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从全球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看,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严重失衡的境地,潜在增长水平和能力受到很大的伤害。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世界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的4.2%下滑至2008年的1.8%,2009年衰退至1.7%。世界货物和服务出口从2008年的19.9万亿美元减少到2009年15.9万亿美元,减少21.1%。世界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总和从2007年的3.1万亿美元减少到2008年的2.5万亿美元和2009年的1.4万亿美元,两年减少了一半还多。

一、新兴经济体异军突起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表现出了巨大的反差,欧美发达经济体衰退严重。世界银行资料显示,美国经济增长率从2005年就开始下跌,2007年比2004年下降了一多半,2008年进入负增长,2009年衰退2.8%。欧盟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的3.1%下降到2008年的0.5%,2009年衰退4.4%。而新兴经济体虽然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经济增长率的下滑幅度并不是很大。2006年新兴经济体增长率高达8.1%,2008年新兴和发展中亚洲经济体下降到6.1%,2009年增幅进一步缩小到3.1%。中国经济增长率从2017年的14.2%减速至2008年的9.7%和2009年的9.4%。印度从2007年的9.8%下滑至2008年的3.9%,2009年又反弹回8.5%。巴西从2007年的6.1%下降到2008年的5.1%,2009年衰退仅为0.1%。菲律宾从2007年的6.6%减缓到2008年的4.2%和2009年的1.2%。韩国从2007年的5.5%减速到2008年的2.8%和2009年的0.7%。印尼在2007—2009间增长率从6.4%微弱下降到4.6%。新兴经济体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只有少数国家陷入负增长,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共渡难关,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主要经济体及时搭建了G20平台,采取了协调一致的反危机措施。经过共同努力刺激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增长率大幅反弹。据世界银行资料,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009年的负1.7%跃升至2010年的4.3%,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也从2009年的1.4万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9和2011年2.3万亿美元,世界货物和服务出口占GDP比重从2009年的26.6%上升到2010年28.8%和2011年的30.5%。以上数据显示,这些经济刺激措施对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刺激效应的衰减以及世界主要经济体倾向于从本国利益出发制定经济复苏计划和政策,导致各种保护主义抬头,区域合作与协调意愿下降。其结果是,世界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4.3%下滑至2012年的2.5%,后经过小幅反弹2016年又重新跌回2.5%,见图2.1。世界货物和服务出口占GDP的比重从2011年的30.5%一路下滑至2016年的28.5%。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火车头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在2013年和2014年首次出现低于全球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的局面,预示着以国际贸易高达两位数增长为重要特征的贸易全球化巅峰时代已经结束。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也出现了直线下降的趋势。世界银行资料显示,世界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从2011年的2.3万亿美元减少到2014年的1.8万亿美元,降幅高达22%。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报告,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量比2008年减少了39%,201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为1.35万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8%,2014年为1.23万亿美元,比2013年下降16%。

图2.1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World Bank Group(US)︱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

二、世界经济主要经济体分化

这一时期,世界经济主要经济体出现分化。表2.1显示,2012—2016年世界经济一直徘徊不前,主要是因为发达经济体直到2013年才触底开始反弹,尽管增幅并不是很大,约2%。相比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虽然开始在国际经济中崭露头角,危机之后时期经济增长率从未低于4%,但受制于国际资本大规模的流入流出、国际原材料与能源价格的剧烈动荡、自身经济的脆弱等国内外环境,经济发展与稳定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直到2015年才停止了经济增长率下滑的趋势,且增长率仍然只有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一半。

表2.1 2009—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3年10月、2015年1月、2017年4月、2018年2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整理。

结构性改革和增长方式转型仍低于预期。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到2013年,世界经济仍未完全摆脱阴霾,多种力量碰撞交错,各经济体复苏态势分化加剧。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美元汇率波动、资产泡沫膨胀、资本大出大进、大宗商品价格起落,给不少发展中经济体带来挑战。发达经济体增长趋势出现分化,多数新兴经济体也呈现增速下滑趋势。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之际,日本和欧洲等经济体却仍在维持甚至加大货币宽松力度,俄罗斯面临西方经济制裁和国内经济衰退压力,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即便如此,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发展中国家相对力量上升态势并未逆转。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如表2.1所示。

在经济形势渐趋稳定后,各国进行经济合作与协调的意愿明显降低,各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一些主要国家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仅从本国利益出发,基本不考虑国内政策的外溢效应。例如,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均实行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上升,短期资本流动大幅增加,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剧烈波动等。当美国宣布“再工业化”政策和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全球资本流动方向又发生了大逆转。这些都对新兴经济体乃至全球的宏观经济稳定构成了新的威胁。 yPndEVWtexOMnIx4m7j7P2a5aTc0W2NCNoxN0fTHnK2qmIl3qj77+E1XsQha3L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