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国家需求—学术成长—学科发展的协奏

东南大学伦理学团队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伦理学博士点,在学科建设的初期就将道德哲学、科技伦理、重大应用定位于“东大伦理”的三元色上,但对重大应用中的“重大”如何确认?重大应用研究如何与道德哲学研究良性互动?关于这个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的战略问题一开始并不是很清晰,只是有一点很明确:之所以瞄准“重大”,就是因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于理论创新和文化传承。因为在中国学术界,应用研究的缺陷很明显,很多是理论研究的功力不够于是转而“应用”,就像高考,不少人是因为理科成绩不理想而选考文科,于是不仅对文科学习的激情和好奇心不够,而且直接影响了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的质量。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发现不少学者长期从事应用研究,理论研究的高度和深度明显下滑,学界所谓“上行”与“下行”之说便由此而来。在国家“985”创新基地建设的初期,在我们的学术与学科发展理念中只是知道必须“重大”,但到底何谓“重大”、如何“重大”的问题并没有受到聚焦。

这一问题的自觉始于2007年。那一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第一次启动全国范围的重大招标项目,东南大学以樊和平教授为首席专家申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道德与和谐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成功。一段时间后,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樊和平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之一,承担其重大委托项目“当前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当时,整个团队都很兴奋,同时压力也很大,更重要的是,面对这两个以前从未邂逅的“重大”项目,不知从何处下手。樊和平教授做了多种方案,一年中团队多次研讨,但总觉得难以聚焦,也难以找到突破口,最后樊和平教授决定这两大课题都要从国情省情的调查研究方面突破。然而,到底如何调查,这支从未受过关于调查研究系统训练的团队只是凭她青春期的那股朝气和勇气前行。樊和平教授制定了一个“‘四大结构’—‘六大群体’—‘两类地区’”的逻辑框架。“四大结构”即“四大调查”:伦理关系大调查、道德生活大调查、伦理道德素质大调查、伦理道德的影响因子大调查;“六大群体”即政府公务员群体、企业家与企业员工群体、青少年群体、青年知识分子群体、新兴群体、弱势群体;“两类地区”即在全国和江苏都分别从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采样,在全国以江苏(以苏州和盐城分别代表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广东(以专题调查和补充调查为主)和广西、新疆,在江苏。两大课题分别设总课题调查组和六大群体的子课题调查组,投放问卷一万多份,故称“万人大调查”。子课题组根据六大群体的不同情况分别设计问卷,分别召开座谈会,总课题组设计综合问卷、不分群体进行综合调查和座谈。无疑,问卷设计是基础也是第一道难关,因为它不仅考验和锻炼着学者将学术问题转化为现实问题的那种“入化”的学术能力和学术境界,而且必须在这个过程中打造和建立团队。据此问题设计的基本方法是:樊和平教授设计总体框架和学术内容,然后由各子课题负责人设计“四大调查”和“六大群体”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集体研讨,最后由樊和平教授逐一修改定稿,最后形成了由50多个问题构成的两大问卷,并开始了在全国和江苏的浩浩荡荡的调查研究。国家课题组分别在江苏、广西、新疆三地,以多阶层抽样的方式共投放问卷1200份,获得有效样本984份,有效回收率为82%,其中,江苏地区417份,新疆、广西两地区共567份。江苏委托项目总课题组的调查在三地同样投放1200份问卷,获得有效样本971份,有效回收率为81%,其中江苏427份,广西、新疆544份。六大群体中的每个课题组都投放了相当数量的调查问卷。当时,不少学者包括规划办的领导都提醒我们可能将课题展开得太大了,但团队处于高昂的热情之中,深夜从数百里之外的盐城回来,一路上还从大车里飘出歌声。团队最终形成了20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和数据库《中国伦理道德报告》《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在首发式和成果发布会举行后,包括《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在内的各主流媒体都以不同方式对成果做了报道和介绍,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关注,并作了重要批示。

首轮道德国情调查焕发了东大伦理学团队的激情。它不仅主要是由东南大学伦理学团队组织和完成的,而且主要是用伦理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的,其重要尝试和进展是在问卷设计上做出了原创性的理论探索,但是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这支团队在学术体质和能力结构上社会学素养方面的短板。为此,东南大学伦理学团队一方面进行知识学习,请擅长社会调查的著名社会学家做学术辅导,另一方面着手组建一支新型的国际化的社会学团队。于是,在道德国情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东南大学社会学系、一支来自世界各社会学重镇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全新的优秀青年社会学团队诞生了,它从一开始便与伦理学团队交会,这一交会赋予两个团队、两个学科以特殊的活力与魅力。伦理学团队找到“道德哲学”与“重大应用”的结合点,形成了“道德国情与道德哲学前沿”江苏省创新团队,这个团队的目标和气派是“顶天立地”,方法和境界是在道德国情调查研究中发现道德哲学前沿,而不再是从理论到理论,从热点到热点,更不是跟风西方学术,而是摆脱对西方学术的路径信赖,将“前沿”与“热点”相区分,将“重大应用”聚力于道德国情的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前沿,进行尖端性的道德哲学理论创新。

