服务机器人,是提高服务业运行效率,破解鲍莫尔成本病的重要途径。最后,消费升级带来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机器人替代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从微观层面来看,机器人替代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近年来,面对招工难、用工成本上升、员工流动性大和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开展机器人替代活动。机器人替代可为企业带来一系列利益,如产品质量稳定性提高;生产过程安全性提高;对工程师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生产过程全程数据透明化,便于明确责任;使用机器人后的生产线,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维护成本也更低;提升企业自身形象;提升合作伙伴形象及可以更好地服务客户等。当前在诸多行业,机器人替代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对其实施状况进行调研,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

2.机器人替代与数字化转型的潜在宏微观影响

(1)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日益显著

在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新技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的是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的研发。机器人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代表性成果,其所具有的技术—经济特征(渗透性、替代性、协同性和创造性),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日益显著。首先,机器人的渗透性特征决定了机器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全局性,即便当下的影响还是局部性的,但其渗透性特征意味着具备全局性影响的潜力。其次,替代性特征决定了“机器人资本”作为一种独立要素不断积累并对其他资本要素、劳动要素进行替代的过程;伴随机器人资本的积累,其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支撑作用也将不断提升。再次,协同性特征带来的投入产出效率或者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会带来企业利润盈余的增加。最后,创造性特征将通过知识生产促进技术进步,最终也将体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目前,关于机器人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机器人替代战略的实施状况进行调研将为后续开展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中国制造业经历了40多年的飞速发展,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亟待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变。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归”和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过去依靠要素和投资规模驱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向技术密集型的中高端领域转型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替代战略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机器人的使用将极大地提高制造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帮助企业实现全面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对机器人替代战略的实施状况进行调研,将有助于了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把握高质量发展机遇。

(3)有望成为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手段

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下降,这意味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标志着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未来中国劳动人口总量下降趋势在很长时期内将不可逆转。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速10多年来首次跌落至8%以下,且增长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并在2014年正式步入“经济新常态”。当前,产能过剩、人口老龄化、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收入分配恶化、内需萎缩等约束不断加强,机器人替代将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对数字化转型和机器人替代战略的实施状况进行调研,有助于及时发现劳动力供需结构性失衡的关键领域,更好地应对劳动力危机。

(4)对就业的影响和冲击不容忽视

除了上述提到的积极方面,机器人等数字技术对就业的影响和冲击也不应被忽视。以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富士康为例,近年来富士康的员工数量在持续下降,从2012年的120万人下降到2017年的80.3万人,再下降到2018年的66.7万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机器人的使用替代了大部分的人工操作。长期以来,制造业所容纳的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制造业就业的稳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在机器人替代新形势下,服务业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增量能否容纳被机器人替代的员工数量需要更广泛、有力的数据支持。因此,对机器人替代战略的实施状况进行调研,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机器人替代对就业的影响。

3.调研开展情况及后续章节安排

(1)调研开展情况

自2019年立项后,课题组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前往福建泉州、浙江绍兴、江苏南京、山东青岛、上海张江、广东东莞、广东佛山、广西南宁、陕西咸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通过田野调查、企业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机器人替代状况的调研。课题组以制造业企业调研为主,调研中了解到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对制造业就业产生了较大冲击,成为制造业企业推动机器人替代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新就业形态发展与机器人替代的现状,课题组前往滴滴出行、美团等互联网企业开展了调研。与此同时,课题组也从官方统计、行业协会、互联网平台、问卷调查多个渠道,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对调研结论进行更充分的论证和补充。

(2)报告内容安排

报告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导论,介绍报告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对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特征进行界定,梳理机器人替代的动力机制问题、潜在影响,提出调研思路。

第二部分,机器人与数字技术发展现状,梳理全球机器人发展现状、趋势和中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趋势,另基于专利数据,梳理中国数字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及区域特征。

第三部分,数字化转型与机器人替代模式分析,基于企业实地调研,梳理不同类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机器人替代的特征。

第四部分,数字化转型与机器人替代的状况及问题,基于收集的企业问卷数据,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机器人替代的实施动机、实施成效等问题,并进一步研究推动机器人替代面临的障碍及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数字化转型与机器人替代的未来趋势及对策建议,总结数字化转型与机器人替代的基本趋势,针对未来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1] 来源于ISO 8373: 2012(en)Robots and Robotic Devices—Vocabulary,原文为:actuated mechanism programmable in two or more axes with a degree of autonomy,moving within its environment,to perform intended tasks。

[2] IDC国际数据集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3.0新生态》,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1804/P020170808540572421125.pdf。

[3] 英特尔、CloudMinds、新松、科沃斯:《机器人4.0白皮书:云—边—端融合的机器人系统和架构》,http://cbdio.com/image/site2/20190703/f42853157e261e868e4d16.pdf。 zpLYHWaBaqPiS+HrmSld0gR5eKP7VAOTSeKnJ7TCG1XytjdotiJHl0JI42WMFJ/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