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宏观流动性风险中的资金

宏观层面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不足可能会引发的金融风险问题。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货币,鉴于此,国内外文献对宏观层面流动性风险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货币供给量。

第一,货币供给量是否会导致宏观流动性风险?有学者认为,流动性过剩会增加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钱小安(2007)认为,流动性是否过剩可以通过“M2/GDP”的比值进行判断,货币供应过快增长将引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引发通货膨胀;周立(2011)基于2000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一季度的CPI、M2和GDP数据,实证分析了2010年7月以后的通货膨胀是由流动性过剩导致的。但另有一些学者认为,货币供给量增加不一定会导致宏观流动性风险,“中国货币之谜”——高货币供给和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争论的宏观问题,许多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证和解释(李斌,2004;李健,2007;李炳和袁威,2015;罗富政等,2019),进一步证明了货币供给量不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此外,也有学者认为,流动性过剩会导致金融市场过热。杨晓兰(2010)利用实验数据证明了流动性过剩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张旭(2011)运用构建理论模型的方法证明了市场流动性过剩会导致资产价格上升;王佳佳(2011)认为,形成资产泡沫的表层原因是流动性过剩。

第二,如何度量宏观层面流动性过剩?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度量方式。马克思认为贵金属货币的流通总量取决于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和同一货币的流通速度,纸币的流通总量应与流通中所需贵金属货币量相适应;如果纸币的流通总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贵金属货币量,就会出现通货膨胀。20世纪20年代以后,费雪和庇古分别提出了“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解释了货币供给数量、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价格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货币供给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都会影响到宏观流动性。20世纪30年代以后,凯恩斯提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决定货币供给数量;弗里德曼提出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观点对货币供给量影响宏观流动性风险做出了巨大贡献,诠释了通货膨胀的产生是因为货币供给量大于商品数量。Chen(2008)认为,可以用货币存量衡量流动性;齐红倩和李民强(2013)采用货币存量的方式度量流动性,以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和CPI之和的差额、货币供给对名义GDP的比值两个指标检验流动性过剩;张明(2007)运用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国内信贷与GDP的比率这三个指标度量流动性过剩。

第三,宏观层面流动性过剩的原因。针对中国的情况,在国际收支结构失衡方面,樊雪志和梁金修(2007)认为,外汇储备的增长导致了流动性过剩,最终形成了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泡沫。周力和潭曙娟(2007)认为,高额的外汇储备引致了流动性过剩。蔡如海和沈伟基(2008)认为,宏观层面的流动性过剩主要是因为存在内外经济失衡引致的汇率维持压力、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和居民总体上的高储蓄率等问题。计承江(2008)认为,货币供给与需求结构失衡、国际收支结构失衡、储蓄与消费和消费与投资结构失衡、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等是宏观层面的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T3iu3feI13f/ECKl62I1qZsaIDe3BciT7FpgbmebVPJVWWq4XsAk8GgdP+Tj5Rf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