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人文关怀是人文世界的问题,而人文世界又相对自然世界存在。众所周知,自然是指人所寄居的自然万物世界。人无论是居于其一,还是作为万物之灵,都显示出人对于自然的依附关系。这种深层次的生存依附反映在人的认识论上就是自然主义。自然主义认识方式映现于人欲求认识自然世界的愿望,对人类文明的开化具有奠基意义,在人类心智“教化”历程中承担着先导作用。然而,相对而言,自然主义思维着力于对自然运行之道的探求上,力求避免不确定的生存危机而寻求其繁杂现象背后的本体规律,对现实的人伦是不够关注的。并且这种追求确定性又演变为本质主义思维,后者促益了理性逻辑发达,直接的结果就是科学发现通过拨开重重迷雾以确定性的知识照亮人类实践,逐渐主导人的生活世界。

其实,对自然主义思维所发展出来的过度理性、忽略人的立场的思维方式的反省自古有之。在西方,从苏格拉底发问“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便开启了这种反思人伦善意的人文立场;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天人合一”的融合世界观,传统的中国学人将人的本性、欲求、关系与向外界而格物致知的学问融贯统一,遍览古今诸家学说都有这种共同特点。

但是,历史洪流步入当代之后,西学渐起,理性强势主导的文明世界对于人文世界的挤压已近数百年,其势其蕴已经严重影响人的生活世界。换言之,人文与天文相对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们的思想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避免或纠正这种偏差是每一个人要面临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辨析、理解、弘扬人文精神至关重要。一则人文精神是人对自身本质、价值、终极关怀和在世界中的地位的整体认识和理解。二则人文精神是在与自然主义、宗教精神、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的相区别或相对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譬如,在古代的人文精神更多强调人本性,具体地说,是指满足人的主体需求而从神或上帝等控制中解放出来,既是一种自由、理性的理念,又要彰显人性的灵动立场。但无论哪一种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人,基础是文,也是世界观,既有人性的普遍性,又有世界观立场的差异性和共同性,以及社会和认识发展的时代性,是人的本性、世界观和时代精神的综合反映。

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人文精神因其以人本世界观为核心的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与其直接相关联。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路径、内容、方式都取法于人文精神。正是沿着这一轨迹,我们发现,当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表现诸多误区时,需要反省的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手段的问题,还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场、过程、体系的问题,更根本的还要立足于人学或人文精神立场再度审思其价值取向、内容体系、模式方法、效果评价等问题。

基于上述宏观背景下对高等教育的重要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内人文关怀的关切。一则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一些偏差有待纠正,具体又表现出过度理性化和客体化知识的教育价值立场、方法:所谓理性化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略思想意识形态的复杂性以及教育对象的多元差异性,企图以完整性、确定性、标准化的理论逻辑规劝教育对象,体现出浓重的规训或训导的训育色彩;所谓客体化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力求将人文性、思想性、文化性的观念、心理等内容凝固化、程式化,以便于施教和评价,客体化的知识观受制于理性化的逻辑,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趋势,也就忽略了当下灵动的大学生生活实际需求和发展问题。二则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许多新的时机和挑战。首先,伴随着新媒体和网格技术交往空间的兴趣,人类生活的格局已经全面异于以往,但是人的观念、认知、价值甚至思维模式还未能及时适应这种新时代,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的生活境遇和教育方式都要适应并最终超越一些现实的困境,体现出大学教育的本体价值;其次,多元文化世界的价值认同问题在当下迎来了严重的挑战,传统的规训式教育方式难以奏效,而新的教育形态和内容体系亟待完善,大学生的各类需求和发展问题就表现出来,相应地,要在各个领域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就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现实挑战而言,着力避免教育的空泛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意义一目了然。

本书正是为了解答上述问题而做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系统性。众所周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且不论广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外的一切生活、教育引导,仅仅就狭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而言,全面树立和贯彻人文关怀的理念必然要通过梳理教育流程、辨析教育立场、审思教育方式、更新教育内容而实现。就本书而言,这种系统性表现在,对人文关怀的理论追溯上,有全面而深入的学理逻辑分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人文关怀相融合等实践问题的诊断和把握上,有翔实的比较分析和辩证的立场,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综合的考量和设计。

第二,人文性。人文性体现于对人的生存价值、生活需求、发展理念的关切上。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要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把握其生活特点,了解其实际学习和生活困难及需求,充分关注其动态的发展目标和问题,并相应给予关切和保障。就本书而言,这种人文理念体现于调查过程的人文立场及其表达上:首先,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我们涵盖当下不同类型的大学,对施教者和管理者的立场不作先入为主的判断,即在调查研究中贯彻客观、开放立场,不以其他外部力量而影响其言说和表达其真实的心声,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的研究伦理。其次,在本书的语言表达上,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著作,我们投注更多的教育理解和人文思考,使本书呈现出一定的教育情怀韵味。

第三,清晰性。传统上,思想政治教育囿于边界模糊、内容庞杂、与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相交融而无从下手。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步入专业化之后,虽然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效果等诸多环节上更为准确和系统,但限于其教育客体和内容的精神指向性,无法有效评价,具体则反映在效果上不能有效衡量。换言之,谁来教和怎样教如果不能深入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不足以感动、感化其思想观念,更不足以震撼其心灵情感,这就逼迫我们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然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超越原有的政治教化论的立场和方法。就本书而言,我们根据严谨的跨学科理论研究认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立场、教育形态、教育内容、教育行动中都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正是立足于这些不足之处和矛盾之处而精准致思,明确施策。另外,为了充分取得令人信服的文献和实践动态资料,我们的研究对象取样较为广泛和丰富,正是有高校领导、大学教师、管理者、服务者,以及家长和社会力量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反馈给予了我们清晰回应困境或困难的勇气,当然这些思考和行动也是在人文关怀的视域下切实围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做的。 tQEuyRbyK52NwDlWDOy8xTmL3NTv3YzjmVTNfhb+1RBZamO2RcvgVYwcrABCJp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