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胡志毅

严晓蓉的博士论文要出版了,我感到非常欣悦。

我研究戏剧,又非常喜欢纪录片,一个是假定,一个是纪实。这是两个极端,似乎显得很有张力。

纪录片,尤其是中国民间纪录片,更是纪实。我受导师田本相先生参与撰写的《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的影响,曾经策划过大型纪录片《吴越文化》,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拍摄,解说词发表在台湾的《思源》杂志,后来有机会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中华文明》《天下钱塘》、浙江卫视的《西湖》《南宋》以及温州电视台的《孙诒让》、浙江教育电视台的《畲家霓裳》的撰稿。如今又在策划拍摄《中国书院》。

田老师还培养了像夏骏这样有影响的纪录片导演,我请他来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演讲,他带来了他导演的《解读上海》《支点》《川魂》《蜀道难》《长江》等纪录片,并请我的广播影视MFA的硕士生担任《汉江》的导演助理。

其实,这类纪录片需要的是文化底蕴。富有意味的是,2019年在澳门举行的中国文化论坛,我和夏骏在会上相遇。

我又请浙江卫视的刘郎导演来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演讲,他是《西藏诱惑》《上下五千年》《苏园六记》《苏州水》《同里印象》《七弦的风骚》的导演,他请我担任他导演的《乡关何处——王阳明》的顾问,后来又请我参与《西湖》的撰稿。

刘郎更是在诗词曲赋上有着自己的造诣,这在纪录片界非常难能可贵。他的解说词非常讲究修辞,这和他的修养有关。

我专门撰写了论文来研究刘郎的艺术片。

但严格意义上说,这些纪录片只是文化专题片,或者艺术片,民间纪录片,似乎才是真正的纪录片。

2000年我曾经和姚争在浙江传媒学院举办过一个独立影像展(杭州站),放映了20多部片子,除了大部分剧情片外,有一部分是纪录片,如蒋樾的《彼岸》、杜海滨的《铁路沿线》,其他我记得还放映了冯雷的《雪落伊犁》、英未未的《盒子》、杨福东的《后房,嘿,天亮了》等。

在影像展最后举行了一次研讨会。研讨会的记录发表在李杭育和我办的《鸭嘴兽》的最后一期(第七期)上。

我曾经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参加过一个纪录片国际研讨会,会上认识了吴文光先生,他在海外非常有影响,被称之为中国纪录片的教父(God Father)。

我邀请吴文光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演讲,他和他的学生展映了两天半的《民间记忆》,然后在紫金港演出了他的戏剧表演《饥饿剧场》。

杭州影视家协会放映杜海滨导演的《少年小赵》,请我和杜海滨一起对话。我后来参加中国美院影视艺术学院的合格评估,得知他在美院举行的杭州西湖纪录片节后调入了中国美术学院。

杭州本地的纪录片也出了人才,如浙江工业大学的萧寒,他导演了《喜马拉雅天梯》,我请他来浙江大学演讲,后来他又导演了《我在故宫修文物》,在业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除了带戏剧影视美学的博士生外,还带影视艺术的MFA硕士生,一半的毕业作品是撰写电影剧本,一半就是拍摄纪录片。浙大还在教育部大学生实践基地举办工作坊,我带了一组本科生,拍摄纪录片《南宋》。

2019年我开始为广电艺术MFA,开设一门“纪录片创作”的课程。

我收藏了许多民间纪录片。本想在业余时间做些研究,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严晓蓉表示她想研究民间纪录片,我将收藏的纪录片都提供给了她,说可以从空间的角度进行研究,她加进了记忆的方法。

除了我提供的纪录片之外,她也收集了大量的纪录片,并且在观看的时候进行记录。同时,阅读大量的关于纪录片的理论,我建议她从空间和文化地理进入,她加进了记忆理论。

严晓蓉对独立纪录片的概念做出了界定。此书从断裂与记忆作为缘起,分成遮蔽与显影、记录与记忆、媒介与记忆的空间建构、媒介、空间、记忆来阐释。然后进行空间与记忆理论流变与梳理,展开了空间概念的演变及新文化地理学的空间观综述和社会记忆理论的综述。

作者对国内独立纪录片的现状和国外对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研究进行追溯,并提出了研究策略与设想。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独立纪录片的媒介生成空间进行研究,从媒介空间转换与纪录片主体身份衍变,多层次社会空间的开启与呈现,到传播空间的媒介流变。作者从记忆的角度对独立纪录片进行研究,即,独立纪录片影像的记忆建构,记忆的空间图景、纪录片中记忆空间美学形构、影像映照与记忆的交叉互审。最后对影像记忆与怀旧进行辨析,并提出以记忆抵抗遗忘。其附录“中国独立纪录片代表作品列表(1988—2012)”具有参考价值。

她的论文是我带的博士生中写得最为顺利的,基本上是一稿就成。送审评价也非常好,五个A。答辩也非常顺利。

徐岱教授和我举办了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请来李红涛副教授和范昀副教授,他们提出以文化记忆为题,范昀因为要去芝加哥大学访学,于是,会议基本由李红涛负责。我让严晓蓉参加研讨会,她将博士论文的一部分作为研讨会的论文,在会上发言。

我带的博士生,基本是研究戏剧和电影,研究纪录片也就她一位。看到学生出成果,而且终于成书出版,比我自己出书还要欣悦。

是为序。

2022年3月10日
于紫金港港湾家园 fZoDf49OXyUAvhCRgAChA75XOJji367/o9v59OMhZ8Ddbrs/xKt7LZ014EFCSUu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