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马克思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理论

物资资料生产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的基本点。市场经济源于物物交换。货币产生以后,物物交换转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就每次交易的价格而言,等量货币媒介着等量商品交易,商品流通推进着货币流通,货币流通也推进着商品流通。马克思在阐述货币职能中将“货币”与“商品流通”视为等价范畴。 [5] 以W代表商品、G代表货币,则商品流通表现为W—G—W—G…,货币流通表现为G—W—G—W…就此而言,无论是“货币”还是“商品”似乎均属流通范畴。如果不是停留在名称(即“商品”)上,而是深入具体的商品交易中,就可发现同一商品的持续多次流通是缺乏经济意义的,也是与实践状况不符的。商品流通的实际状况是W 1 —G—W 2 —G…(其中,W 1 、W 2 等为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即同一货币与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交易,推进了商品流通。在这个过程中,对具体商品而言,一旦与货币交易后就退出了流通领域,即“商品一旦到达它充当使用价值的地方,就从商品交换领域转入消费领域”, [6] 因此,并不存在它的连续性(或持续性)交易和由这种连续性交易所界定的“流通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销售即“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是商品的惊险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7] 因此,实体企业(即是商品生产者,下同)特别关注商品的销售进度和货款的回流状况,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同一商品在流通中处于不断交易(从一个买家转手到另一个买家手中)从而有着持续的流通性。

与商品流通不同,在交易中,同一货币一次又一次媒介着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交易,表现为G—W 1 —G—W 2 …,“商品流通直接赋予货币的运动形式,就是货币不断地离开起点,就是货币从一个商品占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占有者手里。或者说,就是货币流通”。更准确地说,“货币流通表示同一个过程的不断的、单调的重复。商品总是在卖者方面,货币总是作为购买手段在买者方面。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执行职能,是在它实现商品的价格的时候。而货币在实现商品的价格的时候,把商品从卖者手里转到买者手里,同时自己也从买者手里离开,到了卖者手里,以便再去同另一个商品重复同样的过程”。 [8] 货币与不同商品的连续性交易,表现出了它所具有的流通性。货币之所以具有购买力和流动性,按照马克思的解释,其内在机理是,货币作为人类抽象劳动的价值凝结物,代表着社会权利,“货币是一切权力的权利”。 [9] 商品与货币的交换过程,同时也就是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得到社会承认的过程。这一交换如果不成功,则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不能转换为社会劳动,生产者的再生产就将难以为继。

值得一提的是,受持币者意愿、使用货币所需条件和制度约束等因素的制约,货币所具有的流通性也存在差异。在贵金属货币条件下,处于窖藏状态的金银币不直接具有流通性,在零售小额交易中大额货币(如英镑)的使用常常受到限制,非官方铸制的金银在正规场合下难以购物,因此,它们的流通性程度有着明显差异。在信用货币条件下,定期存款并不直接具有流通性,在使用电子货币的场合纸币受到限制,在使用纸币的场合电子货币受到限制。显然,并非所有的货币都具有流通性。

在实践中,各种具有支付功能的金融工具(不论其是否纳入货币统计范畴)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货币功能,也都有着流通性。马克思指出:“商业信用,即从事再生产的资本家相互提供的信用。这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它的代表是汇票,是一种有一定支付期限的债券,是一种延期支付的证书。” [10] 商业信用的金融工具载体由商业本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等构成(简称“汇票”)。“随着商业和只是着眼于流通而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信用制度的这个自然基础也在扩大、普遍化、发展。大体说来,货币在这里只是充当支付手段,也就是说,商品不是为了取得货币而卖,而是为取得定期支付的凭据而卖。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以把这种支付凭据概括为票据这个总的范畴。这种票据直到它们期满,支付日到来之前,本身又会作为支付手段来流通;它们形成真正的商业货币。就这种票据由于债权和债务的平衡而最后相互抵消来说,它们是绝对地作为货币来执行职能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已无须最后转化为货币了。就像生产者和商人的这种相互预付形成信用的真正基础一样,这种预付所用的流通工具,票据,也形成真正的信用货币如银行券等等的基础。真正的信用货币不是以货币流通(不管是金属货币还是国家纸币)为基础,而是以票据流通为基础”。 [11] 与此类似,在电子技术条件下,各种一卡通等虽不计入货币统计范畴,但在一定范围内却具有流通性。

从商品流通中可以看到,“流通性”有着三个主要特征:第一,它的直接载体是货币和具有货币功能的金融工具(如商业票据等,下同)。第二,它反映的是货币和这些金融工具所具有的购买力(或支付能力,下同)。第三,在商品交易中,它持续地与不同商品交换而表现出流通性。在商品交易前,它通常由买方持有,表现为买方的需求;在商品交易中由买方支付给卖方,它是在购物中持续地由买方支付给卖方的等价流量,因此,有着明显的“流向”界定。 As//j+XX2zMKVopjNXXKoTQAHbuHdRglWuYmQ4eJY8Pucd0l6GBTbdhF57PLF43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