2013年,“东大伦理”团队依托“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2011项目”和江苏省决策咨询基地“道德国情调查研究中心”开展了第二轮江苏道德省情和中国道德国情调查。江苏调查由社会学系第一任主任李林艳博士领衔,在2007年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补充一些新内容,并将整个问卷“社会学化”,使之更专业。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决定,全国调查搭载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CGSS项目进行,CGSS(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和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发起的一项全国范围的大型抽样调查项目。2013年为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第二期(2010—2019)的第4次年度调查,也是CGSS自2003年开始以来的第10年。本次调查在全国一共抽取了100个县(区),加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五个大城市,作为初级抽样单元。其中在每个抽中的县(区),随机抽取四个居委会或村委会;在每个居委会或村委会又计划调查25个家庭;在每个抽取的家庭,随机抽取一人进行访问。而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这五个大城市,一共抽取80个居委会;在每个居委会计划调查25个家庭;在每个抽取的家庭,随机抽取一人进行访问。这样,在全国一共调查480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调查25个家庭,每个家庭随机调查一人,最终完成有效调查样本5666个。第二次道德国情与道德省情调查,借助于专业的社会学调查机构和调查团队进行,为中国道德国情与江苏道德省情调查提供更为专业的调研平台。在此过程中,也经过了十分复杂的磨合。在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意向确定之后,樊和平教授就问卷中每个问题的主题及试图获得的相关信息,逐一向南京大学社会学家吴愈晓教授解释,然后共同讨论出双方可以接受的问卷内容。在此过程中,伦理学与社会学两个学科的专家有学术交锋,乃至有不见面的学术争吵,社会学似乎认为伦理学主观并难以操作,而伦理学专家认为这是以社会学的偶然性代替伦理学的主观性,深度不够。然而,正是经过磨合甚至争吵,我们的国情调查才真正既有伦理学的主题和立场,又有社会学的味道。

2015年10月,东南大学伦理学团队成为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道德发展智库”,它以“道德发展研究院”为依托,以东南大学伦理学系院为牵头单位,与“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合而为一,与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合作,进行协同创新。在道德发展智库成立后,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与东南大学伦理学团队在全国首创“江苏省道德发展测评体系”,该测评体系由李林艳博士为课题负责人,先后经过11轮的艰难探索和修改。该测评体系主要包括“主流价值引领”“崇德向善风尚”“人文精神培育”“道德突出问题治理”和“政策法规保障”五大类23项测评内容。2016年8月,以江苏省道德发展测评体系为指南,道德发展智库与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协同,组织320多位师生,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珏教授行政总负责,社会学系龙书芹博士在一线指挥,对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41个县(市),共抽中了70个区县、139个街道、248个社区,进行覆盖全省万户家庭的首轮江苏道德发展测评与第三次江苏道德省情大调查。第三次江苏道德省情调查总样本量7000份,其中有效样本量为6355份(成人问卷),同时完成青少年问卷704份。2017年9月19日,在第15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来临之际,江苏省文明办和东南大学道德发展智库联合发布2016年江苏省道德发展状况测评指数报告。此次调查主要由东南大学伦理学团队与社会学团队合作完成,同时也是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智库合作尝试。

2017年,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与道德发展智库深入合作,开展“2017年全国和江苏省道德发展状况调查”。此次调查以“道德发展”理念为核心,先由樊和平教授进行理念和理论研究,形成并发表“伦理道德,如何才是发展”的长篇学术论文,论证“以发展看待道德”的理念,提出“七力”调查研究的理论体系和问卷框架,即公民道德的自主力、家庭伦理的承载力、集团伦理的建构力、社会伦理的凝聚力、政府伦理的公信力、生态伦理的亲和力、世界伦理的兼容力;由此测评当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七大指数”,即公民的道德自觉自持指数、家庭的伦理承载力指数、集团的伦理可靠性指数、社会的伦理凝聚力指数、政府的伦理公信力指数、生态的伦理亲和力指数、文化的伦理魅力指数。在“伦理道德,如何才是发展”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伦理学与社会学团队相整合,分专题进行问卷设计,以此推进团队建设和个体学术发展,锻炼和提升学者和团队“顶天立地”的学术能力,最后由樊和平教授逐一修改,定稿问卷。虽然其过程同样漫长并十分艰苦,足以让那些耐心和耐力不够的学者望而却步,但在此过程中大家明显感到,学者和团队又一次进步了。江苏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再次决定,此次调查过程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国情研究中心通过招标完成,东南大学伦理团队进行全程合作和全程监督。为解决流动人口的覆盖偏差问题,此次调查采用“GPS/GIS辅助的地址抽样”(GPS Assistant Area Sampling)方法,以单元格内人口数为规模度量(Measure of Size),按照分层、多阶段的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方法(PPS,Probabilities Proportional to Size)进行选取。调查团队于2017年8—11月在全国29个省(直辖市)、89个市、143个县(市)展开工作,派出督导员30人,访员185人。道德国情调查实际共抽取了13358个符合调查资格的住宅和单位,获得了8755份有效样本,有效回答率为65.5%;江苏道德省情调查实际共抽取了6523个符合调查资格的住宅和单位,获得了4362份有效样本,有效回答率为66.9%,同时获得青少年样本量576份。调查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珏行政总负责,江苏省道德发展研究院庞俊来副院长负责执行。第三次道德国情与第四次江苏省道德省情调查进一步完善了道德国情与道德省情调查的问卷体系,积极探索适合当代中国道德发展状况的伦理道德调查理论与社会调查实践方法。

