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首先是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因此,经济增长必然是人类发展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并且是永不过时的主题。经济增长之所以重要,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与现实中每个人的生活乃至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都有着直接的重要关系。例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劳动者就业机会的增加、政府财力的增强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等,都有赖于以实现持续而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为基础。经济增长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经济增长率(如GDP增长率)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核心性的一种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在经济学中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出总量的增长,是宏观经济层面的问题。在现实经济中,目前主要以GDP的变动情况作为经济增长的度量指标。GDP即地区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概念,指一定地域内在特定时间里所创造的产品或服务的增加值的总和。由于GDP的概念无论是在经济学中,还是在现实经济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下面首先介绍有关GDP的概念及其有关理解要点。
第一,GDP是与时间有关的概念。GDP是与核算时间有关的流量概念,即存在核算GDP的时间期限。目前,核算GDP的时间长度主要分为年度和季度,即有年度GDP与季度GDP之分。因此,在谈论GDP时需要指明是什么时间期的GDP。
第二,GDP是地域性概念。地域性是GDP概念的标志性特征,即核算对象是限定在一定地域内的产出成果。因此,只要是在核算地域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与提供的服务,就属于GDP的核算对象,而无论生产者是属于哪个国家或地区的。
地域性是GDP与GNP的根本区别所在。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总产值,是国民属性的概念,而非地域属性的概念。例如,外国的企业在中国地域生产出的成果属于中国的GDP,但是不属于中国的GNP;而中国的企业在外国的生产成果属于中国的GNP,但是不属于中国的GDP,而是属于外国当地的GDP。目前GNP也被称为国民总收入,即GNI(Gross National Income)。
第三,GDP核算的内容是最终产品与服务。所谓最终产品与服务是指直接用于消费使用的产品与服务,而不是作为再生产之用的中间投入。所谓中间投入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为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用于中间投入的产品也称为中间产品。
第四,GDP的核算结果是增加值。增加值指生产产品与提供服务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增加值是现代经济分析中经常使用的概念,是重要的经济指标。增加值不仅可以体现新增加的价值量,而且可以避免在价值合计中的重复计算。因此,核算增加值成为核算GDP的一种有效方法。在理论上,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同全部产品与服务的增加值的总和,二者数量是相等的关系。
第五,GDP与经济学中总产出或总收入的含义是相同的。GDP无论是作为最终产品的总和,还是作为增加值的总和,其本质都是度量一定地域在特定时间内的经济产出总量。因此,GDP的含义等同于经济学中的总产出或总收入。
实际上,经济学中的生产成果可以有多种“名片”,如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等,这些概念的本质都是同一的对象,即指经济中的最终生产成果,在现实中就是GDP。不同的“名片”体现的是不同的观测角度,因此“名片”中的名称可以不同,但是所指对象是同一的,由此度量的数值是相同的。正因如此,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对GDP的核算有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等多种方法,而核算的对象是同一的。在实际中对总产出究竟采用哪张“名片”,可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六,以GDP增长为体现的经济增长同经济发展不是相同的概念。由GDP体现的经济增长特指经济产出总量的增长,而经济发展包括的内容则相对更为丰富。如经济发展除了要求经济增长之外,还要求在居民收入、就业、教育、科技、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等多方面取得发展。因此,对经济发展的度量需要多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其中经济增长是评价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可见,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与范围是远大于经济增长的内容与范围的。
经济增长理论是解释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运行机制及影响因素的有关理论。目前经济增长理论可大致分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以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穆勒等的经济增长理论为代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近代以来以经济模型为主要研究工具分析经济增长机制的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以及新经济增长模型等。其中,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是基本和经典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正如罗默(1999)所指出的:“索洛增长模型是几乎所有增长问题研究的出发点,甚至那些从根本上不同于索洛增长模型的理论也需要在与索洛增长模型的比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因此,要理解各种增长理论就得首先理解索洛增长模型。”为此,本章第三节专门对索洛增长模型进行介绍。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早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以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穆勒等的经济增长理论为代表。亚当·斯密(1776)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国民财富的增长,而实现经济增长主要有增加劳动的数量和提高劳动的效率两种基本途径。同时亚当·斯密认为,通过自由贸易能促进国际分工和各国劳动生产力的发展,由此促进经济增长。亚当·斯密这样的认识,实际上是局限于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即在斯密生活的时代总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资本性工具的能力相对不高,因此劳动要素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生产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入的劳动的数量,由此导致斯密认为增加劳动的数量和提高劳动的效率是提高经济增长的两种基本途径。而这两种途径都和人口和劳动力因素有关,可见亚当·斯密的增长理论重在体现人口和劳动力的重要性。马尔萨斯(1798)的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人口的增长既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同时是重要的制约经济发展的条件,并认为经济增长存在极限。大卫·李嘉图(1817)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生产物总量,而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增加劳动者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这与亚当·斯密的理论大体相同。同时大卫·李嘉图认为对外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即通过自由贸易可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实现稀缺资源与相对丰腴资源之间的置换,以此提高经济增长的有效性。穆勒(1848)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概括为四种:人口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自然资源。
由以上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可以看出,人口与劳动力因素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和主要的要素。而这些理论的形成是与其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即在技术水平和资本设备能力相对较低的时代,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技能)是决定生产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近代以来,通过建立有关经济模型分析经济增长决定机制的有关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以及新经济增长模型。这些模型试图探究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性、本质性因素,而略去相对不重要、非关键的因素。例如,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与美国学者多马几乎同时提出了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型。由于两者的模型在形式上非常相似,因此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模型以凯恩斯的储蓄—投资分析方法为基础,多马模型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然而二者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
新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和卢卡斯等学者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代表,一般称为“新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把有关解释经济增长的要素内生化。其中重要的突破是将知识、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由此假定要素收益可以递增,其相应的结果是资本收益率可以不变或提高,人均产出可以无限增长,并且增长在长期内可以独立递增。将技术内生化,表明技术在经济增长模型中不再是外生的,而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有关投入而变化的。
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在该模型中,他首次将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增长模型。罗默提出了边干边学的内生增长模型,将技术进步的一部分内生化,产出不仅是物质要素的投入结果,而且受学习和经验积累的影响。因此,在罗默的模型中资本对产出的贡献要大于传统情况下的贡献,因为学习与经验积累也增加了资本的效率。目前,关于技术内生化的实现途径主要有知识外溢和边干边学的内生增长、内生技术变化的增长、线性技术内生的增长、开放经济中的内生增长以及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内生增长的研究方式。
目前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重点是解释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因素如外生的技术因素,而是经济系统内部因素如内生的技术进步作用的结果。这一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研究,尤其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实际上,由于现实经济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广泛、复杂的,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乃至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及因素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是多方面的,同时经济增长理论也是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状态之中。特别是随着当前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状况以及人类自身的人口结构状况正在出现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不适用性越加突出。因此,现行经济增长理论亟待出现创新性发展。实际上,本书所讨论的老龄经济背景下的经济增长问题,就是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内容的一种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