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不是统计意义的现象

一 关于老年人的年龄标准问题

将一定社会中的65周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比重是否超过7%,或60周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比重是否超过10%,作为评判一个社会是否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标准,由此引发出一种观点,即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一种统计现象”。这种观点认为,若提高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比如从65周岁作为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提高到70周岁,甚至提高至更高的年龄,那么原来标准下的人口老龄化在新标准下可能就不是人口老龄化了,至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会下降。由此在一些人看来,一定的社会是否为人口老龄化及其程度如何,同所确定的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有关,因而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一种统计现象,甚至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伪命题。

事实上,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一种统计现象”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实际上是将人口老龄化的度量问题同人口老龄化内涵的本质相混淆了。老年人口比重仅是度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一个指标,而不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本质。提高老年人的年龄标准,自然可以产生老年人口数量减少而降低老年人口比重的效应。然而,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系列问题,不会因此而消失或减弱。

人口老龄化概念的意义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本质内涵,是要反映处于衰老阶段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状况,而人的衰老期的长短同人的寿命长度有关,同如何设定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无关。或者说,人口老龄化的本质在于人类的一定人口中处于衰老状态的人口比重情况,根源在于人类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同设定的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是没有关系的。

英文中“population”作为人的总体的概念,同样指由人的实体构成的总体。因此,在英文中提到“人口分析”时需要明确其人口分析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才能正确选择用词。例如,如果是基于统计意义的人口分析,如分析男女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或职业构成等方面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人口分析”对应的英文词汇是“demographic analysis”,而不是“population analysis”。英文单词“demographic”意为人口统计学的。如果是“population analysis”,则表达的是对人的身体进行分析,而不是统计意义上的人口分析。实际上,“population analysis”是种群分析的意思。

基于上述的认识,可以得到“population aging”,对应的人口老龄化的含义是人在身体方面出现衰老的总体情况。即,人口老龄化中的“老龄”(aging)指身体在生理上出现衰老的人。因此,英文中“人口老龄化”是用“population aging”表示人口老龄化之义。这意味着人口老龄化是指一定群体人中身体出现老化的总体情况,表明人口老龄化的概念不是统计或计量意义上的概念。

如果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一种统计意义的概念,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可以通过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年龄标准的方式,由此使统计上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降低,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因此而不存在了吗?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应对人口老龄化似乎就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了,因为只要把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提到足够高,人口老龄化就不存在了。显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并不是如此简单的,因为无论确定怎样的老年人的年龄标准,人口老龄化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怎样,人类始终存在着变老、衰老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即意味着人类生活在老年期的时间长度也是不断延长的,这同如何确定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是没有关系的。

事实上,老年人的年龄标准也不是随意可以改变的,而是由人的生理衰老状况与年龄关系决定的,是有一定客观性的。因此,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统计概念的观点是错误的,这种观点实际上只看到了人口老龄化的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本质。

二 老年人口比重仅是度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

老年人口比重仅是度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一个指标或一种方法而已,并不是人口老龄化概念本身所要表达的含义。提高老年人的年龄标准的确可以在统计上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形成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的表面现象,但是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有关问题本没有消除,如一个人的寿命不断延长必然意味这个人一生所消耗与占有的经济社会资源就越多。特别是随着人类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老年人的年龄标准是可能的。但是,有关的实际问题并不会因为改变老年人的年龄标准而消失。否则,提高老年人的年龄标准就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灵丹妙药了。

三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人口老龄化问题

从人口年龄结构的方面看,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结构的一种深刻变化,而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是由一定人口中不同年龄人口的分布状况决定的。从人的生命周期视角看,人的一生可以大体分为出生、成长、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人的生理状况决定的,而不是统计现象。而对于一定人口中不同年龄人口的分布状况的展现,可以不必通过对老年人或年轻人的年龄标准进行严格界定而实现。

图2-1展示了两种假定的按年龄组分布的人口情况,即有分布1和分布2两种情况。可以看到,在分布2情况下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无论怎样确定老年人的年龄标准,都比分布1情况下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要高。或者说,无需确定老年人的年龄标准,分布2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比分布1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要“老”。

图2-1 假定的两种按年龄组分布的人口情况

总之,无论以怎样的年龄作为老年人的年龄标准,只要是有关人口老龄化的度量问题,就不会对人口老龄化现象本身有任何的影响。或者说,无论怎样确定老年人的年龄标准,人类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效应都将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提高老年人的年龄标准对度量人口老龄化程度有一次性的影响。一旦老年人的年龄标准确定了,老年人的年龄标准对人口老龄化度量程度的影响便不存在了。在此情况下,只有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才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永久性因素。

四 经济学意义的老年人

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对老年人的定义是按一定的年龄标准来进行的。事实上,何为老年人,基于不同的学科或从不同的考察目的,对老年人的定义或不相同。如从人的生理或健康情况同年龄的关系角度出发,认定60周岁及以上年龄者为老年人,这是界定老年人的一种方法。在此方法下,随着人类总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和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年龄标准可以相应延长。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将65周岁甚至70周岁作为老年人的年龄标准的情况。

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老年人的含义同基于上述生理健康情况与年龄关系定义的老年人的含义是不同的。在经济学意义上,一个人一旦从劳动力队伍中退出而成为纯粹的消费者时,这个人便是老年人,而不论其年龄有多大。即经济学意义的老年人是不再从事生产活动创造经济增加值的纯粹消费者。例如,假定一个人只有30岁,因为此人拥有了足够的财富而以后不再从事职业劳动,即不再从事能够创造经济增加值的经济活动,那么此人30岁以后的人生无异于老年人。其道理就在于,此人30岁后成为了纯粹的消费者,而不再是劳动者了,此人以后所吃、穿、用、行等消费行为,都是依靠其他劳动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其为此所支付的费用如用养老金的花费。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能够自食其力一辈子,那么这个人对他人和社会而言不需要对其提供养老。在这种情况下,此人的年龄有多大、寿命多长与他人是无关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后身体情况通常是无法支撑其自食其力一辈子的,因此存在退休、养老、需要他人照护等诸多问题。这便是人口老龄化必然引发相关问题的原因所在,也就是由于衰老、失能、失智等问题所引发的社会性和经济性问题。

一般意义上的退休老年人不再从事经济性生产活动,其所用的消费品及所需要的服务需要由下代人的劳动提供。即在实体经济的产品与服务方面,必然是年轻的下代人供养年老的上代人。因此,一定经济中的非劳动力数量(体现为退休的老年人)与劳动力数量(体现为年轻的劳动力)的比率,是一个体现人口结构的重要且关键性的指标。在学术上,非劳动力数量与劳动力数量的比率也被称为赡养率,体现的是一个劳动力所担负的老年人数量。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关于老年人的年龄标准之争,并不是有关人口老龄化的实质性问题,因为生理上的老年人的年龄标准并不是决定经济资源配置与经济负担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经济学领域中,一个人是只消费而不从事经济性生产活动的纯粹消费者,那么这个人就是经济学意义的老年人。 p13Y3PMp2TG6GJVXapXZNupTMPd9FIKjwKl/I34fgSv38xGiVktyuvs1M89dlYR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