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属性

厘清学科属性可以更好地认知学科定位。对于马克思主义学科属性的认识可以从其本质特征、基本要素、时代使命等方面展开。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本质特征

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都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和鲜明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象。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意识形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作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流意识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是个人的一种政治信仰和坚持,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个人才能走向正确的政治道路,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是“四个自信”的重要体现。这一意识形态,完全不像过去存在着剥削阶级的社会那样,其意识形态是维持剥削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思想基础。相反,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和美好生活的理论基础。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观念,更是一个群体性的概念。这个群体性的概念汇聚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所强调的意识形态性,不是一种冰冷的规则,也不是生硬的说教。理论研究的意识形态性并不是让受众群体被迫接受,进行强迫灌输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起的效果则更为明显。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不是要求人民群众对于这一思想的绝对服从,而是人民群众在理论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自觉自愿选择的结果,当然这一思想的形成之中也不乏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更为注重的是对于意识形态在某些方面的批判,这正体现了学科与时俱进的开放性。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现有的成果不是研究的终点,所以受教育者应该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对学科抱有合理的怀疑和批判,在坚持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理论学科本身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特性,就是科学性。“科学性是学科存在的客观依据和理由” [1] ,科学性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逐渐认识到适合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体系。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这门学科的内容,是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现象、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现实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一种能动、正确的反映。就客观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联系来说,在马克思这里,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自然史”与“社会史”的“一门学科”的统一。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指出,“活的实体,只当它是建立自身的运动时,或者说,只当它是自身转化与其自己之间的中介时,它才真正是个现实的存在,或换个说法也一样,它这个存在才真正是主体” [2] 。由此可见,黑格尔看到了主体的否定性以及发展性,但是他只是在唯心主义的范围内兜圈子,将自己的思维框在了唯心主义的枷锁中。马克思则将运动的主体由思维转向了物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基本内容和原理论述,不仅仅存在于思维当中,也不是思维主体的自我运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3] 。思维在这里体现为现实的人的一种来自实践中的认识。理论体系中的各种理论,必须要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同社会历史相联系,发挥其对现实的指导作用,理论本身也将在这一基础之上不断完善和更新。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这门学科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任何的学科或者科学,如果不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么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思辨体系,与现实无关;要么作为一种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会在实践中注定错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其理论体系具有辩证否定的特性,即体现为真理的绝对性与辩证性的统一,认识与实践运动的辩证否定的统一。事实上不管是人的存在,还是物的存在,都是依托其辩证否定性才得以延续和存在。如果某种事物不存在这种否定性,与之前相比没有任何的变化,那么此事物便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学科。一方面,它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性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性,不仅仅体现于现存事物中,同样也适用于理论学科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正是这样一种不断进行自我否定的学科,同样在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中,学科内容才能不断地得到深化和发展。另一方面,这种否定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否定,也不是说马克思理论学科之前的内容都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否定主要是指一个更新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更新是因为时代大环境的变化,所以其中的内容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跟随时代的脚步,致力于解决时代中存在的问题。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内容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因此并不能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完全将其抛弃,这体现为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完整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完整性是指,这门学科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主体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只有完整地理解其内涵,整体把握其基本原理,才能在认识与实践中坚持正确的立场、原则和方法,才能不犯错误,少犯错误。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这一部分提供正确的立场和基本原则。在政治经济学中,不仅仅包含了马克思对于经济学的某些概念性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在现实生活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对劳动群众在工厂中的苦难生活的了解,揭示了资本家对工厂劳动者的残酷剥削。

早期马克思在《莱茵报》任职时接触过的两个问题,即林木盗窃问题和摩塞尔地区的贫困问题。在普鲁士原来不作为盗窃罪的捡拾枯树枝行为在那时被政府列入罪名清单里,普鲁士统治阶级与林业利益者沆瀣一气,这种行为深深地加剧了当地群众的贫困程度。同样,在摩塞尔地区底层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十分匮乏,显而易见,这与当地的统治者息息相关,但摩塞尔地区的统治者认为人民群众的贫困与自身的统治没有任何的关系,由于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了对于相关问题的言论,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他也看到了统治阶级对于底层人民群众的压迫与剥削,意识到了“物质”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阐发了自己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的最高形式,即共产主义的深刻理解。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不能充分认识这一完整的内在逻辑,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之中。早期的某些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批判,大多都是因为没有站在全局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只是针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内容进行批评,事实上,这些批评往往难以自圆其说。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要素

