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思想都是在片段中产生的。我们的“论文”长达万字以上,但是,平心而论,并不是字字珠玑,那是“少部分的思想”和“大部分的对话的铺陈”共同构成的。当然,为了实现对话的有效性,这些“铺陈”是必需的,是我们实现思想建筑的地基和平台,但是应当承认,它们却不是闪光的思想本身。思想是暗夜中的闪电,是黎明时分最初的那一线光芒,是在比宇宙大爆炸最初的几秒钟更早的时候,核聚变形成的氘、氦和锂,来自那第一批原子形成时所释放出的能量……这些才是最耀眼的精神的流星,它迅速划过漆黑的长空,赋予我们真正的惊悸和震动。没有了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其他的铺陈也就失去了意义,不过是无聊的饶舌而已。
这就是说,我们,这些高校生活的所谓“学人”,在这一生中,实有可能留下太多的文字的铺陈,甚至是无聊的饶舌,而思想只是其中的小小的片段。
我珍惜的就是这些片段。所以,当金惠敏先生提出创意,曹顺庆先生积极组织这样一套专摘思想的“语录”之时,我感到有点兴奋,它让我们那些零零星星的思想有了“去粗取精”、悄然录存的机会。尽管他们本身也是如此的简陋,如此的幼稚,但是,终于有了这么一个契机,让我们可以相对轻松地依窗而坐,在一个有阳光的下午,静静回看那些精神的浪花,这是翻阅着自己,翻阅自己某些超越的瞬间。
按照丛书的体例,需要寻找一位年轻的学者来翻检那些过往的冗长的文字,从中洗洗涮涮,排除铺陈的多余,留下少许的值得咀嚼的思想。我找到李俊杰兄,他是一位忠厚的文献爱好者、研究者,因为忠厚,才有耐心来阅读那些良莠并存的“论文”,从中挑选出值得保留的部分,现在想来,实在是难为他了!
鲁迅在《写在〈坟〉后面》里自称:“我并无喷泉一般的思想,伟大华美的文章。”又在《华盖集续编·小引》中说:“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不过是,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一任它怎样浅薄,怎样偏激,有时便都用笔写了下来。”鲁迅尚不曾以深刻的思想者自居,何况我们!因此,李俊杰兄费时耗力所搜集、所摘录的,我在这里还有点自恋的,其实不过就是一些粗糙草率的“念头”而已,更多的意义可能就是自我鼓励、自我安慰吧!
李怡
2021年10月于长滩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