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时代背景变化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一 时代背景因素影响经济理论的前提条件

经济学之所以有用,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分析、理解乃至指导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然而,任何经济学的理论都有其适用的背景及条件。这意味着任何经济学的理论都是有局限性的,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如果理论的适用条件不成立或出现较大变化,那么原有的理论是否还成立就存在疑问。如在18世纪之前,总体上的资本和技术水平是相对落后的,因此劳动力成为最基本、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特别是在原始社会,除了石器外几乎没有什么资本设备可言,因此原始社会时代的劳动力几乎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可见,在18世纪之前,人口和劳动力的状况就成为比资本和技术水平更为重要的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因此,在18世纪的背景下,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见,这一经济增长理论与18世纪的背景是相适应的。即18世纪的背景是资本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凸显这个时代的劳动要素的重要性。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虽然出现了工厂制代替手工工场,以及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进步,但当时对机器的使用主要还是人工操作,而不是现代经济中的自动化。因此,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劳动力依然是重要的生产因素。正因如此,在亚当·斯密时代的经济增长依然主要取决于劳动要素的状况。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资本和技术作用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和增大,资本和技术的作用已经远大于劳动要素的重要性。如在现代经济中,一个农场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几个人利用现代设备就可以完成而在过去则是几百人乃至上千人都无法完成的。因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主要讨论资本和技术对增长的重要性,而人口和劳动力增长通常被假定为不变。理论的条件假定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时代背景因素对经济理论的重要影响。因此,经济理论的假定需要符合时代背景情况。

二 经济理论需要与时代背景相适应

在20世纪人口“爆炸”式增长的时代背景下,人口、劳动力及人口老龄化因素是不构成经济运行的约束条件的,而重点关注的是资本与技术的作用。可见,一定的经济理论的适用性,与时代背景因素所决定的前提条件有直接的关系。然而,21世纪已经以人口老龄化常态化作为经济的基本背景,由此必然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即核心的问题是经济学的发展需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常态化这一基本的现实背景。

在20世纪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索洛(1956)经济增长理论中设定劳动力数量增长不是约束条件,而是可以按一定正的常数增长率持续增长的。在此假定的条件下,按其模型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取决于人均资本水平和技术进步变化的情况。此结论与18世纪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所得出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结论相比,是有差别的,而产生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两位经济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由此表明经济理论的适用性,是与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而一旦时代背景出现了重大变化,经济理论也需要随之而发展,否则其适用性必然下降甚至失去实际意义。

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成为常态,这便是现实经济背景已经出现重大深刻变化的具体表现。因此,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应适应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分析的需要,确切地说,就是要发展老龄经济分析的有关理论。然而,当前经济学的发展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特别缺乏适用于老龄经济分析所需要的有关经济理论。

三 不同时代人类寿命与工作期时长和退休期时长的变化

数据显示,人类预期寿命1900年仅为40岁,1973年才达到60.05岁,到2020年为73岁。 [1] 这意味着,即使以40岁作为退休年龄,在1900年之前人类是没有退休期的。如果以60岁作为退休年龄,人类没有退休期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73年之前。可见,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人类才有退休期的存在(见图4-1)。

图4-1 不同时代人类工作期和退休期变化

如图4-1所示,2020年时假定个人的工作期为40年,则退休期为13年。因此,个人退休期的养老水平是用工作期40年的收入支持退休期13年的生活。然而,如果人类预期寿命不断显著地延长,假设到某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100岁,这种情况下,个人的工作期为40年,退休期也达到了40年,这种情况可以实现养老吗?这便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个人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出现的问题。

对中国而言,上述情况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如1981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为67.77岁。按中国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界定,粗略估计这个时期中国老年人退休后的余年为8—10年。这时对于中国老年人总体而言,养老负担虽然存在,但不是很大,因为这是以工作期40年的收入支持8—10年的退休期生活。然而,进入2000年之后中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1.40岁,而到2020年达到77.8岁。若按男女平均58岁退休计算,则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余年已经达到了20年。这意味着需要用工作期40年的收入支持约20年的退休期生活,显然养老的压力显著增大了,由此养老成为突出的问题。

在20世纪不考虑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工作期的时间长度通常被假定为大于退休期的时间长度的。如假设 T 1 为工作期的时间长度, T 2 为退休期的时间长度,则 T 1 T 2 成立。事实上,在1900年之前,人类是没有养老问题的,即 T 2 =0。但是,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即退休期时长 T 2 不断延长,这时相关经济分析应如何进行?甚至出现 T 2 T 1 的情况,那么经济会是怎样的情况?

上述问题是传统经典经济学理论没有论及的,而上述问题的核心在于人类退休期时长处于不断延长的经济效应是怎样的。特别是在人类退休期时长接近甚至超过工作期时长的情况下,经济学应如何考虑这种情况的分析,经济运行的场景会是怎样的,这些都是经济学领域有待展开研究的问题。 nSYM5Uzt+BYxdx+AuvpuL6CGZ+Q9UxeNLW/73fuqlY12G3uf8eUx4Zd17U8hsza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