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实践与中国智慧
(序)

在世界日益多极化、意识形态分歧显著、东西方交流受阻、贸易冲突事件频发、技术饱受诟病的时代语境下,如何关注理论和现实问题、探究和发现真相、表达和创新话语体系是每一位中国学者的责任和担当。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强调“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是每一位学者都需要审视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新闻传播学界,如何传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传统,面向当下中国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创新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研究路径,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时俱进和落地实践更是每一位新闻传播学者的重要使命。

作为传播研究的重要路径和批判学派的关键分支,传播政治经济学源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直致力于探究传播与权力的相互建构关系,批判西方传媒的本质和危机,寻找西方商业化传媒体制之外的替代性传媒发展路径,契合中国特色传媒体制发展路径,在传播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当下传播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中国70多年的传播与媒体发展更为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营养,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改革开放,使得传播已经深深穿透于改革开放的全部过程中。我于2000年翻译出版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经典之作《传播政治经济学》和《传播: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向国内学界首次引介传播政治经济学流派,随后国内学界出现了一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文献,但是作为诞生于传统媒体时代、批判跨国传媒集团宰制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在万物皆媒、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出现逐渐落寞的颓势,传播政治经济学是否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亟须关注新的传播现象,融入新的研究视角,增添新的阐释路径,提出新的理论洞见,再现传播政治经济学跨越时空的理论魅力。数字时代的数字传播与平台媒体,数字治理与数字经济,数字文化与数字社会等正在为传播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再创辉煌赋能,陈世华教授的新作《流行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版可谓适逢其时。

我认识世华博士已有15年,从读博士开始,他就有志于从事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后赴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地之一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联合培养,在对大量一手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解读的基础上,写作完成了博士论文《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后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在对学术史进行系统梳理后,又致力于将传播政治经济学运用于对当下情境中流行文化的阐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并再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最终写作完成这部厚重的《流行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深耕厚植,意义重大。

流行文化是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也是直接面向大众具有广泛影响的传播现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升级催生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流行文化形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动因,是任何一个社会中政治与经济力量角逐的集中场域之一,研究流行文化对丰富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和引导公众的文化行为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代社会中流行文化充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每个角落,流行文化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文化现象,也是社会运作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也带来了人的异化、价值观偏离、泛娱乐化、过度商业化等种种问题,对流行文化的驱动因素和运作机理进行探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和规范策略,有利于助推流行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流行文化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交叉学科领域,流行文化政治经济学采取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视角研究流行文化现象,传播政治经济学是流行文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路径,流行文化是传播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研究对象和主题,流行文化研究是传播政治经济学在新媒体时代迭代更新的重要机遇和用武之地。

《流行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立足于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的交叉领域,融汇并发展了不同学派的文化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资源,在概念、理论、案例、方法和路径等方面系统构建了流行文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维度与阐释框架,对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或高度热议的流行文化现象进行了解读,从多个维度揭示了流行文化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动因,指明了流行文化的深远影响,并提出引导和规范的策略,体系完整、逻辑清晰,说理有据。面对学科分隔的重重藩篱举重若轻,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立场博采众长,对流行文化的生产、传播、影响、效能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突破了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中全知全能、略显悲观的研究偏向,转而坚定根植中国语境,面向本土问题,体现出理论与实践并行、批判与建言、解构与建构并重的鲜明特质。以新媒体、形象、亚文化、流行观念为四大维度,具体对网络直播、选秀节目、网络“凡尔赛文学”、时间焦虑等16种流行文化症候现象进行了理论阐释与解读再构,努力在文化的狂欢中寻求共通的规律和深层的认同。在伯明翰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后现代主义对流行文化的批判阐释之外,为中国学派的理论创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对社会文化变革与媒介技术迭代的“加速时代”提供了有力的思考与注脚。

本书不乏真知灼见,也存在一些白玉微瑕,流行文化本身即是一部流动的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与选择标准的差异,成果中对流行文化现象的解读难免挂一漏万,相关理论资源的援引还可以更广泛一些、娴熟一些,对策部分还可以进一步精准而切近。在流行文化的汹涌浪潮下,作者对批判精神、道德理想、文化审美的坚持可以作为社会文化正向发展的理论参考,对促进当代流行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重任在肩、时不我待,面向精彩纷呈、繁花似锦的传播景观,我们需要诞生更多批判性、原创性、创新性的理论思考,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注入新的血液,丰富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推进传播政治经济学在互联网时代的与时俱进,为传播研究提供中国实践、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传播中国学术好声音。

胡正荣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nZ9or8IYW04Tjecz7JYSw6LQzlNju6jZ3amb2dANH6nRN7LUV012yoxZZU3VoY5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