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通天下,顺大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处于深刻调整的关键阶段,需要思路创新以激发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进入新时代的中国,迫切需要打造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新范式,以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适应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新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有机结合,从古代丝绸之路汲取营养,创造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开放发展和世界经济未来作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性变革的开放设计和部署,为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创建了新平台,为国际合作开辟了新途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8年来,就像一对腾飞的翅膀,将中国和众多合作共建方带向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远方 ,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倡议。这个充满东方智慧的为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倡议强调,“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向国际社会进一步传递出中国实实在在推进新开放的明确信号。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重要举措” 。
2014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正式使用了“一带一路”的提法,并首次对丝绸之路精神和“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作出了系统阐述,赋予了古代丝路精神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唤起了沿线国家对古老丝绸之路的回忆,契合他们的共同需求,为共同实现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国家和地区,要付诸实施,须获得各方认同,达成广泛共识。倡议提出后,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同有关各方坦诚深入地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广泛凝聚共识。“一带一路”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强调,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同年,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的合作建议,指明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合作新阶段。
在2016年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思想统一、规划落实、统筹协调、关键项目落地、金融创新、民心相通、舆论宣传、安全保障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问题和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在2018年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用“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对“一带一路”建设5年来的成就作出了精辟总结,强调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合作”这一重点,以及“重大项目、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关键问题。他以共绘“工笔画”为喻,从项目建设、开拓市场、金融保障等方面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系列更高要求,强调“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与会,达成共5大类、76大项、270多项成果。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一步明确、规划、确定了未来“一带一路”合作方向、具体路线图、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强调,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论坛期间举行高峰论坛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高级别会议、12场分论坛和1场企业家大会。包括中国在内,3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等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共40位领导人出席圆桌峰会。来自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外宾参加了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面向未来,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面向世界提出的重要理念,反映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普遍愿望,树立起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中方牵头汇总了论坛期间各方达成的具体成果,共六大类283项。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在访问美国和英国期间的演讲中,反复阐述“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性,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解。3月,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等有关文件中。7月,上海合作组织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乌法宣言》,支持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6年11月,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协商一致通过决议,欢迎共建“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2018年,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先后召开,分别形成中拉《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特别声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行动宣言》《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等重要成果文件。
在习近平总书记倡议下,为推动亚洲地区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于2015年12月25日成立。亚投行按照多边开发银行模式和原则运作,坚持国际性、规范性、高标准,实现良好开局,“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员数量从开业时的57个扩至2020年11月底的103个。截至2020年7月29日,亚投行共批准87个项目,覆盖24个经济体,投资总额超过196亿美元;亚投行成立以来,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保持良好合作,约53%的项目为联合融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亚投行迅速设立50亿美元的危机恢复基金,为成员紧急公共卫生需求提供资金支持。后根据需要,该基金又追加至130亿美元。
为更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政府倡议设立了丝路基金。该基金是按照《公司法》设立的中长期开发投资基金,其定位为通过股权、债权、贷款、基金等多元化投融资方式为“一带一路”多边、双边互联互通提供投融资支持。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批准设立丝路基金。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11月9日,他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明确,丝路基金是开放的,可以根据地区、行业或者项目类型设立子基金,并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12月29日,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行。截至2019年11月,丝路基金通过股权、债权等方式实现多元化融资,签约34个项目,承诺投资金额约123亿美元,投资领域覆盖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欧洲、北美以及南美等区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成绩斐然、硕果累累,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普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20年12月,中国政府同非洲联盟委员会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至此,中国政府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和区域组织签署了203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一带一路“倡议各共建方,是智库义不容辞的使命和义务。2018年,为给有志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外研究者、实践者和观察者提供一个指南性的读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组织研究人员编写了《“一带一路”手册》第一版,力图从“一带一路”理论和实践初步成果的角度,对其初衷与原则、历史与现状、基本知识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其后,我们又与英国罗德里奇出版社在剑桥大学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手册》英文版的首发式。该书发布后,得到了国际国内学界和政界的赞赏。许多读者希望我们能不断续写该手册,为他们提供最新的资讯和研究帮助。对此,我们既感到高兴,也感到很有压力。
蔡昉教授在《“一带一路”手册》第一版的序言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给每个国家以充分选择空间的开放型发展框架。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理念和主体思路已经为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和分享的经验所验证,其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蕴含着打破以传统霸主国家为中心的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内容与范式,抓住了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各国普遍面临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为各国根据国情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是一种同各国自身需要和努力并行不悖的有益知识和共建共享倡议。彼得·诺兰教授在序言中也强调,“一带一路”不仅能加强与这些地区的国际贸易,还能在文化上长期想呵护深入共存、双向交流,促使世界各国在这副千丝万缕的历史织锦中融汇交织。
直至今天,蔡昉教授和彼得·诺兰教授的研究和判断仍具相当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体现了两位学者的深刻洞察力。但是,由于《“一带一路”手册》第一版的材料使用是截至2017年年底的,之后“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同时,中国政府提出的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战略,又与“一带一路”倡议相融相长、水涨船高。“一带一路”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广大读者的新要求,使我们下决心尽快推出《“一带一路”手册》(2020版)。
《“一带一路”手册》(2020版),并不是第一版的补充,而是续写的“故事”。反映的是2017年年底以来“一带一路”倡议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的最新成果。今后我们还将按照这种思路,继续续写新的版本。
当然,由于水平和能力所限,我们历来和从来不能奢想本书以及今后的版本,能成为一部指导性的文献。如果本书能让各位读者有所裨益,则我们也就感到无上荣耀了。同时,我们今天和今后的工作,也取决于广大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们诚挚希望读者能不断地给我们提出意见建议和工作努力方向。
王灵桂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副理事长
2021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