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流行文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与阐释维度

流行文化政治经济学是流行文化与政治经济学的交叉研究领域,是采取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视角研究流行文化的生产、传播与消费过程中牵涉的种种社会关系,尤其是权力关系。正如鲍尔德温所言,权力是文化的核心,所有的意义实践都涉及权力关系 [10] 。流行文化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研究视角,不仅分析流行符号与文本当中潜藏的权力建构动机,也探究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生产体制在整体上对流行文化产品的影响,同时关注各种权力主体如何影响受众对于流行文化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受众的阐释逻辑。重点是通过批判性视角深入揭示流行文化中的操纵与宰制,使人们在接触流行文化时能够保持一定的批判性距离,促进社会文化的和谐、公正与平等。

具体来说,流行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见图1—1)。

图1—1 流行文化政治经济学的阐释维度

第一,流行文化的生产机制。主要着眼于流行文化的具体生产过程,考量其中涉及的政治经济因素。首先,关注流行文化创作者的劳动过程,分析他们在整个流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考量他们的劳动付出是否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比如,在新媒体环境下,资本主体、媒介平台与流行文化作者达成协议,三方分别提供资金支持、创造发布平台、生产文化内容,看似各司其职,但事实上协议内容牵涉多方利益与权力纠葛,暗含对创作者的劳动压榨,流行文化创作者沦为数字劳工。另外还应关注流行文化领域特殊的生产者——用户自身。用户生产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已经蔚然成风,无数的用户聚集于各大内容平台,为自己所钟爱的流行文化产品贡献自己的力量,或是通过视频剪辑、修图技术进行二次创作,或是改编成“同人文”,有学者称之为“情感劳动”。这些用户生产的流行文化内容完全出自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求报偿,但却为特定文化产品与媒介平台聚集了大量人气,带来了盈利的机会,这其中包含的不平等的分利和隐性的剥削也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其次,关注生产过程中资本主体与商业化属性对流行文化内容的侵蚀。最典型的便是广告,“广告是流行文化的一种形式,长期以来,我们很难将广告与其所相关和支持的文化区分开来” [11] 。无处不在的商业广告,植入了流行文化的肌理,影响了文化内容的质量,同时侵占受众的时间和注意力,也使受众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消费主义的侵蚀。另外,资本主体通过精准把控特定群体的心理与需求,通过意义和符号堆砌,人为策划与打造时尚潮流,从中获取丰厚的收益,这是值得警惕和深入探讨的现象。最后,探究社会文化环境、受众需求、文化体制等宏观结构因素对流行文化生产的影响。了解特定时期的文化体制与相关政策,研究其可能对流行文化生产环节带来的影响,“文化已然成为政策调控的对象,通过技术和政治渠道对其进行管理,为国家经济和政治目标服务” [12] ,流行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宏观的文化政策对流行文化创作、传播与消费各个层面都能产生重要影响。剖析当下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思潮等对流行文化潜在的型塑作用,比如女性主义思潮促使“她文化”的兴起,大量以女性为主角的综艺节目在此背景下诞生,同时引发社会对于相关女性话题的关注和讨论。关注受众需求对于流行文化生产的反向促进作用,探讨其中的利弊,比如部分流行文化生产者为了能够获得可观的收益,一味迎合受众较为低俗的审美,从而创作出一些污染文化环境的文本和产品,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受众与生产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有必要深入解析的。

第二,流行文化的运作机制。关注流行文化传播、交换、分配及消费过程中各种宏观权力结构与因素产生作用的发生机制,分析这些权力主体的动机以及他们在流行文化运作过程中施加影响的策略与手段。首先,探究在流行文化传播阶段中不同维度权力运作的特点与影响。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斯道雷(Johe Story)认为,对于今天的文化工业来说,以公众无法察觉的方式将自身的权力延伸到其他社会领域绝非难事 [13] 。在流行文化跨国传播层面,具有技术/资金等绝对优势的国际传媒公司与国家权力合谋将流行文化产品向弱势国家低价倾销,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这些国家的文化市场,还以一种难以察觉的方式灌输消费主义、物质主义、个人主义等西方价值观念,对他国民众实行思想操纵。“一种文化创造的产品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它的印记,我们无法摆脱生产与销售这一产品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14] ,跨国流行文化产品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对人们的影响是难以察觉的;在流行文化大众传播层面,流行文化不断强化对于权力场域的侵占,权力主体加紧对于流行文化的收编与利用,权力与文化的相互渗透使权力变得更加具掩饰性与欺骗性,也使文化更具诱导性和目的性。如政府主体一方面在文化体制与市场规则上约束流行文化,另一方面也利用流行话语传达自身主流价值观;在流行文化社交传播层面,各种流行文化符号已然化身为一种象征性权力,恰如鲍德里亚所言,人们看重的是流行文化产品的符号价值,而不是实用价值,人们通过使用流行产品行为去展现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观念、建构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与他人维系社交关系等,这些使用行为与背后的动机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其次,我们应探究在流行文化的消费阶段,商业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以及资本主体对流行文化的塑造手段和社会影响。一方面,揭示资本主体为了能够销售相关产品而进行流行意义建构的动机,洞悉其背后的利益价值链条,使流行文化受众在面对特定的流行产品、图像、叙述、符号时能够有清醒的认知,能够保持理性与质疑;另一方面,要揭露媒体平台与商业主体的合谋关系,虽然一些媒体平台为受众提供免费获取流行内容的便利,但却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获得垄断性的权力,获取受众的个人数据和隐私,转手买给资本主体,从而强化对于受众的消费宰制,这种潜在的不平等关系是必须正视和深入批判的。

