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发展是全球面临的时代课题。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只能通过可持续发展来解决,但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局部地区冲突升级、能源危机问题凸显,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全球行动紧迫性持续上升。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国际场合强调,世界各国要深化绿色伙伴关系,加强绿色金融、环境技术、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对话和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紧迫全球性挑战。新时代十年,中国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明确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承诺中国将积极推进经济绿色转型、不断自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度的实际行动。2021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起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等领域开展合作,并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入对接,共同推进全球发展事业。

绿色技术是实现气候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事实上,国际上主要经济体均已制定面向碳中和的科技战略和计划,加快布局绿色技术创新。欧盟以《欧洲绿色协议》为基础,协调“地平线欧洲”等多个科学计划,聚焦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电网基础设施与输电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领域,形成技术研发优势,推动本地产业化。美国通过“变革性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强调在氢能、下一代建筑材料、电池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降低成本,并确保新技术产品在本国生产和商业化应用。中国在《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中,提出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等10项具体行动,引导和推动“低碳”“零碳”“负碳”科技研发、示范与转移转化,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全球绿色技术发展要公平竞争,更需要紧密合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需要主动融入全球绿色技术创新网络,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在此背景下,这本旨在推进绿色技术国际合作的书诞生了。

首先,本书着眼于解决国内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国际转移转化时对当地法律、政策和技术标准不熟悉的问题。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合作态势积极,但在具体项目推进过程中,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绿色标准差异不熟悉不了解,常常成为国内企业的顾虑和困扰。为解决这一问题,本书结合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紧密程度,以及当地投资环境与政策的稳定性、未来合作前景,选取新加坡、泰国、越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色列六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在领域方面,中国与上述国家的合作主要聚焦在绿色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建筑等领域,本书结合各个国家重点支持产业,分别确定技术领域,作为政策和技术标准的研究对象。本书完成了截至2022年初,对六个国家与绿色技术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倡议、计划、标准等文件的梳理与汇总,并分别进行了国别差异性分析,提出了技术合作的风险防范建议。研究表明,尽管每个国家国情不同,但对于绿色技术的合作普遍态度积极,并伴随有鼓励措施,支持方式与力度大小存在差异。绿色技术的国际合作政策障碍不大,但在技术上仍有风险,需要区别对待。

其次,本书的推出也是进一步深化绿色技术银行建设的需要。绿色技术银行,是在绿色发展领域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技术银行”,是汇聚适用绿色技术,强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2016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主持召开“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改造我们的世界——中国主张”座谈会,宣布发布的《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明确了建设绿色“技术银行”的目标。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召开专题部市会商,决定在上海“先行先试”,全面建设绿色技术银行。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绿色技术银行工作被科技部纳入《关于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科技创新倡议的实施方案》。自正式运行以来,绿色技术银行在构建绿色技术分类及评价标准,建设信息、转移转化、金融等三大平台,以“技术+金融”的模式推动绿色技术的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开展国际国内绿色技术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书是伴随着绿色技术银行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绿色技术国际合作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是服务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

第三,本书重在宣传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融入全球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不仅将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还将积极融入全球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在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关注的氢能、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领域,积极拓展与有关国家、有影响力的双边和多边机制的合作,借鉴与吸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与发展中国家协同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科技合作,政策、标准先行,本书主动顺应绿色发展趋势,积极推动绿色技术政策互联互通、绿色技术标准互学互鉴,共同书写可持续发展的篇章。

最后,本书的研究和撰写得到了科学技术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悉心指导。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绿色技术银行管理中心)作为支撑单位,为本书的顺利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和重要保障。由于时间和能力原因,本书难免存在诸多疏漏,例如对于各国政策解读不到位等,恳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今后将进一步完善。 EAZ/DvjTL2dll511Y5aHku56S81YRLwkOoIzXEE5p1KoFPTVAV9JSYL/aDH3V/R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