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电影心理分析的新领域

(一)电影心理疗法的产生和发展

好的电影可以雕刻时光,更能雕刻心灵。在观赏电影中所呈现的浓缩人生时,我们可以随着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而感同身受其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特别是在经历过尘世中的种种悲凉、无奈、彷徨和蹉跎后,电影就像一剂温和的药物,呵护那脆弱的心灵伤处。即使时光流逝,但电影会一如既往地被珍藏在记忆深处,当某天我们重拾经典,那些感动心灵的故事仍旧会在眼前栩栩如生地展现。

好的电影必然会涉及心理学,打动人心的电影就如同一个个现实的心理案例,它们是对人性的剖析和揭示,更是对心灵的引导和启发。电影同时把丰富独特的人物个性和复杂微妙的情感立体地展示出来。通过观影,我们审视着自己内心深处的变化,找寻着震撼内心的起源,掌握着自我揭示的尺度;通过观影,我们畅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越过种种焦躁、郁闷和恐惧,最终达到心灵平和的彼岸,这就是观影疗心的秘密。

把电影艺术与心理治疗非常好地结合起来研究的,是法国著名的电影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auz,1931-1993)。他成功地把20世纪西方人文科学的成果和思想结晶运用于电影理论的研究之中,并做出了许多极其重要的理论建树,著有《精神分析与电影想象的示意》一书。

电影对心理活动可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咨询师们也开始尝试应用电影来营造出治愈的心理场。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有美国学者尝试应用电影来干预低能儿的情绪困扰问题,或者在团体治疗中应用磁带和电影来影响小组成员的吸引力,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把电影应用于心理治疗的实践中。至此一个全新的疗法—“电影心理疗法”诞生了。20世纪90年代此理论影响到我国的心理治疗师们,国内有学者开始尝试将电影应用于团体小组的辅导活动中,如暴力未成年犯团体和大学生人际信任训练团体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电影心理疗愈的原理

从精神分析理论角度分析,电影其实最能直接体现出人的需求或欲望,释放现实中的压抑,将封闭在潜意识中不能接受的情感、记忆和欲求等通过电影剧情的发展释放出来。比如某人渴望金钱,就能够在探险、意外找到财富或银行抢劫的电影情节中获得快感。同时电影也会与个体的人格发生接触和交流,一旦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建立,电影就会对人的心理活动机制产生影响,如“投射”,将自己的感情和欲望等投射到影片中人物身上,希望剧情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来进展。美剧和韩剧的制作中经常会根据观众的意愿来决定剧中人物的命运走向,如《权利的游戏》等,编剧迎合了观众的需求,虽然会有口碑崩塌的风险,但是可以让观众获得“主宰主角命运”的极大满足感,观影后体验感极强。

此外还有“替换”,观影中会不自觉地将影片中的人物特征和属性想象成是自己的,强大的“共情”作用下,随着剧情的进展,当剧中人物获得成功或者被治愈的同时,观众也感觉到自己被治愈了。但是不得不说,如果观众太过投入,“同一化”程度过高,将影片中的某个人物与自己视为一体,观影结束后仍未能及时回归,没有面对现实世界“一地鸡毛”的勇气,会逐渐丧失区分现实世界与虚构世界的能力。最后,当人们观赏到一部符合自己口味的电影时,情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提升,这叫做情感“升华”或“净化”。

因而,电影可以极大地调动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机制,让人们跟随剧情沉浸于喜怒哀乐、爱恨怜憎的情感之中,激活潜意识中的本能,进而通过生理上的视听驱动来激发人的性本能驱动力,最终达到宽慰心灵、疗愈焦虑的目的。 pUP1hBurhZJ+kYLYVJ1yTEH40gTwVZzueQ2hsR63pSjvZs9TUs5paraWsDYYn9q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