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2009—2014年,我在厦门大学哲学系度过了五年紧张的硕博生涯。我的导师徐梦秋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在规范研究领域耕耘,作为他的学生,我自然而然地追随老师的脚步,踏入这片对我而言非常陌生的领域。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面对如何行为和行为如何评价的问题,人们的一举一动都涉及规范和规范问题。规范的种类繁多,有道德规范、法律规范、行政规范、组织纪律、技术规范、科学规范、艺术规范、宗教规范,以及民俗、禁忌、礼仪,等等。然而,彼时对规范的研究大都是关于各种具体规范的研究,如法律规范研究、道德规范研究、宗教规范研究、民俗研究,等等,并且处在一种彼此隔绝、互不通气的状态。徐梦秋教授在关于规范的总体性、统摄性、融贯性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贯穿规范领域的许多具有普遍性的学理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如规范和自由的关系问题、规范与规律的关系问题、规范与利益或价值的关系问题、规范的合理性及其判定问题、规范的类型与功能问题、规范形成的条件和程序问题、规范形成与应用中的逻辑问题、规范判断和事实判断的关系问题、规范命题及其价值词的意义分析,等等。

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人类生活,人们享受着一种更高效、更方便、更自由的网络生活。然而,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实社会需要规范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其合理有序,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网络空间也不例外,人们的网络行为同样需要规范的指导和约束。这些能够指导和约束人们网络行为的规范就是网络规范,网络规范是保证人们的网络行为合理有序,促进互联网有序运行和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遵守规范的前提是有规范可依,网络规范的缺失与落后是互联网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构建一种区别于现实规范的、能够有效调整和约束人们网络行为的网络规范就成为人们应当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把目光转向网络规范本身,考察互联网发展至今世界各国政府与组织、互联网公司,以及普通网民构建起来的种种网络政策与法律、网络技术规范、网络组织规范与管理规范、网络礼仪等大大小小的网络规范,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普遍,找出关于网络规范的形成、变化、发展和消亡的普遍性规律,进而以客观规律为指导,探索一套构建和判定合理网络规范的架构或依据。同时,互联网的发展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全部内容,关于网络规范的研究也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在网络规范研究的过程中吸收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规范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把多个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网络规范的研究过程中,从而为构建合理的网络规范系统,解决各类网络问题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本书将各类具体的网络规范作为对象来分析,深入网络规范或规范系统内部,分析并探讨了网络规范的概念、功能、类型、形成、合理性及其判定,网络规范与网络自由的关系,以及互联网生活的异化与重构等方面的内容。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网络规范展开了具体的研究。首先,阐明了网络规范的概念、性质与特征,将网络规范与现实规范区分开来,进而揭示了网络规范的类型与功能;其次,探讨了网络规范如何形成的问题,分析了网络规范形成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网络规范形成的两种模式,并且指出了在构建网络规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两个原则;再次,探讨了网络规范的合理性问题,分析了网络规范合理性的两个方面,提出了判定网络规范合理性的标准和方法,同时还指出了网络规范的合理性面临的困境,并且提出了走出这些困境的办法;最后,探讨了网络规范与网络自由,网络异化与网络自由的关系问题,揭示了网络生活的真谛是自由,指出构建合理的网络规范是实现网络自由、消除网络异化的必要条件,而网络规范与网络自由的中介是网络权利与网络义务,只有自觉履行网络权利和网络义务才能实现网络自由。

本书立足于探索一条构建合理的网络规范的路径,为人们构建网络政策与法律、网络规章制度、网络风俗礼仪等网络规范提供理论依据,帮助人们解决当前已有的或即将出现的网络问题,从而使人类享受真正的互联网生活,实现网络自由。这对于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各国政府发展和管理互联网,大大小小的互联网企业经营互联网,普通网民享受互联网生活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本书关于网络规范的研究也能够为其他学科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但本书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第一,本书的研究立足于网络规范本身,但目前世界各国关于互联网的政策和法律名目繁杂、多不胜数,本书侧重于分析国际互联网规范和中国互联网政策与法律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网络规范问题的掌握和收集难免有遗漏。第二,互联网中出现的问题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网络规范问题的研究呈现一种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由于本人的专业所限,对其他学科,特别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使得本书对网络规范问题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是本人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第三,网络规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问题,不同国家的学者对这些问题有着不同的观点,研究成果也有很多,本人受外语水平的限制,对外文资料相关内容的研读和掌握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遗漏和不足之处。第四,互联网的发展一日千里,新的网络行为、网络生活方式、网络社群以及网络问题等不断出现,本书的研究难免无法覆盖所有新问题、新内容,所引用的数据略显陈旧,当然这并不会影响本书所讨论问题之科学性。总而言之,本书对网络规范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关于网络规范的研究必然要随着人类网络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而这也成为我们的研究继续前进的方向。

最后,本书能够完成离不开厦门大学徐梦秋教授的指导,本书的研究方法借鉴了徐梦秋教授在规范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同时本书能够出版也得到了山西大学建校120周年学术文库和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出版经费的共同资助。在此特别感谢厦门大学徐梦秋教授,以及山西大学社科处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本书出版提供的帮助。

李伟
2021年12月20日
于山西大学文瀛苑 P79qrRDsGcvUInNCwXymh/oAbGH9QhcZpa0lja2n+is1p1D4x4TvXUpm1SP2S35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