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意识,主要研究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形成和确立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赋予大学生人生意义和价值关怀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入新时代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更为复杂,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其一,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面临多元价值和文化的选择困惑与冲突,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影响深远。其二,在新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的推动下,大学遭遇新媒介、新兴传播业态的冲击,这就迫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做出变革。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存在一些值得改进之处,例如:重显性的教育成效,轻隐性的人文浸润;重普遍突出的理性灌输,轻个体、特殊却重要的感性关怀;还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局限性、形式的单一性、整合机制的缺乏等问题。 这些现象都无一例外地呼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须不断适应时代新变化,进一步来看,乃是因为没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人文关怀,导致诸多大学生身心发展问题被人们所忽视甚至趋于恶化。鉴于此,人文关怀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一向极为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些论述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指明了方向。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并贯穿始终。人文关怀,也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人性,尊重人的理性思考,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赋予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和发展需求,既要坚持社会价值目标的培育引领,也要尊重大学生个体价值目标的意愿达成;既要注重挖掘大学生智力因素,也要注重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非智力性因素的培育,不断提升和丰盈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既要引领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也要帮助大学生在创造人生价值中体味人生的幸福与生命的意义。

人文关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旨在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究竟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即从历史和文献视角推演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理论界说和现实价值。二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程度如何,即从实践调查出发明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状态和效果,主要了解大学生实际缺失的人文关怀等发展需求与现有“供给”存在哪些差异和距离。三是怎样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这些历久性问题提出新的解答方案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二 研究对象的确立

本书主要分析阐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方式,即研究如何从人文关怀的视角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以便提出增强实效性的策略。本书从广义上讨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因有二: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多个主体、多个部门相关联,是一项系统工作,牵涉面较广;二是狭义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聚焦于课堂教学阵地讨论其实效性,具体是指大学生思政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内容、方法、过程等效果和质量问题,与本书所选择的人文关怀视角不完全吻合。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研究应以思政课程为基础,但不应局限于这一单一领域和层面,而应力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上对其进行系统研究。

三 研究意义

本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跨学科探索,夯实学科建设基础,为增强人文关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探索提供一些借鉴。本书从多学科视角切入问题,实现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传统国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把弘扬传统国学与有效贯彻党和国家文件、会议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践行教育使命,关爱人、关怀人,始终从观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角,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

二是有效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之于国家发展、学生发展的意义,促进大学人文关怀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本书着眼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问题,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特征,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其次,研究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需要的有机融合的问题,探索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有利于厘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诸多障碍,从人的各类需求、学生的发展利益、学校的战略定位等多角度融入人文关怀的价值诉求,从而为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一些创新性建议。 Lz1/FH8txZmDpyOoVUq0IRe3IWYJ/foiivyDD8jtnPBhEZ1L1QRiSOGqCs3hrb7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