马克思主义研究,首要明确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要素,离开了这些基本要素,就不可能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与核心,甚至会完全与马克思主义本来的思想主旨背道而驰。

(一)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

决定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思维模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立场和阶级属性。在资本主义社会,每一个人都被利益所驱动和异化,这个世界充满了物欲横流、冷漠无情,而在马克思的眼中,这个世界是一个可爱并且充满温情的世界,这正是因为马克思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始终站在人民的阶级立场上。马克思始终把追求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理论研究的价值判断,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一切资本主义理论的根本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特征。马克思从社会主体的整体性特征出发,抛弃了社会个体的抽象性、普遍性和个体性,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现实的人,都是历史与现实的参与者。其次,马克思把人类的彻底解放,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所有理论的最终追求。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来研究人民群众和人类社会,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定会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结论,工人阶级要为追求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类的真正解放不断奋斗。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这一本质属性是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概念。人的本质属性表明人不是一个抽象的个体,而是现实的、感性的、真实的个体。马克思主义主张在现实性上,扬弃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扭曲、被异化的本质,在现实发展中为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找寻合乎人性、真正属于人民群众、能够实现人民群众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而,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 [4] 所以,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一切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实事求是和全局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方法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事实出发,在现实中找寻事物内部的发展规律,对于客观世界形成真理性认识,并以此指导我们的思想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其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注重从实际出发来分析、解决问题,并不断促进理论自身的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基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目标,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辩证唯物主义是最基础的理论。这一理论体系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的,即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的反映,而真理则是一种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能动反映。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是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完全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是科学的,也在于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并没有完全指明建设未来美好社会的具体方针策略,而是指出了一般的方法论,那就是一切根据现实的实际来制定具体的路线,这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永葆青春活力的不竭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使马克思主义更具说服性的主要依据。

(三)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归宿

在马克思的观点看来,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得出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最终走向的必然结论,这充分表明了马克思强烈的人文关怀。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所憧憬的理想社会状态,同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甚至是全人类共同憧憬的理想社会,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特征,社会实现了真正的和谐,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5] 共产主义就像一盏明灯,时刻支撑着无数共产党人坚定信念,鼓舞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不断奋斗。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时代使命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着其特定的研究领域,同时任何一门学科也都有着特定的学科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时代使命就在于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好学科的话语体系,揭示学科所具有的发展规律,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一门理论学科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学科使命和历史使命,那就是作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思想武器,指导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历史使命,就是在中国的大地上书写好中国故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在当代中国,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历史使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一全民族的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只有全民族的精神统一,国家富强的梦想才不会变成天方夜谭。任何民族也只有统一的理想信念,才不会使整个民族沦落为一盘散沙,反而能凝聚起力量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的,不仅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同时它是批判继承了前人的伟大理论成果,并在时代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科学体系。只有不断建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才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选择,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才能在新时代中国的大地上迸发更强劲的中国力量。

第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一个不断建设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就是一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过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被实践和时代证明,它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是一条最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永远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在当前全球化的局势下,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加强我国在国内和国际两个范围内的话语体系分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是耀眼的,这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伟大结合,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当代中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风险和挑战无时不在,要保持时刻的警觉性,这就要求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相关人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做到大方向不脱离队伍。只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是先进的,那么教育出来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才会紧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脚步,才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充满自信。只有思想保持先进,方向才不会走偏,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最重要的保障。 0wNamkjCGPtnHn07iz4rpdJQAn99t2rWi7o6OQnD3LrP0ey1Y6pjoXbqHfyCyn7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