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论

技术创新是把技艺首次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从石器的使用到青铜器的应用,从铁器的使用到蒸汽机、电力等工业化技术工具和工艺的创新及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使产业发生深刻变革,推动着生产力向前发展,因而技术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资本逻辑是资本周转运动的内在秩序和规律,表征着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了资本家对包括资本、劳动力商品等在内的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收益权利,刺激着资本家积累资本和财富的欲望,强化了资本永不满足、永无休止的增殖逻辑。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是资本雇佣劳动、资本家占有雇佣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性生产关系的物化表现形式。

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无限增殖的目的,驱使着资本家想方设法推进技术创新,以获取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技术创新成为资本逐利逻辑的手段,实现资本增殖成为技术创新的目的。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的共谋互动构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生活在19世纪的马克思,敏锐地观察到工业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所带来的新变化、新问题。运用辩证法工具,马克思客观评价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技术创新对于推动生产力发展、推进经济全球化、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人的解放等巨大作用;尖锐地批判了资本逻辑强大引力场中的工业化技术创新异化为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工具,导致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生态环境破坏、贫富两极分化、拜金主义盛行、消费主义风行等负面效应。秉持唯物史观的原则,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即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过程,既是二者共谋互动的过程,也是二者矛盾制约的过程——资本逻辑既鼓励又阻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在服从资本逻辑的同时又会抑制资本逻辑的膨胀与扩张,由此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被新的生产方式所替代的经济根源,进而得出了“两个不可避免”“两个决不会”的结论,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提出了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设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建构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蓄势待发,处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之中的中国,正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及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如何正确观察分析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先机,通过科技创新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如何在利用资本的同时,规范好资本逐利、驾驭好资本逻辑,进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等等。马克思关于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论述,对于我们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值得说明的是,有关技术创新与资本逻辑结构化互动的论述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的智慧结晶。本书在标题及行文中只突出马克思的名字,并不是要忽略恩格斯的贡献,而是为了尊重恩格斯的意愿,因为他说过,“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永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 [1] IjmiVpz+D/Xc5PhqZ8V1PZHHHxVp5bAXGpW6wRVfM0K5CVD/0KGQjqFaFN3McHX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