第三,受众(或用户)如何接受、阐释和消费流行文化。受众是流行文化内容传播的终端,也是传播效果的最终检验者,流行文化政治经济学研究需要关注受众在接触流行文化的具体行为特征,分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与潜在的影响。首先,剖析受众阐释流行文化文本的方向及原因。英国文化研究代表人物霍尔(Stuart Hall)提出,受众在解读文本时存在“主导式”“协商式”和“对抗式”三种立场 [15] ,这为我们区分受众的阐释方向提供了借鉴的维度。受众接受分析是文化研究学派十分重视的研究领域,这一学派的学者尤为重视受众对文本的抵制性解读行为以及受众快感与愉悦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正如凯尔纳(Douglas Kellner)所言,文化研究学派的观点存在膜拜受众的危险 [16] 。近年来,许多学者恰当地批评了近几十年来学界过分强调受众接受与消费过程的趋势,并称之为“文化民粹主义” [17] 。受众对流行文化文本的解读过程始终存在文本话语与受众话语的双向互动,不仅是受众创造了意义,文本也潜在地影响了受众的阐释立场,这是流行文化政治经济学研究所需要重点阐明的;同时应该把受众的阐释行为放在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政治经济环境中进行批判性分析,而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去为受众的行为或欢呼或哀叹。其次,探究受众对于流行文化的认知、态度、使用行为以及相关的心理活动,深入分析其中涉及的政治经济因素。如受众通过对流行文化文本的二次创作来获得愉悦和快感,有可能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强化身份认同,也有可能是为了能维系自己的社交关系,或者是出于对这一流行内容纯粹的喜爱。需要注意的是,相关研究不应只是停留在浅层的描述性分析,而应深入流行文化的运作过程剖析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如资本主体与内容创作者对受众二次创作内容的无偿挪用,使其原本的内容形成新的传播热点,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类似这样的现象是需要深入探究的。最后,分析受众消费流行文化内容与产品的倾向、特点和心理,揭示资本主体塑造流行风尚的手段以及流行文化消费的实质。“商业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回应或是对时尚、风格和产品变化的积极推动” [18] ,商业化是流行文化的固有属性,流行、时尚、潮流等本质上是对受众消费欲望的培育,这是流行文化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同时,受众消费流行文化过程中所衍生的社会问题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比如饭圈文化、“打投”(打榜、投票)行为、“野性消费”等,这些都是研究的重要议题。

第四,流行文化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应。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形成某种社会效应、诱使受众产生特定的消费行为是流行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最终目的,传播效果指的是短期的、直接性的、与传播者目的相关联的影响,社会效应指的是间接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评估流行文化传播是否达到了生产者、传播者所预期的传播目的以及这种传播效果对受众的潜在影响。在政治领域,官方主体使用流行文化话语塑造自身形象、传达主流意识、宣传最新政策,流行文化作为他们的修辞手段,成为他们巩固自身地位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桥梁;在经济领域,资本主体制造一场又一场的时尚展演,不断制造流行符号,从中获得高额的利润……不同主体接近、使用、传播流行文化的目的各不相同,流行文化政治经济学不仅要分析受众接收流行文化内容后认知、态度、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要考量这些带有目的性的流行文化传播是否对受众造成了不良影响,比如是否存在对受众的欺骗、诱导与操纵,是否使受众陷入虚幻的满足感而不思进取等。其次,考察流行文化内容宏观的社会效应,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不易察觉,但是影响深远,通常可分为一般效应与负面效应。一般效应主要包括:从个人层面看,可考量流行文化是否成为呈现自我的重要符号装备,是否成为个人展现身份与阶层的重要指标,是否影响了个人的世界观与社会意识等;从群体层面看,评估流行文化是否促进了阶层结构的变化,不同的亚文化群体对社会整体结构的影响等;从社会层面看,应思考流行文化是否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是否以及如何发挥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作用,是否成为时代精神的重要表征等。而流行文化的负面效应则更为隐蔽,比如通过对流行文本、符号、图像、修辞、叙述等的深度解读,分析流行文化中关于种族、性别、阶级等意识形态再现的手段及影响,如特定内容是否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是否存在种族歧视等;还可以从受众日常社交状态考察流行文化是否潜在地给人带来约束与压力。在揭露流行文化方面效应的同时,还应提出相应的规避手段和改进措施,促使流行文化朝着人类解放和真善美的终极价值的方向健康发展。 KLLSGTmSwbZgQgY954DsiHSIsDGMNSGGDz5fS+N7RvhGMo5R9bWduvrPx5PoFus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