目前,东南大学伦理学团队已经完成三轮道德国情调查(2007年、2013年、2017年),四轮江苏省道德省情调查(2007年、2013年、2016年、2017年)。江苏省道德发展研究院对所有调查数据进行了复核,并以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以直接服务于政府决策、大众需求和理论研究。201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东南大学道德发展智库决定出版“中国伦理道德国情数据库”系列,以记录这个伟大时代、伟大民族的伦理成长和道德发展的历程。中国伦理道德国情数据库共分为“江苏省道德国情数据库”“中国道德国情数据库”“道德国情比较数据库”“道德国情调查资料”四个系列。数据库的校正、修改和建设由庞俊来、龙书芹、李林艳具体负责,樊和平、王珏总负责。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正在完成并有待继续完成的数据库,虽然它在体量上有皇皇几十卷之浩大,然而犹如今日在大街上嬉戏的孩童一般,其个头虽令成人们仰视但满身稚气,我们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回溯多次调查的历程,分明听到个人与团队、学术与学科成长的拔节声音,这是一曲国家需求和学术成长、学科发展的协奏,每个曾经置身其中的人都会感受并享受这种不可言说的天籁之音。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让它脱胎,可能有点儿早产和早熟,但作为向这个伟大时代、伟大历程交出的一份作业,也算是经受了一次检阅。此时此刻,我们团队要感谢太多的推动和帮助。首先要感谢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王燕文部长。除2007年外的所有调查,都是在王部长的设计、推动和帮助下完成的。2013年,在启动第二轮调查时,王部长明确提出了以连续调查呈现伦理道德发展精神史的总体设计,在提供经费支持的同时亲自安排与中国人民大学CGSS项目组的合作。2015年,为我们建立“道德发展”高端智库,启动江苏道德发展测评,组织2016年、2017年的两轮江苏调查和2017年的一轮全国调查。坦率地说,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我们时有望而却步之感,是王部长的鞭策、推动和及时而巨大的支持,让我们在鼓励和激励中坚持下来。时至今日,王部长已经不只是一个省领导,而且就是我们这支团队的直接带头人。每到一个重要时节,他总会及时提醒和要求我们组织重要的学术攻关和学术活动,并且始终亲临现场,聆听学术研讨,对学术和学者所表露出的由衷的那种尊重关心和真诚,常常令参加活动的外地著名学者倍感意外和羡慕不已,至今已成为同行间常常谈及的学术佳话。此外,还要感谢省委宣传部的诸多领导和朋友。2007年的调查就是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进行的,在此后的调查中,省文明办原主任杨志纯,省文明办副主任葛莱,钱亮星处长、祝筱炜副处长都付出了特别艰辛的努力,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这些数据库其实是我们合作的成果。同时也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同行们的合作。另外,要特别感谢为这个数据库的呈现默默付出的我们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为了让所获得的枯燥的数据“活”起来,我们不仅要进行艰苦细致的数据统计,而且要用图或表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便让那些没有经受过社会学训练的领导、学者和社会大众能够阅读和接受。这项工程前后有数百名学生参与,他们付出数千个时日,常有学生戏言有“失明”的危险于其艰难竞至此!回想2007年调查时,我的硕士生张晶晶参与数据统计和图表制作,而今日她早已从国际名牌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校工作,参与这项工程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其间的坚持和成长可见一斑。当然更要感谢团队诸位学者的巨大付出,尤其是社会学团队的同人们所奉献的一切,为这项巨大工程默默奉献的人如此之多,乃至在这里难以一一列出。我们的目标和抱负是:将它做成服务政府决策和学术研究的最全面、最专业、最权威的数据库。显然,距离最终目标的实现还有相当的路程,值此付梓之际,我们唯一能做的是重申那一如既往的承诺和抱负:我们一直努力!我们将一直努力!

樊浩 +rmrhWVN1zgCVlstOqbRN2bYPIMCQuYo5MS+98USd5lPehVVueaQ6vEqDG3qPOF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